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动法之竞业限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业限制分为法定竞业限制或禁止和约定竞业限制或禁止。我国劳动法尚无明确的竞业限制条款,而《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进行了专门规定,具有很高的立法价值,但是,还存在“法定”与“约定”之争,没有体现出违约金补偿的性质。偏漏了劳动关系存在时的竞业限制义务。所以劳动法对竞业限制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作出了规定,竞业限制协议如何在利益的冲突中实现平衡,从而被双方所接受呢?本文就竞业限制协议应遵循的合理性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避免因人才流动而导致的商业秘密泄露,企业纷纷选择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或约定相关条款。本文在对竞业限制相关规定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最后通过借鉴外国相关立法,对上述缺陷和不足提出完善与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总体上是倾向于保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法律部门,但是其中竞业限制条款却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倾向于保护用人单位。文章试图探讨竞业限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从其前提条件、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领域、地域、时间、经济补偿金、违约责任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更好地理解竞业限制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章法 《法庭内外》2008,(4):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3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竟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4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相似文献   

6.
案情重庆索通出国企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通公司)与吴某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书》,约定:吴某受聘于索通公司,期限为2007年3月5日至2010年6月4日,担任秘书级别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前台接待、电脑录入和编辑、电话咨询和面谈咨询、文案企划和代理、外语  相似文献   

7.
离职竞业限制是用来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预防企业商业秘密遭到侵犯,但稍有不慎就有侵犯劳动者劳动权之嫌。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对此作了规定。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竞业禁止的适用前提、对象、范围和地域、时限以及经济补偿等几个方面对竞业禁止条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用人单位为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需要和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但有时会把两种协议混为一体,两种协议的目的虽有一致之处,但两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法律责任的承担方面.  相似文献   

9.
施杰 《中国律师》2002,(6):44-46
商业秘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秘密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竞争通常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往往是企业商业秘密的掌握者和使用者,竞争对手看中的也是这一点,才会不惜代价地想挖走这些…  相似文献   

10.
李雄 《法律适用》2013,(1):57-62
在实践中,竞业限制约定除了主要表现为独立于劳动合同的竞业限制协议外,还表现为劳动合同的专门条款(为行文方便,本文以竞业限制协议概括论述)。〔1〕面对庞大而复杂的竞业限制制度体系,《劳动合同法》仅有的两个条文规定力不从心,回避了竞业限制用工实务与审判实践共同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竞业限制协议效力的认定规则。〔2〕表面上看,劳动法既然来源于民法,  相似文献   

11.
离职后竞业限制协议作为平衡用人单位财产权和劳动者劳动权的结果,劳动合同法给其留下一定自由协商的空间,允许通过约定对劳动者离职后的择业自由进行限制,并允许对劳动者约定违约金。但在价  相似文献   

12.
在劳动关系中运用竞业限制,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有效手段,可以防止技术、经营信息被不正当利用,鼓励企业对技术、经营进行大规模投入,保护资本和技术。但不正确地运用竞业限制,却可能侵害劳动者的合同法权益,破坏人才市场和一般技术、经营知识合同法扩散。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中的竞业限制,是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新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大,人才流动成为引起商业秘密丧失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完善商业秘密竞业限制制度势在必行。基于此,结合立法现状对竞业限制规定进行探讨,分析其产生的理论基础,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竞业限制既是立法在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与劳动者的劳动自由之间作出的价值衡量,也是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同法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作出的折衷判断。在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赖以生产和发展的重要资料的今天,对其加以特别保护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不二之选,竞业限制这一制度最终粉墨登场。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的规定主要有3条,分  相似文献   

15.
卢力 《法律适用》2012,(3):100-103
随着人才流动的频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司法实践中涉及竞业限制的纠纷也逐年增多。与竞业限制相关的纠纷涉及劳动者基本权利和用人单位竞争利益的保护,属于劳动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调  相似文献   

16.
范围 《中国审判》2012,(8):30-31
竞业限制涉及单位财产利益、劳动者劳动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三者的冲突和协调,学界及司法实务中存有较多争议,而其焦点在于协议的效力和履行问题。因此,本文将根据竞业限制协议的性质,对相关问题予以分析,并对2012年6月27日公布的《最高  相似文献   

17.
李珩 《法制与社会》2011,(34):59-61
劳动派遣双方的责任关系,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也直接导致了以劳动派遣方式用工的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竞业限制协议的签订带来一些争议。究竟在劳动派遣用工方式情况下,哪些员工需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协议签订的双方应该是用人单位还是派遣单位。竞业限制协议的补偿金是否约定和给予对该协议的有效性是否有影响,各地的规定有何不同。本文借英国A.B.C.特选食品有限公司诉于女士侵犯商业秘密一案将以上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郭思佳 《法制与社会》2013,(13):246-247
近年来企业高管频频跳槽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学界对竞业限制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这一群特殊的劳动者的竞业限制问题研究却并不深入。本文从劳动法视阈下对我国企业高管主动离职现象进行法律分析,针对我国高管竞业限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9.
【裁判要旨】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的保密措施应当表明权利人保密的主观愿望,并明确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信息的范围,使义务人能够知悉权利人的保密愿望及保密客体,且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漏。单纯的竞业限制约定,即便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商业秘密,但由于该约定没有明确用人单位保密的主观愿望和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信息的范围,因而不能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的保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郑爱青 《法学家》2006,(2):138-145
竞业限制问题是正在制定中的<劳动合同法>应规范的内容之一.单位对劳动者再就业进行的竞业限制行为和劳动者的忠实义务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他们各自和保守商业秘密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以及竞业限制行为的理由、合法性条件如何确定等问题,是<劳动合同法>正确规范竞业限制行为不可回避的考虑因素.本文提出,劳动者的忠实义务和竞业限制条款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两者来自不同的法律目标前者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所要求的,而后者则是在保护公共利益、保护劳动自由权和公平竞争原则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在区分了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含义之后,文章结合英法两国劳动法判例的分析,对竞业限制条款的有效条件、履行和相应的违法责任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竞业限制立法和相关司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