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师范大学生的择业观透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叶松庆 《青年探索》2000,(2):26-28,14
择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评价和选择的基本观点与看法,是价值观在择业上的体现。它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正确与否,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安徽师范大学1999年12月480名大学生的择业观调查及相关资料,侧重研究当代师范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与特点,以期对我们的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成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积淀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认知能力、客观的自我评价、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进…  相似文献   

3.
缓解青年压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融入社会,创造和谐、宽容与公平的环境◎提升素质,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吸收营养,从传统文化中把握稳健心态◎健全情商,注重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寻求沟通,借助社会心理咨询调节情绪◎休闲锻炼,养成愉悦健康的身心条件◎与人为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每一个青年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机会:内涵的回归与就业准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两种理解及内涵的回归◎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内容和要求◎大学生职业规划按照流行的说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自1990年以来,除了1994年的招生人数略有减少之外,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大学生的数量一日千里,2003年的招生人数已经比1990年增加了6倍。但是,在招生人数增加的同时,大学生就业的难题随之产生。正因为如此,就业机会成为当前大学生和就业指导部门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就业指导部门在对就业机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由现代大学生主体的身心结构规定,教育就是不断实现对大学生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发展与重构的过程。所有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问题,主要来自学校对教育的不恰当诉求,来自家长和学生对学生自我的不恰当允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实现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等理论的正确解读;在现实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实现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的体验积累和经验表达,以形成最基本具体的职业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现实化,生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习缺乏动力、人生目标模糊的现象。而以高校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志明 《理论月刊》2006,(6):104-107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笔者分析了"官本位"的形成及对就业学生思想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从学生、学校和社会角度设计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学生择业观有所指引,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高智能犯罪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高智能犯罪的类型与特点◎大学生高智能犯罪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高智能犯罪的预防和控制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人们在越来越多地享受高科技给社会带来财富和好处的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高智能犯罪活动也越来越多,令人深思的是大学生高智能犯罪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是社会中优秀的群体,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中,那些利用高科技犯罪的大学生更是“高材生”、“拔尖人才”。如此“优秀”的人才不为社会做贡献,而去犯罪,实在令人痛惜!所谓高智能犯罪,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尖端生物技术或其他…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分析的视角,应用软系统(SSM)方法,从目标维度、路径维度、方法论维度、约束维度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理论模型,进而以崭新的视角审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在理论上的解释力和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增多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的矛盾状况看,就业形势近期内不会有较大好转,想要解决就业困境,毕业生需要适时适度转变择业观念。要转变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当代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其次,家长正确调整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成为主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力量。最后,高校切实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进行转变择业观的教育,学校是主要的阵地。  相似文献   

11.
陈爱民 《人民论坛》2010,(10):156-157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由主体、内容和载体等内容所构成的活动过程。因此,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根源和提出的对策需要从主体、内容和载体三个方面展开。要从加强主体间沟通机制的建设、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实践载体体系和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年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择偶压力◎择偶、组家过程中的住房压力◎婚姻内外的压力◎缓解压力的对策青年人面临的压力,因为他们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差异:还在读书的青年必然面临升学的压力;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青年,面临的是工作和就业的压力;参加工作的青年则面临的是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表现及特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大学生作弊应对策略我们从流行于大学校园的关于考试作弊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心态。诸如“考试不作弊的是傻蛋,作弊被逮住的是笨蛋,作弊逮不住的是精蛋”;“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  相似文献   

14.
虽说人生面临着诸多选择,或者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集合。但是,关键性的选择只有几步,而职业的选择便是其中之一。大学生正确地选择职业,不论是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还是对大学生拓展奋斗领域,实现自身价值,都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和探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引导他们走出择业困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她们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是大有必要的。一民族女大学生的择业倾向所谓择业倾向,就是指民族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问题上的种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意向,它是民族女大学生自我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领域内的表现形式,在…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多角度分析◎对策建议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大学生作为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也是党的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积极吸收优秀先进青年学生入党,对于增强党的阶级组织和扩大党的群众组织,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起到深远和广泛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反思当前大学生党建…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红"这一新兴职业,并使其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在这个过百万的庞大群体中,大学生"网红"占相当比例,形成了"大学生网红"现象。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红"现象根植的中国社会背景,运用郑杭生教授提出的"社会互构论",认为"大学生网红"现象是社会主体互构的产物,建议基于互构主体采取复合措施,规范大学生"网红"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公安队伍职业化:研究视域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劳动分工的大规模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职业化则是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具有标准化、制度化的职业工作状态及达到这一要求的演变过程。对警察职业内涵的讨论可以从社会角色和职责功能等多视角来进行,其产生多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相关联。警察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警察职业化建设应该有特殊的要求。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必须具备相应的发展条件、理论支撑和构成要素,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可从坚持政治建警、培育职业价值等五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马家爵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媚富鄙穷不可为◎宽容关爱要施与◎学干工作要过细◎心理障碍也须“瞧”◎凡事三思勿鲁莽◎生命宝贵须善待◎人的权利应尊重2004年云南大学“2·23凶杀案”震惊全国,马家爵,一个人们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儿子”会一夜之间变成A级通缉犯,流浪了20多天后落网,杀人后的第四个月,被指控蓄意杀人,判刑伏法,这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现实中面目狰狞的“屠夫”终于罪有应得,被执行了死刑。马家爵杀人案非常特殊。他的贫困家庭及沟通教育的缺乏形成他自卑、孤僻、极度忧郁的性格,而社会贫富悬殊、暴力文化等的现实及周围同学在这种…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从概念提出到诉诸实践、再到变成现实,经历较长历史时期。这个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和作用。从基本内涵来看,它是一种自我意识、发展理念、政策制度、治国思想和国家话语。从文化意蕴来看,它展现中华文化和谐伦理,彰显中华文化天下境界,凸显创新时代共享特征。从发展作用来看,它能够和合中国式现代化,和解中西文化,和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内在结构来看,它具有与国家主体、政府主体、企业主体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分配结构和生产结构。从根本上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制度、文化和实践的总体成果。推进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一个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