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醒与清廉     
姜峰 《共产党人》2006,(22):54-55
清醒,即清楚明白;清廉,指清白廉洁。清醒才能清廉,清廉必须清醒。这是某省一位市长不为金钱所惑的体会和经验,实在值得为官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叶,吏治腐败,各级封建政府中的官僚、吏胥贪污受贿成风,请托送礼盛行。王安石认为这种情况对于政令的推行是极为有害的,因而他以宰相的身份,主持制定“重法”以杜绝贿赂请托、枉法受贿等弊端。而且,他本人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据《五总志》记载,有一次,一位地方官送来一块砚石,当面对他说:“这块砚石真好。”王安石问他:“好在哪里呢?”那人说:“呵之可得水。”王安石笑道:“一块砚石,能呵出多少水呢?纵得一担水,又能值几何?”那人原以为王安石善于诗文,自然喜爱文房四宝,因而投其所好,送来一块砚石,想不到这位大宰相不但不“赏光笑纳…  相似文献   

3.
正派的南范二公;王安石严以律已;凌冲两袖清风;郁林石的传人;  相似文献   

4.
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农历正月,36岁的宋英宗病逝,20岁的皇太子赵顼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  相似文献   

5.
德国一向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廉洁的国家,它是“透明国际”公布的16个世界上最清廉国家之一。这在西方被归结于民主、法治、制衡、监督、公开、透明和教育的结果。但最近一个时期,德国相继爆出一系列腐败丑闻.有政客“弃政从商”的“旋转门”现象.也有政客或名人逃税事件.德国的清廉形象因此而受损。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1,(21):52-52
晚清的中国,腐败成风,无官不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最形象写照。但在这个积重难返的腐败泥沼中,中国海关却以廉洁有为而著称,以至于被称为"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这个"奇迹"的打造者就是受雇于清政府的英国人赫德。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提出。要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围绕落实中纪委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八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强化领导,理顺思路,明确责任,积极作为,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在工作中做到“七个围绕”。  相似文献   

8.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整个封建社会的宰辅唯有张居正敢裱这样一个压皇帝一头的对联,并用纯黄金打造,极为嚣张地挂在家门口,张居正的确是牛啊!但牛人都有他"牛"的资本。近日,细读熊召政先生荣获第六届茅盾  相似文献   

9.
顾伯冲 《党课》2010,(22):72-73
一位多年从事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同志曾经这样谈到自己的体会:领导干部不仅要始终保持清廉,而且要善于享受清廉;只有把清廉当做一种福分来享受,才能珍惜名誉、保持气节,自觉远离和抵御腐败。闻罢此言,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0.
老六月雪 《党课》2011,(10):107-110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少好读书,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l‘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11.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2,(11):50-51
无完人,金无足赤。宽容是起码的待人之道,但对于一个政治家、改革家来说,任何一点道德瑕疵,几乎都可能会成为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张居正是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也是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他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75-75
杜暹,唐玄宗朝宰相,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拜相,以廉洁著称。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会是正在成长的一个新兴领域,是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应当得到大力扶持.但同时城市社会领域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腐败发生地,这是廉洁城市建设和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障碍.其腐败现象在一些方面与经济和公共权力领域的腐败相比有自身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应对策予以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特别是两三千年的封建社会,旧中国多讲“政声人去后”,因为爱国爱民的屈原等忠臣,众多改革家大都不得善终。改革家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江陵人),死后被抄家、掘坟暴尸便是一例。人去,讲的是为官者某时离开某地后的政声,更多讲的是人死“盖棺定论”后。少讲或者不讲“政声人在时”。这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法国人乃至欧洲敢为打胜仗的活人建凯旋门,而中国少有。  相似文献   

15.
张波 《党史天地》2007,(7):23-25
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早已有口皆碑,他节操高尚,一生清廉,堪为后世的楷模。但是,有谁能想象得到,他身为一国总理,在世时竞清廉得经常囊中羞涩呢?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1,(19):77-77
在瑞典,由于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腐败行为被认为是极其羞耻的事情,很少有人幻想能够通过受贿、贪污来发财。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很害怕有污点记录。因为一旦有污点记录,就很难在瑞典社会乃至欧洲地区立足。哪怕是一些非常小的污点记录也将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坐  相似文献   

17.
李延芝 《奋斗》2008,(3):3-6
党的十七大在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的基础上.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是对领导干部保持崇高的政治品格和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关系到黑龙江的全面发展和振兴。我们要自觉地运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勤勉从政。  相似文献   

18.
提高腐败成本:遏制权力腐败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反腐败方面花费的精力不小 ,每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的数量也不少 ,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奢侈浪费、卖官鬻爵、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却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甚至在一些地方或行业还呈滋长蔓延之势。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击的广度和力度不够 ,致使腐败的风险和成本远远小于腐败的收益 ,对腐败分子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以致使腐败分子“前腐后继” ,腐败现象愈加严重。“舞弊者得利 ,则效仿者至 ;舞弊者受罚 ,则接踵者绝。”因此 ,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教育与打击两手抓” ,在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动反腐败斗争由“压倒性胜利”到“彻底胜利”的巩固发展,全面构建“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思想、推动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成为新时代治党反腐的重要目标遵循。“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党反腐的标志性成果和清廉中国构建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构建“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是“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巩固发展方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更大治理成效和战略性成果;从政治、理论、数量、质量等维度厘清“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主要效能标识,明晰清廉中国的建构目标、构建步骤、构建价值和构建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08,(3):36-36
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运动从洪秀全金田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11年就覆灭了,其中的教训实在太多,而最根本的教训只有两个字: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