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法律与生活》2012,(22):26-26
2012年10月26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结束了27年的立法长跑,终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该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精神健康是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卫生工作是社会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公民的精神健康。我国对这方面的工作也相当重视,1985年8月,卫生部指示四川、湖南两省卫生厅派出5人专家小组,起草《精神卫生法》,到1991年,《精神卫生法》已经起草孕育10稿,但都一直没有与公众见面。直到2009年6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草案征求意见稿。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官网全文公布了新一稿的《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12年  相似文献   

3.
酝酿了2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获得了原则性的通过,其中涉及的杜绝"被精神病"的内容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对于"强行收治"、"非自愿入院"等争议多年的焦点议题,三审稿保留了一审稿、二审稿所作出的突破。其中规定,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制;病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应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严格依条件和程序作出判定,以医疗机构作出的"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申红燕 《法治纵横》2011,(14):19-21
频发的“被精神病”案例和一幕幕飞越疯人院场景深刻刺激着国人的神经。饱受诟病的精神病人收治现状引发诸多讨论。最终专家学者们无不将问题归结于法律和制度的缺失。《精神卫生法(草案)》这份酝酿26年未出的法规,能否解决困扰多年的问题.引发了争议。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防止“被精神病”问题上,新出台的《精神卫生法》围绕“送、诊、治”三个环节及再次诊断和鉴定等程序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其深入剖析,提出进一步完善强制送治制度、诊断制度、强制住院治疗制度及出院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历时26年,数易其稿的《精神卫生法(草案)》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对精神疾患从诊断到治疗以及出院等多方面作出详尽规定,以确保患者权益,防止出现"被精神病"。(《新京报》6月11日)  相似文献   

7.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最终出台的法律文本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其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非常高,而与中国的现实严重脱节。《精神卫生法》立法的三大理想中,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是核心,并希望立法来解决包括被精神病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但是,立法脱离现实,相关的内容甚至出现了错误,表现在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实施导致人体器官丧失功能的外科手术、急诊急救、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卫生保障等方面。由于存在不切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定,《精神卫生法》在我国的实施将会大打折扣。建议《精神卫生法》重点关注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治疗、肇事肇祸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强制医疗的现象,关注财政投入不足、强制收治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萧 《检察风云》2011,(13):38-38
历时26年,数易其稿的《精神卫生法(草案)》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对精神疾患从诊断到治疗以及出院等多方面作出详尽规定,以确保患者权益,防止出现"被精神病"。(《新京报》6月11日)  相似文献   

9.
王姝 《江淮法治》2012,(21):42-42
从1985年到2012年。走了27年艰辛立法路.我国首部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法律精神卫生法。终于出台。10月2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42票赞同、1票反对、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精神卫生法。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全文,公开征求意见,26年十易其稿的《精神卫生法》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草案的许多规定极大地保护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强制送诊","非自愿入院"和"扰乱公共秩序"等涉及人身自由的条款上面,诸多医学和法律专家认为并不能杜绝"被精神病"现象。  相似文献   

11.
潘琦 《政府法制》2012,(34):24-25
“终于通过了!”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不少网友在得知这一?肖息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  相似文献   

12.
《精神卫生法》作为我国精神卫生法治领域的基本法,自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该法亦存在法律漏洞及规则欠合理的现象。为顺利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精神卫生法》修订工作势在必行。通过修订,应明确《精神卫生法》以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为中心的社会法属性,同时应平衡好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精神障碍患者与社会公众安全的利益平衡、精神障碍患者与监护人的利益平衡、家庭监护人与国家监护人的利益平衡、精神障碍患者与医院(医护人员)的利益平衡等。  相似文献   

13.
《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意见是我国卫生法治的一大进步,其有关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的内容还存在与鉴定规律、证据制度、诉讼制度相矛盾、冲突的地方,需要在立法中进一步完善与调整,保障其与现有的司法鉴定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被精神病事件,我国需要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不需要重复规定精神疾病的医学诊断标准,但需要确立一个能使现行医学诊断标准和治疗护理规范得到有效执行的正当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应当依据国际公约《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明确规定,只有法院或者依法设立的具有司法机关性质的独立主管机关才有权宣判精神病并决定是否需要对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同时,应当承认精神病人始终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主体资格和权利能力,切实保障当事人通过司法程序为自己正名的诉讼权利。对正常人恶意进行强制医疗的,应当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论《精神卫生法》的自愿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正常人"被精神病",更好地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精神卫生法》确立了自愿原则。该原则渊源于私法领域的自愿原则而又与其不同,是在知情的条件下对精神卫生服务的单方接受自愿。它回应了要像人一样保护精神障碍患者,彰显了精神卫生法的福利法本质。它包涵自愿诊断、自愿治疗和自愿出院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子原则。非自愿诊断、非自愿治疗、非自愿继续住院治疗只是自愿原则的补充,此种例外旨在寻求患者精神健康权与社会公众安全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了解《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的变化,以及医护人员、社区居民、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等相关人员对精神卫生热点问题的看法,为制定媒体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省和广东省对115人进行了12组小组访谈,包括医务人员6组、社区居民4组、患者及其家属2组。结果:有近一半的访谈对象没有听说过《精神卫生法》。《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更加规范,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更加重视精神障碍的康复和管理。有42人认为社会上依然存在歧视精神障碍患者的现象,歧视的原因为担心受到伤害。关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强制就医问题,有4人表示不应该强制就医;5人认为必须强制就医;30人认为要区别对待。大部分访谈对象对心理咨询机构持肯定态度。大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医生应该为精神疾病患者保密,31人认为应视病情而定。结论:《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对推进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大《精神卫生法》的宣传力度,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强化媒体的正面宣传和报道,正确引导公众认知;完善配套政策,促进《精神卫生法》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以国务院最近公布的《精神卫生法(草案)》中与鉴定有关的条款为基础,结合司法鉴定学理论与实践,针对术语选用、基础理论与制度设计等问题展开评述与分析,最后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社会意见,必要而及时。反复修改后的草案在结构和内容上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非自愿住院和强制住院产生异议的有关救济程序不完善;未涉及在监狱等特殊场所设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监护人”等名词使用欠周全;部分条款的结构及用语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称精神卫生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作为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对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精神卫生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从漠视和侵犯人权到尊重和重视人权的发展过程。然而美国现有精神卫生制度领域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特别体现在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缺乏这一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力求在医疗服务可获得性与强制住院之间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