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因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但意义较大的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相似文献   

2.
物种入侵正日益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的又一风险因素;运用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理论对生态环境法益进行价值面检验,可以得出对物种入侵行为的刑法规制是一种真实的必需而非杞人忧天式的幻境的结论。物种入侵行为的刑法规制的犯罪构成模式应当是危险犯与实害犯并用,建立在统计科学概率论基础上的疫学因果关系是破解生态犯罪刑法因果关系的合理选择,这是对生态环境法益保护的存在面解析;"最小危害"原则、"人格者"理论与"比例性"原则为刑法规制外来物种入侵行为存在的自由保障与安全维护之间矛盾的疑问提供了妥帖的解释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杜威的"经验"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都是和生活与历史相同层次的概念,此两概念体现了两位思想家共同的对于全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尤其是近代主体性哲学的毫不妥协的反叛姿态,使杜威和马克思共享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但这两个概念从根本上来讲是异质的:不仅二者的内涵不同,它们的主旨也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4.
正我发言的题目是《按现代化规律推进城市化》。现在通常的说法叫做"新型城镇化",我对这两个词"新型"和"城镇化"都有一些看法。首先,我们不必回避"城市化"这个概念,作为现代化的一个表现,结果更能反映现代化性质的概念应当是"城市化"而不是"城镇化"。镇这个词的本意是个军事单位。其次,城市化问题的要领在哪里?要领在于要遵循和符合现代化规律,而不在于所谓新型还是旧型。我们当年工业化是搞了一个抑制城市化,使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脱离的一种发展战略。现在又是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存在一个关于"平等悖论"的观点,认为权利、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相悖."平等"悖论的成因在于混淆了两个不同的"平等"概念."平等"概念具有规范性和描述性两种含义,一种是应然的平等,一种是实然的平等."权利与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中的"平等"使用的虽然是同一个语词,却是两个不同的"平等"概念.  相似文献   

6.
在澄迈县中兴镇,男女老少都知道有一位叫做"古周尾"的人,他就是县人大代表、中兴镇仁洞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符德周。人们一提起他,无不称赞他是一个劳动致富的带头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代表、好书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生态型政府:形式与内容的三重统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问题政治化"与"政治思维生态化"双向互动的历史境遇中,"生态型政府"的学术概念被及时地、恰当地提出来了.生态型政府要想成为一个主流的政府范式理论,必须在三个方面实行统合,即概念与理念的统合,抽象与具体的统合,理论与行动的统合.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要求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确立为一种有机统一的道德关系,而"整合"的思想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性。我们与世界是一个多元的有序的有机整体,就需要整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理想的生态环境。我们需重点把握治理的方位,整合生态破坏和治理之间的关系——整合人类自身与自然其他物种现状及数量的对应关系、人的欲望与对自然的控制、人类的权利和对自然界的义务,从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超越"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万物皆为人类服务;而生态整体主义认为人类"遍在"于自然,为自然一成员,与其它万物处于平等地位。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非洲故事》,发现小说主人公戴维从一位企图"超越"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者,逐渐成长为一位"遍在"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自邓小平同志明确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解放思想"便也象"实事求是"一样,成为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流行词语.然而,使用频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们对这一词语所表达的概念的理解的加深.事实上,"解放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用法,这些用法之间虽在含义上有重叠之处,但每一种用法都与其它用法不尽相同.如果对解放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多种用法不清楚,就容易造成这一概念在实际使用上的混乱,从而影响对邓小平理论精髓的正确理解、为了更好地把握"解放思想"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我们有必要对其多种运用作一全面阐释和分析.我个人认为,同"实事求是"一样,"解放思想"也不是一个单一而简单的词语,而是一个具有多层内涵的概念.解放思想的多层内涵首先是通过其多种运用表现出来的.现实生活中解放思想主要有四种用法,即:日常语义的用法、作为一种精神状态的用法、作为一种学风的用法和哲学上的用法.下面就解放思想的这四种运用分别加以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梭罗是简单生活的提倡者和践行者,他主张人们抛弃不必要的奢侈享受,回归自然,过一种物质上简朴、精神上富足的健康生活,这些都启发了深层生态学学者。深层生态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智慧"与"自我实现",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生活方式与社会制度,这些可以总结为"诗意的栖居"的生活方式。《瓦尔登湖》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的生态智慧和梭罗的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实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产生而形成.它把自然概念和女性概念联系起来,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存在某种相似性,人类对于自然的统治和压迫类似于男性对于女性的统治和压迫.从这一个崭新的视角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于自然的根本观点.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要求解除所有统治女性和自然的观念架构,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女性和自然等"其他人类他者"的共同发展成为一致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或生态伦理学(ecoethics)是当今伦理学的热点之一.有些学者不同意将其划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或应用伦理学,他们认为,环境伦理学蕴含的是一种全新的视域和价值观,它要求将"伦理"扩展到其概念范畴之外,"伦理"原本是用于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环境伦理学,用来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已经与传统的伦理学相距甚远.显然,这样有利于突显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地位,强调其在现代社会的思想意义.不过,就严格的学科分类上说,环境伦理学确属伦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深生态学的文化张力与人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问题是一种跨学科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考辨,是从人类反思自然生态进而反思文化生态开始的.这种生态自然观使得西方人返身而诚开始研究生态文化、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艺术.深生态学是一种有深度的生态哲学,它是在思考人与世界关系或人类与非人类的深度关联中升华为"人类性"思考的生态智慧.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人类的未来是否可以将东西文化中精神相通的要素整合起来,在真正的文化生态整体创新中,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基本标志,倡导一种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以生态伦理为道德标准,以绿色技术为载体的生态时代篇章已经到来.生态时代之于法律的意义就在于其引致了法律的全面变革,型塑生态化的法律与塑造以理性“生态人”为表征的全新的人之形象势在必行.法律可以理解为是广义上社会契约的文本形式,不同契约理论下的主体假设是不尽相同的,因之我们需要借助契约理论主体假设的演变为线索,从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面上探讨“生态人”模式,首先塑造一个抽象的理想类型的“生态人”,然后再还原一个生活在真实世界的“生态人”,终极目标希冀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致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6.
《人事天地》2010,(21):8-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战略。最近,江西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赣鄱英才555工程"为龙头,全面实施八大人才工程,着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高地。"赣鄱英才555工程"是指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十大  相似文献   

17.
推定与拟制是逻辑学中两种非常近似的方法,也是法学领域两个相互关联的专门术语.推定是一种依据法律规定和经验法则认定事实的方法,它包括立法推定和司法推定;法律拟制是法律对生活的一种虚构,其实质是一种"造法"活动.推定与法律拟制在产生基础、表现形式、基本属性及对举证责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探讨推定与拟制方法各自的概念、渊源及特点,并对推定与拟制的区别及其法律适用做具体阐述,对于法学理论研究以及二者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略论"生态和谐"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推进我国教育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理念是在技术理性土壤上滋长起来的一种主体实践意识 ,是一种既有合理性、概括性、统摄性 ,又具有现实性和实际可应用、可操作性的观念和精神。“生态和谐”教育理念是生态平衡与生态和谐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借用 ,它强调教育的主客体与内外部环境的和谐匹配和有机统一 ;强调教育机制的亲和性、开放性、互动性、创造性。“生态和谐”教育理念 ,在目前既是一种超前的、理想的理念 ,同时又具有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非正规就业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里出现的一种就业现象提出的概念.197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首次提出了"非正规部门"这一概念,其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生产规模很小的生产或服务单位",而正规部门就是与之相反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宏伟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既是一个空间的地域概念,又是一个包括"新农民"在内的纵深化的立体概念。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