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上海》2012,(7):12-12
生猪、蔬菜、糖、水产、粮油、家禽……您也许不知道,这些吃的东西,每样都有一个行业协会。在上海。市一级和区县一级有关食品的行业协会共有六七十家,涵盖了我们的“舌尖”。今年6月11日,30家食品相关行业协会携起手,宣布成立“上海市食品安全协会联合会(筹)”,并宣言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肖淇 《今日上海》2014,(9):36-37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98.9%的上海市民表示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但是,这几年来上海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每年一次的全国性公众安全感调查表明,上海市民的“安全感”正逐年递增,连续几年名列前茅,上海已被誉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4.
周天柱 《台声》2007,(8):65-67
1993年由张秀琬女士精心培育的台湾元祖食品正式进驻上海,上海元祖食品有限公司从此诞生。尔后元祖食品先后在大陆设立6家分公司和260余家门店,鲜亮醒目的“元祖红”是她在大陆竖起的第一块招牌。  相似文献   

5.
阿敏  葛安全  刘志扬 《台声》2002,(9):29-30
在上海几家大小超市中,我们都见到了上海台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食品,如袋装炒货、果冻、糖果、萨琪玛等,颇受消费者欢迎。于是,我们便驱车前往,访问了该公司正、副总经理蔡振良、蔡振烘兄弟。蔡氏兄弟是台湾云林人,其家族自祖父开始便做食品生意。父亲名叫蔡尚,在台湾开设了以休闲食品为特色的“尚振”食品有限公司。其中头一个“尚”字是父名;后面的“振”字则是儿子辈排行的共用字,可见蔡家父子连心,父辈热望子承父业的殷殷之情。蔡氏兄弟果真不负父望,非但顺利传承了父业,而且把事业做大,遂于1994年登陆大上海,成…  相似文献   

6.
黄裕 《今日上海》2010,(2):44-44
奉贤鼎丰乳腐,是上海郊区的著名特产,也是上海市民餐桌上常见的佐餐食品。各类品种的乳腐,不仅是人们喝粥吃稀饭时的可口配菜,用其卤汁辅以烹饪的乳腐肉,更是色香味俱全,深受喜肉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四方来客到了上海,将不再为吃不到清真食品,要自带方便食品而叹息;本市的清真食品基本供应点,也将不再为难以得到扶持,生产、经营日渐萎缩而发愁。曾经在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领衔提出“上海要加快制定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议案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洪长兴餐饮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宗礼由衷地感叹:《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上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人们、来沪食用清真食品的人士和清真食品的生产者及经营者的福音。  相似文献   

8.
最严监管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22):15-17
从农田到餐桌 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制度,是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订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修法草案针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生产等各有关事项.补充、强化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而其中最能体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理念的,莫过于食品追溯制度。  相似文献   

9.
日前发布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6)”显示,本市市民阅读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人均读纸质书6.61本,阅读消费稳定上升,深度阅读人群有所上升,“每天半小时”阅读渐成主流。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07,(2):5-5
据《上海新闻晚报》2007年1月15日报道,上海“两会”召开前,东方网与上海新闻晚报合办的《百姓“议案”》开始向市民征集建议意见。《百姓“议案”》栏目登于东方网新闻主页面,方便市民登录。去年“两会”期间,《百姓“议案”》共征集到市民的意见、建议2800余条,有关房产、城市交通、教育的百姓“议案”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其它市民关注的话题还包括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法制、社区服务等十多个领域,其中有近百件由记者带人了“两会”现场并提供给代表、委员参考,其他的部分百姓“议案”也转交给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百姓“议案”》已成为上海市民参政议政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前几年阜阳假奶粉致命、上海“瘦肉精”中毒等事件的发生,以及“苏丹红”、“二恶英”、“孔雀石绿”等看不见的“杀手”相继现形,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难免心存疑惑:“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此类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亦非空穴来风。在建设“平安小康江西”的进程中,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2.
开展清真食品工作监督,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世博”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对于清真食品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人大监督不回避、不虚言,动起了“真格”,这不仅是应对世博会举办的眼前需要,也是推动上海清真食品工作发展、构建更为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13.
“问题馒头”事件震动了全社会。“一个馒头冲垮了上海市民对食品安全的心理防线,也冲垮了老百姓对食品监督的信赖。”一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吃被百姓称为“第一件大事”。 安全无害是人们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 可现在,在“没完没了”“十面埋伏”的有毒食品面前,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起码的安全感,如此情景用“恐怖”来形容,可能并不会让人觉得夸张:牛奶是含三聚氰胺的,面粉是含增白剂的,水果是用催熟剂、膨大剂的,蔬菜是农药超标的。如果需要.还可以不断地列举下去。  相似文献   

15.
王裕 《今日上海》2010,(1):44-44
上海虽然开埠只有167年历史,但郊区的“农耕文明”已历数千年。勤劳的淞沪先民在农耕、渔猎和手工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培育出一大批具有上海郊区地方特色的土特食品。在建国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土特食品得到了空前的挖掘与发展,并已逐渐趋向商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今年5月,上海将举办令人瞩目的世博会。为了向世人介绍和展示上海郊区这些著名的土特食品,笔者对其进行专题采写,并形成了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16.
近日,某市工商执法人员接到市民举报后对该市的一家超市进行突击检查,查获了大量的不合格豆制品、过期食品等。面对执法人员的“神兵天降”,店主大呼“委屈”,并责怪执法人员不提前打招呼就搞“突然袭击”。  相似文献   

17.
在食品,药品领域内,2006年发生的安全事件引起了各方前所未有的关注,媒体,社会各界评论如潮。在这一年里,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肩负起安全“守门员”的职责,力争完善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机制,使上海的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做到动态可控,以强有力的监管行动,努力安抚和维护市民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有人出去,有人回来,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上海让我越看越爱……“几年前.某品牌啤酒的一个60秒广告述说了十几年的上海变迁,这首《喜欢上海的理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口口相传.不少上海人都觉得从歌中看到了自己,很多新上海人也倍感亲切。即将在我们这个城市举办的世博会,也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可是.看看我们周围生活的现实,却还有不少令人不如意甚至是”窝心”和苦恼的事儿。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好”,就不怕丑、揭揭短.”解剖城市痼疾,直面市民陋习”——就从“高空抛物”,一个不大也不小的事儿说开去。  相似文献   

19.
盘点上海人     
王俐敏  楚梅 《今日上海》2011,(12):15-21
编者按:2011年是“十二五”第一年,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首的官方调查统计结果纷至沓来,作者围绕其中有关上海市民目前最基本的“民生环境”串联成文,内中有“成绩”,有“改善”,有“不足”,有“建议”,也有体现努力目标的“规划”,综合在一起供各方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则义 《中国减灾》2008,(10):26-26
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万无一失.实现了食品供应“零中断”、餐饮运行“零投诉”和食品安全“零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