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天彤 《求索》2007,(1):156-157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国魏的易学发展状况。易学思想在三国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魏国不过七十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汉代象数易学的式微,郑氏易学的兴盛和衰微,王肃易学的产生,以及义理派易学的代表之作王弼易学的产生等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都对我国的易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此时的易学发展概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金末北方易学,一方面延续了北宋道学家的易学研究传统,在对“《易》以载道”的考察中,确立了以北宋易学为旨归的研究路径。这一时期易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受地缘影响,以河朔地区为传播重镇,极具学术价值的民间交流成为当时易学传播的最有效方式。另一方面,面对金元之际动荡的环境,易学家选择以《易》占作为理解天命的途径之一,对于《易》象数的运用,并未因宗于北宋义理派易学而偏废。伴随着新统治秩序的建立,北方象数易学家政治与社会实践的成功,不仅提升了汉人在元王朝的影响力,而且与元朝统治的“实用主义”紧密结合,促进了元代易学的繁荣。同时,一部分义理易学家,在与理学的互动中进行易学理学化研究,为南北思想统合及元代朱子易学官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平 《求索》2012,(12):93-95
虞翻易学思想突出地表现出西汉易学向东汉易学的转变,在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的转换过程中,虞氏易呈现出承上启下的作用。虞氏易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而形成专门化。研究虞氏易,可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诸方法。虞氏易主要分为太极、卦气、卦变、易象等部分。  相似文献   

4.
任利伟 《求索》2007,(8):208-211
本文以时代思潮与学术思潮的互动为视角,对东汉易学的发展作一前申后沿延的勾勒,并对东汉易学发展阶段进行评述。东汉易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谶纬思潮笼罩下的今古文易学;学术整合下的易学分途;经学与政治相互游离下的易学多维延展。只有对东汉易学“局部的放大”.从宏观角度切入,其在易学史、学术史上的特色才能更加凸显,因而对最终受时代与学术思潮的推动而发展、转型的东汉易学演进的认识亦会愈加深入。  相似文献   

5.
徐仪明 《湖湘论坛》2010,23(5):90-96
易学心理学属于心理史学的范畴,即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周易》以及易学发展史。对易学心理学的独特性质的把握和认识,是易学心理学研究的突破口与关键所在,也是心理史学研究中的新问题和新尝试。易学心理学具有五个方面的特质,即:哲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系统性与开放性的一致;信仰性与科学性的交融;诠释性与创造性的抉择;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变奏。  相似文献   

6.
《易》之为学,在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历代都有解易之人。先秦易学初创后,两汉易学中较有影响的有孟喜的卦气说、京房的官方易学、虞翻的象数易学等。魏晋隋唐易学中,王弼首开义理易学之先河,韩伯康则继承发展了义理易学的主要思想。唐人孔颖达结合象数说义理,对易的解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两宋时期,随着中国古代思想史步入自己的成熟期,易学研究也相应地大放异彩,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两宋的思想家,无不借《易》立言,几乎所有理学家都为《易》作过传注。张载,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从符号学…  相似文献   

7.
易经的由来和内涵作为一门完整的学问体系,今天所见到的《易经》正确名称应该是《周易》(又称包羲易学),因为传说中还有古老的夏代(约公元前2033年到公元前1562年)《连山》易学(又称神农易学)和殷代(约公元前1562年到公元前1066年)《归藏》易学(又称尧舜易学)。  相似文献   

8.
王洪霞 《前沿》2013,(14):45-48
从易学发展史方面来说,胡瑗不仅在象数易学的继承和发展上有所成就,在义理易学的开拓上也功不可没。他有志于恢复经学对国家政教的思想引领地位,看重经学的基本精神对国家政教的规范与引导。但他又清醒地意识到汉代经学的弊端,对汉代不断走向极端的象数易学也进行了扬弃,并试图恢复士阶层价值理性意识之自觉来代替宗教神学之精神,卦气说的重建就是一个重特征。胡瑗的易学诠释原则与方法对包括程颐在内的后世易学家深有影响。从经学到理学的文化转型角度来说,胡瑗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关于邵雍易学的独创性,历来研究者大多集中在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的区分上,以及邵雍作为北宋理学代表如何很好地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等方面来展开研究。邵雍易学思想体系的独创性在于其建立的数的形而上学,及融汇各家思想而来的丰富的取象思想;弊处则在于邵雍未能穷尽哲学之根本原理,而是急于取象,迫切将他的易学理论落于实处,以实现其内圣外王之道。丰富的取象思想给邵雍哲学带来了更多的活生生的现实体验,也使其哲学少了诸多西方哲学式的思辨意味,而这些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易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标识,易学文化影响着中国思想的方方面面。易学之所以有这种"致广大,至精微"的能力,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集体书写的历史哲学。如果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西方的历史哲学只是到了黑格尔才达到了自觉,其实那只是时代精神的历史自觉;而中国的历史哲学则是集体无意识的群体创造。在易学中包含着一种时代精神,而这种时代精神似乎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始终。也就是说,这种时代精神本身又是超出了时代而成为历史的时代精神了,这是由亚细亚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稳定性导致的,这正是易学能够"至广大,至精微"的唯物史根据。  相似文献   

11.
侨易学断想     
“侨易学”乃新造之词,明显没有遵照奥卡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古训.新造词必定是表达新思维的需要,那么,到底什么是侨易学?按《变创与渐常》一书作者叶隽的说法,简言之,侨易学是研究侨易主体相交后产生变异的过程,实际上是产生于“文化交流史实证研究的理论需要”.如若是文化交流史的问题,为何要另起炉灶另名称之?文化交流史属于史学的范畴,但为侨易学打造其背后的元理论或哲学才是叶隽念兹在兹的事.侨易学借鉴李石曾的“侨学”只是获取了一个观念的开端,更具理论形塑意义的是取法《易经》以及易学涵括力甚广的宇宙学.  相似文献   

12.
邓辉  左珂 《求索》2010,(7):121-122
对于王船山思想,学界一般将其定性为儒家,但就其思想具体归属而言,却仁者见仁。本文认为,船山思想之根本挺立于易学,其晚年自我定性以张载为"正学",认定"张子之学,无非易也",恰恰在于以易学思想为轴心而得出的,并将易学思想看作为周孔圣贤之正道、儒学思想之正源及其学术义理之圭臬所在。  相似文献   

13.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和实践深受《周易》的熏陶和濡染,特别是其政治改革理念,更是直接反映了《周易》的思想和影响。范仲淹提倡"经以明道,文以通理",开一代易学新风,《周易》的变法革新理念和崇德尚德观念都对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范仲淹的易学思想是他推行庆历新政的理论根据和指导思想,他的政治改革思想与实践又丰富和发展了其易学思想,二者相互影响、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周易尚氏学》的作者尚秉和(1870—1950年),是享有盛誉的著名易学家。黄寿祺(1912—1990年)于1929年赴北平中国大学学习,1935年毕业。他师从尚先生学习易学,尚先生非常器重他。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年末岁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的“2010年易学经济展望”演讲会座无虚席,济济一堂的听众来自官员、学者、企业家以及易学爱好者等各界人士。每一年这个时候,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都要举办这样一场公益性的演讲会,台下的很多听众是每年必到,而新的听众又会不断地加入进来。  相似文献   

16.
王棋 《理论月刊》2012,(10):63-66
阴阳概念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传统文化从形而下的现象直感上升到形而上的抽象运思离不开这对概念。先秦诸子当中,《周易》侧重于在阴阳观念系统中建构它的哲学思想。用这套话语系统阐释阴阳,探究宇宙与人生的终极依据,是易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对"易"之义理解的脉络下汉末著名象数易学家荀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阴阳观。其《易》注通卷阐述了阴阳交易、阴阳合居、阳升阴降、阳命阴成的阴阳之义。荀爽透过象数体例的发明挖掘了阴阳变化的深层哲学意涵,在象数易学语境中对传统阴阳观念作出了合乎时代需求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17.
郑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注经派易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易学研究多有建树,本文仅就“太极”和“九六之变”问题阐述其易学思想。  一、关于“太极”  我国古代先哲很早就致力于世界本原的探讨与研究,先民曾以五行或五行中的某一行(如水)作为世界的本原。但就生成宇宙化生世界万事万物的最初本原而言,五行仍称不上最为原始的本原,而仅仅是具有抽象普遍意义及客观实在性的世界真正本原化生万物的某种基本物质而已。那么这种真正的本原是什么呢?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本原说及其宇宙生成和万物演化的理…  相似文献   

18.
对易学作哲学的探讨,完全可以将它当作现代哲学的活的问题来加以理解,当作当代哲学问题构成的一部分来阐释。中国哲学中的《周易》中国哲学系统或传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构成,而是由许多并存的系统以及原生和次生的传统所构成的。易学哲学就是构成中国哲学系统和传统的一个有机的构  相似文献   

19.
《易经》,旷古一绝,稀世奇书。其内容博大精深,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社会意识形态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影响,因而2000多年来,易学界的学者对《易经》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已。最近,阿苏大岭同志撰著的《破译千古易经——兼论彝汉文化的同源性》(以下简称《破译》)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它新鲜的材料与独到的见解,迥然有别于其他易学论著,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先秦一部重要典藉。三千年来,对我国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十七世纪后,陆续译成多国文字,引起学术界广泛兴趣,现已形成国际易学。我校文史教研室副教授喻博文同志,近年来亦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希望能与本省易学研究者进行本门学科的学术交流。有兴趣者请与《甘肃理论学刊》编辑部联系或直接写信给喻博文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