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几件忘不了的事,几个忘不了的人。冯军同志就是一个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尽管他已经去世13年了,但他的事迹,他的人品,他的精神,经常在我的脑海萦回,令人怀念。团中央的同志正在编辑一本纪念冯军同志的文集,约我写一篇怀念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欣然应允。随即我与杨建生(曾任中组部部务委员、地方干部局局长)、张常韧(时任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副局长,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等同志一起座谈,缅怀这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不仅是青年人的楷模,也是组织工作干部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2.
张全景 《党课》2006,(11):35-41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几件忘不了的事,几个忘不了的人。冯军同志就是一个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尽管他已经去世13年了,但他的事迹,他的人品,他的精神,经常在我的脑海萦回,令人怀念。 共青团中央的同志正在编辑一本纪念冯军同志的文集,约我写一篇怀念文章。我认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欣然应允。随即我与杨建生(曾任中组部部务委员、地方干部局局长)、张常韧(时任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副局长,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等同志—起座谈,缅怀这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不仅是青年人的楷模,也是组织工作干部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3.
潘敬国 《学习导报》2011,(24):36-36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他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常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他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为英国库格曼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选》所写的序言中,饱含深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他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利益观的全部内涵——一切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记得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凡是对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民永世不忘。对于历史伟人来说,这个杰出贡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不同的参照系去论说。其中一个重要的也是传统的评价标准,就是春秋《左传》所讲的“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标准。按照这个标准,邓小平对于他深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来说,是立了大功、大言和大德的。一邓小平对于中国人民立的大功,从党史角度作点概括,可以论列八点。一是邓小平在土地革命时期坚决地实践毛泽…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生前一段富有诚挚情感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真情表白,也是作为人类最先进政党———共产党的宗旨的朴素诠释。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还有两位共产党员的类似语言,史有记载。一位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他曾写诗铭志:“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1936年夏《赣南游击词》)另一个是县委书记焦裕禄,他寒冬腊月到贫苦农民家中探访慰问时对老农夫妇说的:“我是你们的儿子。”今年“七一”前夕…  相似文献   

7.
李学民 《党史纵横》2002,(10):42-42
庆明是位老公安。他的诗词集《路吟》,我把它读了又读,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充满着真情实感。有人认为做公安工作的人都缺少细腻的感情,甚至有人说他们冷酷无情。可是《路吟》向我们酣畅淋漓地证明:只有感情丰富的人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公安干警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路吟》中的诗词使我深深体会到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爱江山,同时也富有强烈的亲情意识。诗人道:“……友人喧,妻儿喜,自嗟呀。究源有始,云岭草木是吾家。拥抱自然胸阔,遁避尘俗心乐,轻叹苦无暇。山水不依恋,何望爱中华!”是的,我是否可以加以这样…  相似文献   

8.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中自白的一句话。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激情,充分表现了他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爱国主义思想,不仅贯串于大型文献纪录片之中,而且贯串于《邓小平文选》之中。正如人民日报社论《光辉的旗帜,科学的指南》中指出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为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奋斗;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生为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幸福和富强而斗争.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他对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做了许多重要论述,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考察邓小平一生的爱国主义实践和研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爱国主义与追求祖国繁荣富强相联系在经济上改变祖国贫穷落后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第10期《共产党员》杂志刊登的一篇短文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县机关工作时,他的父亲与“法轮功”沾上了边。他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就为父亲订阅了《共产党员》杂志。从那以后,他父亲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还把杂志上刊登的有些文章推荐给别人阅读。当国家依法取缔邪教“法轮功”的消息发布后,他的父亲在恍然大悟之余感动地说:“要不是《共产党员》杂志帮我明辨是非,说不定我也会上李洪志的当。我要动员我那几个老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订阅《共产党员》杂志,好好学习,以免以后上当受骗。” 看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我们的党刊为发展党的事业,为维护国家利益,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做了有盖的工作。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像《共产党员》这样有较丰富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内涵,在期刊界享有较高声誉,在全国有看广泛影响的刊物,它的读者不能只局限在党内,而应当努力扩大党外读者群,使这些代表先进文化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寒气袭人。早上5点多.他跟往常一样,准备动身去距县城30公里的一个村庄动员女童上学。妻子心疼地劝他:“等天亮再去吧。”他说:“身为教育局局长,工作不能落在其他干部的后面.我要给大家带好头。”说罢.便推上自行车,消失在风雪之中。他就是化隆县教育局局长冶青祥。  相似文献   

12.
普通的一天     
得知《党风通讯》杂志为纪检监察干部开设了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和倾诉心声的栏目,我就琢磨着也要写点东西,可真正拿起笔来却犯难了,想想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纪检干部,既没有办过大案、要案,又没有立过功、受过奖,谈经验没有,写感想不行,干脆就说说我普通的一天吧。那是6月的一天下午,快到下班时间了,我们纪委的领导对我说,前些天办的一个案子快结了,但还需再到离县城0,里外的乡下找涉案人员和有关证人取证核实几个问题,大概需要两天时间,问我能不能去。听他说完,我心里就矛盾了,去吧,丈夫在乡镇工作,这几天刚好不在家,家里…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登石林的文章说,在意人民的表情,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备的素养。文章说,人民的表情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人民的笑脸,洋溢着对政府工作的褒奖;人民的叹息,表明他受到了委屈,或者他遇到了生活上过不去的  相似文献   

14.
孔繁森的儿子孔杰谈起去世的父亲便泪水涟涟:“令我永远难忘的是爸爸第一次去西藏和第一次回家的情景。记得那一天,爸爸来家后对我们说他要到西藏工作。当时,姐姐6岁,我5岁,妹妹只有两岁,不知西藏在哪里,有多远,再加上平时陌生,我们都没说一句话。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时,走到已有80高龄的奶奶跟前,双膝着地跪着跟奶奶说:‘儿要出一趟远门。’随后爸爸站起身,给妈妈交待完,转身就要走,这时我们仨才缓过神来,妹妹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腿,我和姐姐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05周年。他离开我们也快30年了,但是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他“音容宛在,永世难忘”,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敬无涯,思无涯。广大群众中深厚的“周总理情结”,源于“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按照时尚的语言来解读,就在于他光辉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杜润生同志在1999年第10期《百年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区土地改革的回忆》的文章 ,其中“反左出右 ,反右出左 ,决策两难”部分 ,有一段关于解放初期广东土改的文字(以下简称杜文)。杜当年是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土委会副主任 ,曾到广东指导土改运动。对广东土改 ,他是这么写的 :当时广东、湖南两省是我们的两个重点。广东工作由华南分局领导 ,书记是叶剑英 ,主持土改工作的是方方同志。他们很重视搞好土改。运动开始后 ,南下干部反映放手精神不够。中南局就派我去协助一下叶剑英和方方同志。我们去了以后强调放手发动…  相似文献   

17.
正一1958年8月的一天晚上,稼先回到家里,跟我说他的工作有调动。我问他调到什么地方去,他说不能说。我又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又说不知道。接着我问他,那我能给你写信吗,他回答不能。此后,稼先经常是一个电话打来,说他马上要出差。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不问。我知道问也问不出来。每一次离开都是突然的,每一次回来也是突然的。回来一般是白天,突然就回来了,回来后吃一点东西就去休息;一般都是到了晚上9点,小车  相似文献   

18.
正主政西藏十六年1964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选调2名军级干部去西藏军区工作,任荣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要求去西藏。1964年8月21日,周恩来签署命令,任命任荣由三十八军政委调任西藏大军区副政委,王诚汉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任荣随后到中央军委报到,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接见了他。罗瑞卿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任荣同志呀,西藏是很艰苦的,你去西藏工作,身体行吗?"任荣向罗瑞卿表示:"身体已经检查过了,没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会感恩     
有一句成语叫“感恩戴德”,意思是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而设法报答。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他不忘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把毕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生他养他的祖国。这种对祖国对人民知恩图报的精神境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继承和弘扬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 ,邓小平是以稳健务实的领导风格闻名于世的。他这种务实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他一直强调要发展生产力 ,一直强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能动摇 ,其目的一是富民二是强国。富民强国思想是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核心 ,这一思想意味着中国将走上正确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党执政后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在邓小平理论中 ,我们所实行的一切方针政策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以满足人民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为目的。邓小平在其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说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富民强国这一信念使他不知老之已至 ,就是这一信念及他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邓小平得到了全国亿万人民的爱戴。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富民强国才是我们的目标 ,邓小平理论为社会主义正本清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 ,我们主要是按照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搞了二十多年 ,这种高度集权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生产力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人民生活普通陷入贫穷。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贫穷成了时髦 ,越穷越光荣 ,越穷越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