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家兔尿液中氯胺酮及代谢物去甲氯胺酮浓度与血药浓度的动态相关性。方法实验家兔分为氯胺酮灌胃组、静脉注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染毒前和染毒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尿液和血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全扫描定性、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血液和尿液样品中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的浓度。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尿液中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氯胺酮灌胃组和静脉注射组给药后各时间点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尿液和血液中的浓度相关系数范围在0.11~0.69之间。结论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尿液和血液中的浓度相关性较差,尿液药物浓度并不能直接反映血药浓度,因此用尿液中氯胺酮浓度推断血药浓度时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
Li PW  Wang YJ  Liu JF 《法医学杂志》2007,23(4):309-311,315
唾液是一种成分简单、易于采集的体液,某些药物在唾液中的浓度可以反映其血药浓度。本文分析了滥用药物进入唾液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综述了唾液中滥用药物分析时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以及唾液与血液中药物浓度的相关性。认为唾液是临床和法医学方面很有价值的分析样品,用唾液中滥用药物浓度来推测血药浓度具有一定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乙醇对氯胺酮在家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醇对氯胺酮在家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分为单用氯胺酮组、氯胺酮与乙醇合用组及对照组,三组动物分别灌胃氯胺酮0.15 g/kg、乙醇3.0g/kg与氯胺酮0.15 g/kg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尿标本,GC和GC/MS法测定氯胺酮和代谢物去甲氯胺酮浓度,WinNor-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合用乙醇后不改变其房室类型。合用乙醇组家兔体内氯胺酮的K10、AUC和β均大于单用氯胺酮组,而T1/2K10、T1/2β、A和Cmax均小于单用氯胺酮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F、K01、K12、K21、T1/2K01、α、T1/2α、Tmax和B等参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乙醇组家兔体内氯胺酮的代谢物去甲氯胺酮的K01、A、B和Cmax等参数均大于单用氯胺酮组,而T1/2K01、Tmax均小于单用氯胺酮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F、K10、K12、K21、AUC、T1/2K10、T1/2α、T1/2β、β等参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醇可加快氯胺酮在体内的消除过程,促进其转化为去甲氯胺酮,对于氯胺酮与乙醇合并滥用的鉴定,应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Liu L  Wei ZW  Jia J  Wang YJ 《法医学杂志》2010,26(5):357-360
目的研究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以氯胺酮0.15g/kg剂量灌胃,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和尿液,血清和尿液中氯胺酮及代谢物用GC-MS法定性、GC-NPD法定量检测,WinNor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全程记录实验动物主要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氯胺酮和代谢物去甲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ρt=121.760e-0.025t+0.980e-0.002t+4.579 e-0.021t,去甲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ρt=640.919 e-0.03t+1.023 e-0.001t+9.784 e-0.031t。血液中氯胺酮质量浓度达峰时间为(40.950±12.098)min,血峰质量浓度为(9.015±1.344)μg/mL,消除半衰期为(430.370±28.436)min。给药后30~240 min内氯胺酮在血清和尿液中的质量浓度之间具有动态平衡的中度相关性。家兔给药后30min出现中毒症状,120min后渐恢复正常。结论建立的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和参数...  相似文献   

5.
生物检材中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的LC-MS/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生物检材中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方法生物检材包括血液、尿液和毛发,采用稀释法和液液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应用两个不同的液相柱,优化LC-MS/MS分析方法,并考察了血液和尿液基质的离子抑制作用。结果同时分析苯丙胺和MDA,液相1在3m in内完成,液相2可用于确认分析或复杂基质分离。尿液稀释法检材用量少,前处理简便快速。毛发中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的最低检测限(LOD)为0.005~0.05ng/mg。对送检案例检材产妇头发和胎毛进行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的分析。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生物检材中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的同时分析,血、尿等生物检材的离子抑制作用是影响本方法灵敏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吸毒者唾液和尿液检材中甲基苯丙胺浓度分布及胶体金试剂条初筛情况。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获得吸毒者唾液和尿液检材中甲基苯丙胺浓度,通过胶体金试剂条检测获得初筛情况。对两者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采用直接沉淀蛋白法和液质MRM扫描法检测,唾液线性范围是1~100ng/m L,线性相关系数0.9987,检出限是0.1ng/m L,定量限是1ng/m L;尿液线性范围是1~100ng/m L,线性相关系数0.9943,检出限是0.5ng/m L,定量限是1ng/m L。唾液和尿液检材按一定比例稀释,使浓度在线性范围内。采用唾液和尿液四种型号甲基苯丙胺胶体金试剂条初筛,直接点样,目测判断结果。结论胶体金试纸条初筛尿液检出率为79%左右;唾液检出率大概为81%,两种试剂条结合使用,检出率可以提高到93%以上。结合此次初筛结果和仪器确认浓度可以发现:灰区设置和灵敏度的设置对检出率有一定影响,建议提高灵敏度以满足筛查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注射氯胺酮家兔死后血液流动对体内药物浓度再分布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组(各24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入40mg/kg氯胺酮,1.5h后处死,其中一组立即结扎主动脉,另一组不结扎;家兔尸体仰卧位室温下保存,分别于死后0、3、6、12、24、48、72和96h解剖并采取组织和体液样本;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样方法解剖取相同样本。所有样本采用GC/MS和GC-NPD法检测样品中氯胺酮含量。结果两个实验组家兔尸体放置96h内氯胺酮含量,除尿液各时间点与0h以及相邻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两组家兔其余各类样本与0h以及相邻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尿液外,各类样本两个实验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组和不结扎组心血与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比值分别为0.90~1.03和0.90~1.02。结论静脉注射氯胺酮家兔死后的血液流动不是体内氯胺酮发生再分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氯胺酮滥用对长期依赖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在线检索了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平台中文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2022年1月。两名研究者各自独立提取文献信息,提取数据后应用Stata 14.0软件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 95%CI)以及异质性。结果显示,最终符合标准的研究有8项,其中观察组285例,健康对照组34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氯胺酮滥用损害依赖者的认知处理速度(SMD=-1.16, 95%CI:-1.48~-0.83, z=7.05, P<0.001)、言语记忆(SMD=-0.72, 95%CI:-1.22~-0.22, z=-2.803,P=0.005)、视觉记忆(SMD=-0.70, 95%CI:-1.18~-0.23, z=-2.890, P=0.00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工作记忆(SMD=-0.05, 95%CI:-0.66~...  相似文献   

9.
唾液与血液中海洛因代谢物的检测时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唾液与血液中海洛因代谢物吗啡和O6-单乙酰吗啡的检测时限,为实际检测时选择样本采集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实验大耳白兔分为3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浓度为2.6mg/m L的海洛因溶液,给药量分别为0.5m L,1m L,2m L。给药后于0.5~48h期间采集静脉血液;给药后于3~48h采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各组不同种类样本中的海洛因代谢产物吗啡和O6-单乙酰吗啡。结果 1O6-单乙酰吗啡在血液中的检测时间为6h(给药量2.6mg和5.2mg)和1.5 h(给药量1.3mg),9h后已检测不到;而唾液样本在24h时虽下降明显,但3种给药剂量下均仍可检出,至48h时均不能检出;2吗啡在血液和唾液中不能检出的时间分别为24h和48h。结论血液中O6-单乙酰吗啡和吗啡的检测时限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而在唾液的检测时限均明显比在血液中更长久。该结果可作为实际检测时根据样本种类和选择采集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大白兔体内死后弥散过程和再分布机制。方法 48只实验大白兔随机分为8组,采用缺氧处死后以150mg/kg氯胺酮灌胃,尸体仰卧位于室温下放置;在0~96h内分8个时间点各解剖1组,提取体液和脏器组织样品;采用GC/MS法定性结合GC-NPD法定量检测样品中氯胺酮含量,并计算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的比值。结果大白兔死后氯胺酮灌胃尸体放置96h内,脑、尿液、玻璃体液、左上/下肢肌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氯胺酮,心血、外周血、心肌、脾、肾、肝、肺、胆汁中氯胺酮含量随死后时间呈动态升高的变化;其中距离胃较近的组织(如脾)较早检测到含量较高的氯胺酮,而距离较远的组织或体液中氯胺酮含量较低且较晚检测到;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比值为1.73。结论氯胺酮在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从胃到器官组织、心血顺浓度梯度弥散是主要机制。脑、玻璃体液、尿液、肢体肌肉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作为生前服毒与死后染毒氯胺酮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家兔单独静脉注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及二种药物联合静注时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评价二种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方法单用甲基苯丙胺组以3mg/kg剂量家兔静脉注射甲基苯丙胺,单用氯胺酮组以30mg/kg剂量家兔静脉注射氯胺酮,合用组以相同剂量同时注射两种药物。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标本,测定各时间点药物浓度,WinNonLin软件拟合毒代动力学房室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合用氯胺酮后不改变其模型类型。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合用甲基苯丙胺后符合二室模型。结论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可以相互延缓其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增加彼此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毒品滥用问题日益突出,提高生物样品中毒品检测技术的性能是法庭毒物学研究的重点。相比于血液和尿液样品,唾液在的样品采集和毒品检测中具有诸多优势,因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唾液样本用于毒品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介绍唾液毒品检测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代谢动力学研究状况,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连续注射低剂量氯胺酮后大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大鼠以5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氯胺酮,每间隔30min 1次,共5次。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用药组大鼠按用药后时间不同分为6小组,分别于末次给药后1,3,6,12,24,48h后取海马组织备用,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LC3、Beclin1的表达,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LC3Ⅱ/LC3Ⅰ值在1h表达开始增多,6h呈强表达,Beclinl的表达在6h开始增多,12,24,48h都呈强表达(P<0.05)。结论腹腔连续注射低剂量氯胺酮能促进海马组织发生自噬,自噬增强是对氯胺酮毒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唾液中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成分。方法唾液样品经沉淀蛋白后,通过ACQUITY UPLC BEH Phenyl(100mm×2.1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0.3%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在4μg/L^2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4μg/L、1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五组添加样本下,添加回收率范围在87%~128%;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吗啡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均分别为0.2μg/L和4μg/L。结论本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提取,快速、简单、回收率高,适用于同时检测唾液中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