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苗族谚语,苗话叫“Hseid lul hseid ghot”意译即“古话古语”。顾名思义,苗族谚语早已流传于民间,而且大量存在于诗歌特别是理词之中,成为苗族语言的精华部分。它内容丰富多彩,至今还闪耀着灿烂的思想光辉;其艺术表现手法也独具一格,颇有研究价值。现拟就这两方面谈谈个人浅见,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苗族情歌意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如烟海的苗族文学篇什中,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而情歌又占绝对优势。它是苗族民间采用得最多而又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形式。 情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具有不加雕饰的天然本色。谢冕说:“事实也许是:在未有文学之前,便有爱情的讴吟。”这种讴吟爱情的语言形式就是情歌。苗族人民在古代社会里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人们有了情绪,有了爱情,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这种表达情感的语言如果是直说的话,不但没有韵味,而且也达不到目的,所以选用了“诗歌”的语言方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相似文献   

3.
韩昌黎之“陈言务去”,前人已多有论述。有的从语言学角度,探讨其语言的艺术创新;有的从文体学角度,探讨其散文或诗歌的艺术创新。但笔者对此等探索仍有意犹未尽之感。通过韩愈全集的阅读,结合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笔者认为“陈言务去”实乃一种革新精神贯穿于韩愈的整个文学创作及学术活动过程中。这一革新既是文学、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涯同胞     
关于中国人在海外的故事,这些年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数量之多,几乎形成了象描写当年知青生活的“知青文学”一样的文学类型,有人称之谓“移民文学”,其中不乏轰动一时的作品,如《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北京人在纽约》等等。尽管如此,在我看来还远不足以反映海外同胞在这些年中的经历、变故和状态。  相似文献   

5.
编写好一个民族的文学史,确非易事。它特别需要占有大量丰富的材料。《傣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简史》)的编著者岩峰、岩温扁、岩林是傣族诗人、科研工作者,长期从事本民族文学的翻译、研究工作;秦家华、王松虽为汉族专家,但亦曾较长时期生活在傣族聚居地区,积多年研究之心得和丰富的傣族文学资料。因此,《简史》上溯远古时期的古歌谣,下至本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园地和新人新作,汇集了大量的傣族民间文学资料和书面文学作品,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这些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审慎的剖析、探索和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傣族文学发展的概貌;评述了傣族文学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体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了傣族文学本质特点及发展的轨迹,作出了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同时,用大量丰富生动的考据,描述傣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富于创造的民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人民,同我国各民族人民一样,从他的远古时代起,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化,创作出无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广泛的文学作品。诗歌,在全部纳西族文学中,居于显著的地位。它是世世代代纳西族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工具和武器。纳西族的诗歌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  相似文献   

7.
西施是中国古代著名美女,亦是经常出现于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文学形象。唐代,我国诗歌创作达到颠峰,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是吟咏西施的。本文以唐代西施题材的诗歌为关照对象,发掘此类诗歌在整个唐代的演变特点,并且以小见大,进而审视唐代诗人在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时代特色和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她又以自已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艺苑里,除了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及正在崛起的书面文学之外,还有悠扬悦耳的民间音乐、矫健有力的民间舞蹈,别具一格的民间建筑,疗效显著的民间医药,技艺高超的民间武术,饮誉中外的民间工艺,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令人赞不绝口。 在苗族民间舞蹈领域中,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古瓢舞、花鼓舞、板凳舞、踩鼓舞、刀舞等舞蹈类型。每种舞蹈类型又因其内容的不同而分为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9.
王丽华 《前沿》2012,(5):183-184
互联网的出现为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渠道,其包容性和实效性为文学添加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形成了所谓的快餐文学。网络让文学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同时也带给文学以新的生命力,它颇具特色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和深入了解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也让更多的人敢于在没有系统学习的条件下依然创作出不拘泥于常规形式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单一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文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苗族没有戏剧,这似乎在戏剧界已形成定论。苗族究竟有没有戏剧?针对这个问题, 1989年7月至90年5月,思南县民委组织专人在铜仁地区民委主任罗正铭带领下,先后深入 思南大河坝、大坝场、张家寨、鹦鹉溪等苗族聚居地,对高台戏进行了专题调查搜集,获得 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证明了苗族不仅有戏剧,而且戏剧的丰富和独特,是令人兴奋和惊讶 的。 思南苗族高台戏是在苗族民间花灯、山歌的基础,上后逐渐吸取傩戏、湘剧的表演形式而 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地方剧种,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现已流行 于印江、石阡、德江、沿河、凤冈、湄潭、务川和余庆等地。剧目发展到近百个。思南苗族 高台戏的搜集整理,它不但填补了苗族戏剧史上的空白,而且对研究思南乃至整个苗族族源、 戏剧、音乐、文学等都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词兴之时,诗歌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技巧业已成熟,词体文学在演进过程中,巧妙地借鉴了诸多诗歌家法,并将其同自身的艺术特质相整合,虽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然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在诗歌这一源头活水的滋养下,词渐含蕴出别样的艺术品格,终完成了蜕变,华丽地登上了中国文学的舞台。兹以词题文学在五代宋初的发展为例,详述之。  相似文献   

12.
诗的王国     
中国诗歌来源于宇宙本体之根本规律,彰显了天地自然之大美。温柔敦厚是中国诗学的永恒追逐,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诗学艺术至极境,能于苛酷的艺术规律中得到自由,具有音韵之美、对仗之美、哲思之美,是人类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文学瑰宝。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苗族是一个喜欢歌舞、勤劳智慧的民族。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了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其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等。苗族人民常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编成诗歌,一般是五言体或七言体,篇幅有长有短。民间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苗族民间文学绚丽多姿,是苗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深为劳动人民所喜爱,并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及其审美价值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庆祝活动中,云南彝州楚雄上演了一场苗族大型演唱会,来自禄丰、武定、元谋、牟定4个县的200多名苗族农民演员,在彝州各族儿女欢庆火把节之时,用他们独具魅力的演唱为楚雄人民奉献了一个祥和之夜。名为祥和之夜的苗族大型演唱会,由楚雄州政协主办,州民委、州宗教局、州民族艺术剧院承办,整台演唱会由“和谐中华”、“祥和社会”、“欢乐生活”、“真诚祝福”四章组成。“和谐中华”,高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发自内心的演唱,抒发出苗族同胞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与兄弟民族团结互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和散文是最古老也最主要的两种文学体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不断地互相吸收艺术营养,从而产生各式各样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作品。我国古典散文诗,就是诗歌和和散文联姻而产生的宁馨儿。它有散文不拘格律自由舒展之“形”,更有诗歌精炼含蓄情深意远之“神”。它是文的诗化,诗之变体,在本质上属于抒情诗。  相似文献   

16.
11月6日至11月8日,2010年中国柳州·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隆重举行。 斗马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一种婚姻的裁决方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当地苗族同胞逢年过节举行的一项欢庆活动。  相似文献   

17.
欢乐的苗家     
艾杉  赵亚洲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54(12):F0002-F0002,3
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苗族是个能 歌善舞的民族。今日苗族主要居住在中 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贵州省,此外,在 湖南、四川、广西和云南等地也生活着 部分苗族同胞。 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又因分布地域广泛而支系众多、具 有不同风情与特色的歌舞艺术。在贵州,  相似文献   

18.
汉族诗歌是汉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族文学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又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汉族文学对各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优秀的汉族诗歌,不但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充分表达了汉族人民(也可说是各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之情,使人读之,既可琅琅上口,又能扣人心弦。例如《诗经》、《楚辞》以及历代著名诗人屈原、陶潜、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辛弃疾、郑板桥等的作品,不但给祖国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大家庭里,布依族和各兄弟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这宗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是布依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本民族丰富的语言,世世代代口头创作、口口相传下来的,她绚丽多姿,为整个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布依族民间文学,有神话、古歌、传说、故事、叙事诗、歌谣、童话、寓言、戏  相似文献   

20.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巴江平坡苗族同胞在沿袭传承蜡染、刺绣的基础上进行的农民画创作,作品富于装饰性,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色彩,于稚拙中透出灵秀,于质朴中表现出热情奔放的审美效果;因其历史悠久、色彩绚丽、想象大胆、造型夸张。在数百人的绘画队伍中,有不识字老妇,也有教师、学生,多为女性,最大的九十多岁,小的七八岁。这些苗族同胞一手拿锄头、镰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