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戏谑的现象比较普遍,戏谑者也往往是在无意中脱口而出。并非出于恶意。那么,如果被戏谑者因戏谑出现心理障碍,戏谑者要为自己无意的戏谑行为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有的民事法律缺少关于戏谑行为的立法,《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也只是以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来概括意思表示的不真实。这种立法模式既不同于德国单独规制戏谑行为,又不同于日本将戏谑行为划归真意保留,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与悬赏广告相混淆。针对上述难题,本文从分析戏谑行为入手,然后分析其与悬赏广告之间的区别,进而提出司法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执法花絮     
自从漳州110报警服务电话被推广以来,人民群众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然而,由于不少人素质低下,竟将公务人员的服务当做戏谑,不但给民警增添烦事,捣乱的人也未落得好下场……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物价上涨成了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从肉蛋奶到米面油,几乎所有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都在涨价。网友则在网络上对食物的涨价进行了戏谑,如对涨价的糖称“糖高宗”,对涨价的蒜称“蒜你狠”,其他的还有“姜你军”、“豆你玩”等等。这些称呼让人看了有些莞尔,但却又透露着人们对疯狂涨价的生活日用品的无奈。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人们习惯于把"精英"称为"精神病苍蝇",把"天才"叫做"天生残废",其中有戏谑的成分,可是内心燃烧着理想主义火焰的人容易走火入魔,恐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认证,本该是诚信的体现,通过严格的认证提升认证对象的美誉度。然而,由于某些认证机构的"金钱至上",导致认证过程中潜规则盛行,乱象频发。如今,相当一些认证被舆论戏谑为"无中生有的圈钱‘游戏’"。于是,本该让人信赖的认证机构,也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之核心要素,其构成包括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而主客观难免出现不一致,使意思表示有瑕疵。造成意思表示瑕疵的有来自行为人外部及行为人主观的原因,戏谑行为即为行为人主观原因导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我国现行法律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规定尚有许多欠缺之处,应当构建符合本土要求的戏谑行为规制的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以戏谑的口吻说:“讲语言的书是有的,可是,读者的反映是‘枯燥’、‘烦琐’,除了应付考试,谁也不想看。”这确乎揭示了一种现象:相对于文学研究,语言学的研究,常常使人有烦杂琐碎、枯燥乏味之感,令人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9.
黄亚明 《江淮法治》2009,(22):54-54
何立伟是真性情者。以前读过他的《大号叫人民》,说的是俗人俗事,有几分调侃,有几分戏谑,更有股子老友新朋的巨大亲热劲。这一部《亲爱的日子》,还是以何氏之目独自打量生活,只不过,捎带了“亲爱”二字,上纲上线似的,他心底里活着的就多是沉淀后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
天外有天     
乡政府秘书老Q,擅吹牛,每每写总结报告时,必定妙笔生花,将芝麻吹成西瓜,将母鸡吹成母牛,村民们戏谑地称其为“吹牛大王”。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到周立波在河南电视台《壹周秀》中戏谑地批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不作为现象。比如,某体育界全国政协委员在记者“长枪短炮”(摄像机)的追击之下,一不小心说露了嘴:“我的那些提案都是他们给我搞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戏谑我肩上天平说;你的天平盛的是水还是沙。我久久思索,没有回答。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我的笔录下多少曲直是非,卷宗横亘起长垣;我的脚量过多少谷壑山川,脚印铺写成陌阡。细想起来,为的什么?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11,(33):8-9
司法常识一:“戴没戴避孕套”不决定有没有发生性行为 此案经媒体曝光后,有人戏谑道:“戴上了避孕套,男方被套了起来,双方的性器官便无从接触,何来性行为之说呢?”虽然,钟显聪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想佐证“非暴力、乃自愿”,绝大部分人也很清楚“用了避孕套也是发生性行为”,但也确实不排除有人会受到这句话的误导,相信所谓的“我国法律规定,要性器官直接接触才算发生了性关系”,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4.
清代对于“命盗重案”的审理采用权宜裁判的模式。面对特殊情状与既有例文的龃龉,清代裁判者以情法之平或罚当其罪为目标,通过比附加减实现案情与刑罚的实质性相符。权宜裁判的结果如果具有典型性和一般性,那么藉由案件而形成的判例将会转化为带有制定法色彩的例文,实现“因案生例”。“威逼人致死”条中从“因秽语威逼人致死”发展出的“村愚出语猥狎致本妇轻生例”“调奸和息后追悔致死一命及二命例”“妇女因人亵语戏谑羞忿自尽例”以及“秽语村辱致本妇本夫自尽例”四条例文印证了这一过程。清代权宜裁判实现了法律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其以开放性的机制实现了规范与裁判之间的互动,是中国人对于司法裁判模式的别样表达和创造。  相似文献   

15.
仲志远 《法人》2013,(10):6-7
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是一张难以撕去的身份标签,其谋取生存的手段并非曲径通幽,企业家身上往往潜藏着这样或那样沟通体制内外的潜规则9月24日,在消磨了公众的极大耐心后,舆论关注的两位大姐大同时异地受审,化解了济南喧嚣一时的戏谑色彩。娱乐化意味十足的所谓高铁一姐丁书苗和房姐龚爱爱,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就神秘地敛聚了数以亿计的巨额财富,闷声发大财的光辉业绩彪炳史册,不再让人咂舌惊叹,喟叹她们的终南捷径,而法庭披露的大而化之的内情,远不足以还原她们的奋斗轨迹,不要说满足社会各界的好奇心,就连让人想见一点世面的兴致都没有。拔出萝卜带出泥,会牵扯出哪些惊爆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向来对迎来送往情有独钟。从孔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李太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迎一送之间,将人与人之间那份融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也有变了味的。冯梦龙《古今谭概》里讲过一个故事:有贵人游僧舍,酒酣,诵唐人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僧闻而笑之,贵人问僧何笑,僧云:“尊宫得半日闲,老僧却忙了三日。”毕竟是出家人不打诳语,毕竟是出家人无欲无求,这位僧人才敢苦笑着发了这么一句略近戏谑的牢骚。然而也只是苦笑,说说而已,照样是“忙了三日”。我看在如今某…  相似文献   

17.
"闹洞房"是以开玩笑.戏谑,作弄婚姻当事者以及婚姻相关者为主要特点的庆祝婚姻的一种形式,它是中国传统婚俗的组成部分,而"隐喻"则是将事物本来的意义隐蔽在某种标志物的后面或者经过某种比喻曲折地反映某种事物的功能,赋予婚姻"闹洞房"中的隐喻不仅使其多了一层又一层的特殊功能,更使自身呈现出一种神秘而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春节前后.伴随陈凯歌新片《无极》票房的攀升,网上开始流传一段长约20分钟、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的诙谐视频网络短片。该片截取了电影《无极》的画面,通过重新组合和配音.以戏谑的方式将其编辑成了一个新闻记录片,讲述了一个杀人案件的侦破过程。根据剧情还穿插了滑稽的广告,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9.
林仪明 《检察风云》2014,(12):35-35
过去几个月,网络上掀起了一场“你懂的”体的造句热,而推动这场热潮的背景,是2013年以来中国石油系统窝串案的持续发酵,以及由此牵出的一个至今仍颇为神秘的周姓商人。“你懂的”体的流行,可理解为公众对于现实的一种戏谑表这,也折射出公众对于腐败尤其是国企腐败的厌恶鄙夷。  相似文献   

20.
一、她们举起“第二次创业”的旗帜 今日申城,女工下岗待工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在这支下岗女工队伍中,为数众多的是“老三届”,人们都戏谑地称呼她们为“苦菜花”。不是吗?当他们长身体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长知识时,适遇上山下乡的“火红年代”;要成家了,正处在“36元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