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入岛引人关注虾子大乌参、扣三丝、红烧河鳗、油爆虾、金腿小粽、三丝眉毛酥、鸽蛋圆子、枣泥酥……当黄浦江畔一些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上海菜点,首次香飘入岛,集中展示在“97台北中华美食展”时,引起了台湾各界人士的广泛兴趣。尽管适逢台风暴雨,但展出期间上海展台前仍人流不断。一对正在美国度假的上海籍夫执闻讯后特意乘飞机赶了回来,说什么也要见一见家乡菜。一位年近花甲、已有40多年没有到过上海的孙先生,由夫人陪同坐在轮椅上来到了上海展台前,望着熟悉而久违的上海菜点,他目不转睛、久久凝视。快言快语的夫人在旁用上海…  相似文献   

2.
我的四伯母是七里海沿岸俵口村于氏姑娘。每次伯母从“海”归来,必带回成麻袋的紫蟹和成篓的白米虾,说是七里海的特产。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浙江瑞安的“阿太”成了新闻人物,继诸多报刊争相报道之后,影响全国的《文摘报》1月30日又不惜以整版的篇章,介绍了“阿太”是怎么成精的?》。初读“阿太”的“业绩”,我便吃了一惊。接着再读,又有二惊、三惊。想想还是把这些“惊诧”说出来,也许对人家有点好处。  相似文献   

4.
灯火阑珊处──夜上海美人档案李浩明“男人以智慧征服世界从而征服女人,而女人则以美貌征服男人从而征服世界。”不止一位漂亮小姐在上海夜生活中矜持地援引这句无名氏格言。有时,美艳的她们则又会用另一种语言赤裸裸地调笑说:“吃大户,用大户,消灭大户,自己成大户...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生活在上海。解放前,上海的知识阶层、普通职员,一般都有西服,只是不一定经常穿。解放后,生活崇尚俭朴,强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觉得西服“穿不出去”了。有人不甘心把好好的衣服拿来“压箱底”,于是想办法把西服改成中山装;但改后仍觉得穿“毛料子”不好意思,于是又用毛蓝布做件褂子罩在外面。  相似文献   

6.
徐征 《今日上海》2008,(1):21-23
“把上海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大力发展金融BPO(业务流程外包)”这一判断在上海的有识之士中正形成越来越高的共识。发展金融BPO可以把大量国际金融后台业务部门吸引到上海,逐步把上海建成国际跨国金融机构的亚太总部和服务全球的后台部门,真正使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7.
火上浇油     
李家发生火灾,李太太对保险公司的调查员说:“炒菜时油着火,我赶紧关上煤气,忙乱中我错把旁边的一桶油当作水泼了上去,没想到,火一下窜到屋顶烧着了。”调查员听后想了想说:“你在撒谎!”你猜这是为什么?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8.
“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为民利民作为第一准则,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加快建设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适应、充分展示21世纪上海郊区实力和水平.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松江。”在日前举行的松江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松江区政府为全体代表和人民描绘了一幅“和谐松江”的绚丽蓝图。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     
《台声》2013,(12):14-15
黑心 以美食之岛著称的台湾,最近却因“黑心油”连环爆,食品安全问题如雪球般愈滚愈大。“大统”、“富味乡”、“味全”等岛内知名食用油品牌相继被曝光,令人错愕嗟叹。从塑化剂、毒淀粉、毒酱油、毒果汁到香精面包、黑心油、含禁药的乳品,近年来岛内民生必需品几乎全部沦陷。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新旧文明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在这个交点上,代表“上海文化”的“上海人”又都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地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不断地为上海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基因,也不断地被“上海文化”所同化。因此,从相当程度上说,“上海文化”的种种鲜明特征,乃是国民心态在那种特定环境下的折射与激发。于是,今天我们解构上海文化,实际上也是在解构我们的民族心态民族心灵:面对这样一个新旧交替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国人心态现在怎样将来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上海、江西等地频频涌现出民营医院闯荡市场的成功典范,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和冲击。正当人们为医疗市场改革这一新生事物投以关注和疑问的眼光时,得沿海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福建省会福州又爆“猛料”:  相似文献   

12.
日前我在某饭店吃饭时 ,发现厨师将油爆菜当作熘菜进行操作 ,成菜可想而知。事后调查 ,发现有不少厨师都不懂油爆这一技术 ,故将油爆菜肴的操作关键总结如下 ,若有不正之处 ,恳请同行们批评指正。油爆 ,将经刀处理后的脆韧性动物原料投入旺火热油锅中 ,使原料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味成菜的烹调方法。其以爽口、汁紧、油亮为油爆的特色。油爆有两种方法 :(1 )将加工后的原料 ,先用旺火沸水快速烫一下捞出 ,再放入旺火热油锅中速爆一下捞出沥油 ,再用旺火热锅中投入配料煸炒 ,再投入主料 ,烹入对汁芡翻拌以油出锅装盘。(2 )将加工后的原料直接投入…  相似文献   

13.
曹发军 《求索》2008,(4):115-117
十九世纪末,“以太”概念开始纳入中国近代哲学家的视阈,他们纷纷对其做出解读。康有为把“以太”说成“仁”;严复把“以太”说成“气”;章太炎把“以太”说成“阿屯”;孙中山把“以太”翻译成“太极”。中国近代的哲学家直接把“以太”这个原始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这折射出中国近代的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差距。这个差距体现在各自的哲学思维方式上,根源于中西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培养’出来的党员人大代表就是不一样,他们不但自己能致富,还能帮助群众致富”,这是林星村老党员赵永康向群众说的心里话。在镇党委的领导平略镇五届人大主席团,从2002年就开始实施“把代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的“三培养”工程,犹如“清泉活水”,湿润了该镇人大代表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这个实行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制度,至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里,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奇怪的。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人的头脑里,这个问题却成了杂七杂八的一笔糊涂账了。以前就有某位“理论家”提出奴隶制等不同社会形态都有公有制的说法,现在又有“共同所有制”、“公众所有制”等所谓公有制的新解释,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所有制和股份制企业,都叫做公有制。经过这样一番演绎,他们就可以指鹿为马,把私有制说成公有制,冲破姓“公”姓“私”的界限,不问姓“社”姓“资”的前途,再搞私有化就简单得多了。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6.
初春三月,记者在上海市普陀区委会客室采访了周国雄书记。普陀,这个昔日被上海人贬为“又破又大”的“下只角”,如今却成了上海人眼中群星璀璨的沃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有33个单位(组织)、59人次获国家级荣誉称号。41个单位(组织)、350人次获部、市级荣誉称号。如此之多的先进典型出自一个区,在全国罕见,被誉为“普陀现象”……记者想探明的正是这种现象背后的因与果。  相似文献   

17.
“半推半就”,《辞源》解释为“形容假意推辞”,最早出现在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说的是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相思成病,红娘从中周旋,使二人得以再次会面。相见之后,张生百病顿消,情不自禁地把莺莺揽入怀中。闺门之女莺莺初与异性接触,虽羞羞答答,但又爱欲难忍,于是就“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香腮……”有了这第一次交欢,崔莺莺再无羞怯之感,美梦醒来便向张生郑重声明:“妾千金之躯,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王实甫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戏曲家之一,仅“半推半就”四字,便把古代的男…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10,(4):4-4
巴西驻上海总领事帕依瓦介绍说,巴西为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这个舞台上展现自身可使美梦成真的潜力,政府大手笔投资,并动用了大量政府资源来筹建巴西馆,“是最特别最盛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9.
尤拉 《今日上海》2011,(2):50-52
张爱玲的足迹在今天的上海依然清晰可辨。一切关于她的零碎都成了上海人的生财之道,每个细节甚至干连她喜欢吃的小菜点心都变成了一部厚厚的书,铺陈在上海街头,令70后80后的“张迷”们嚼了又嚼,品了又品。  相似文献   

20.
刘彦华 《小康》2024,(10):45-46
<正>必须加快生产、物流、营销、监管全链条升级,把土特产品培育成富民强村特色产业,让各地土特产品更有“钱”景、农民更快增收致富。从广西为感谢哈尔滨对前去研学的“小砂糖橘”们的照顾,赠送189吨砂糖橘,到黑龙江回礼10万盒蔓越莓,再到各地文旅互赠地方特产,岁末年初在互联网上掀起的这场“特产大摸底”行动轰轰烈烈,持续了近一个月,四川鱼子酱、甘肃南美对虾、上海崇明藏红花等很多鲜为人知的地方特产纷纷冒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