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司平 《学理论》2009,(19):70-71
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价值立场,一种意识形态。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国家的起源有着复杂的民族构成因素,也是自由主义危机的表征之一。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加拿大的“加拿大化运动”、澳大利亚的经济振兴需要是三个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兴起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人口移民潮与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高潮,移民的到来改变了美国原有的民族结构,造成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国家民族文化政策经历了由盎格鲁一致论、熔炉论、文化多元主义到多元文化主义发展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增强,多元文化交流互动频繁,但矛盾冲突也不可避免。土著民族、少数民族和移民群体三种模式的多元文化为国家多元文化政策带来诸多挑战。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多元文化交融不再局限于文化承认,而是要覆盖经济再分配和政治参与的多维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作为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在多元文化政策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而英国、荷兰的公民整合政策所存在的弊端也要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4.
林萍萍 《学理论》2014,(1):151-152
首先概述了多元文化社会与道德教育之间的文化困惑,然后分析了多元文化社会下道德教育的几大文化使命,即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尊重并认同主流文化,最后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之下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豪 《学理论》2013,(5):269-270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着多元文化的冲突,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价值观的困惑,认识的局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要着眼于未来,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以主流价值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手段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安全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阿尔文.施密德把多元文化主义视作现代的特洛伊木马,认为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首先,特洛伊人对城外巨大的木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美国人则对多元文化主义现象抱有极大的热情;其次,特洛伊人曾被警告不要把木马搬进城,但他们不顾警告还是把木马拖进了城,同样,美国人也曾经得到告诫不要把多元文化主义引入美国社会,但是美国人并没有在意这些告诫;第三,和古代的特洛伊木马一样,这个现代的木马一旦深入到国家内部,藏匿在木马里的“将士”就会打开城门,让他们那些守在门外的同伴进入这个国家的院校、商业、政府与教堂等领地。为此,施密德从理论内涵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多元文化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社会形态下 ,只有不断突出和强化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才能确保文化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和独立个性 ,也才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正确道路。因为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支撑点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的文化生态出现了新的特点,即主导/主流文化的定位理论上明确但现实中遭遇挑战、传统文化复苏强劲但趋势微妙、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且影响日深。多元文化构成的文化生态导致文化认同面临新的问题,即国家/政治认同的弱化和民族认同的强化。为此,我们应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努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进而构建新的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较大意义上决定着复合型民族国家民族成员的心理自觉和身份归属,也由此凸显为共同体生活的重要命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指谓民族成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之价值理念与价值规范的认可、赞同并由此产生归属意识且进而获得文化自觉的动态过程。从多元一体民族构成的时空情境与文化认同的价值旨归揆诸,价值认同的本真意涵、认同演绎的共生逻辑、认同路径的现实固基,在多元价值国际化与主流价值民族化冲突博弈愈加激化的现实场域中筑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何以可能的意义场与实践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与全球化教育、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下,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进入反思和深化阶段,并且开始从"民族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向"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教育"转向,在新的发展路径中,多元文化教育仍然面临着如何调适国家、民族利益与全世界共同利益,以及文化诉求、经济诉求与政治诉求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赵雪  李紫烨 《理论导刊》2022,(8):122-127
文化强国战略与意识形态安全相互建构、彼此促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方面。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属性夯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根基:它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文化的全面渗透。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向度: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独立发展、坚守文化安全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秉持多元文化平等交往,世界文化只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以平等的文化主体身份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共荣共生,才能真正构建出多元文化差异化共存、和谐化共处的现代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加快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但并没有改变多元文化并存这一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文化全球化"为名进行文化扩张,宣扬未来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将消失在单一的"全球化"文化中,其实质是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与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密切相关。中国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的前提下,进行文化更新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8,(12)
当今社会呈现文化多元共同发展的状况,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中,我们必须建立文化共识,把握主流文化,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文化共识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对外关系。我国具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文化共识的必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
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以文化原创性、文化特殊性、文化大众化的时代性为视角审视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尝试以"倡导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多元文化体系;倡导建设‘官民协调发展’的文化道路;倡导创新文化‘投入——生产——消费’型文化发展机制",来探究文化体制改革应坚持的原则及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企业文化,我们知道它的理论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的根却在日本。日本企业家运用中国儒家的“和为贵”等思想,形成了企业劳资真诚合作的氛围,产生了一种和衷共济、努力进取的精神。正是这种经营理念和精神,被美国人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并称之为企业文化。因此,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企业文化的渊源之一。可以这样说,只要全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剑兰 《学理论》2009,(17):162-163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作为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也必然面对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这种多元文化境遇中,带给校园文化建设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建设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金里卡针对当前在处理国家与少数族群关系的问题上,国际社会致力于把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模式输出到"后共产主义"和"后殖民国家"的趋势,提出证明这种趋势合理性的四个假设。他对其中的一些假设进行了批驳,从而对西方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模式在"后共产主义国家"和"后殖民国家"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但从长远来看,他对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模式的全球普及充满信心。像西方很多自由主义者一样,金里卡的思想具有很强烈的普遍主义倾向,这是我们应当警惕的。对其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我们应当批判地借鉴吸收,而不应当盲目套用。  相似文献   

18.
曹沪华 《党政论坛》2009,(20):40-41
加拿大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移民国家,英法两大民族体系之间,以及其他小民族之间的共存、对抗一直是个大问题,加拿大的民族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比美国还要敏感。不过,1960年代起,加拿大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找到了一根民族间和平共处的平衡木。从此,每一个族群都是国家的平等一分子,这对恢复少数族群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地位带来了革命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高珊 《学理论》2012,(31):275-276
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和谐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着书本化认同、概念化认同、边缘化认同、反向认同、教条化认同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到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和个体特色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腐败现象、陈旧的教育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有关思想渊源、社会背景和主体特征等方面的考察 ,对2 0世纪 6 0年代美国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