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六十七载风雨路,矢志不渝赤子心。航空报国终不悔,鞠躬尽瘁写忠诚。"这是中航工业黎明航服分公司返聘专家、共产党员鞠忠林同志的真实写照。为了给"战鹰"装上自主研制的航空发动机,他披荆斩棘、一生奉献,即使到了退休的年龄,也依然奋战在科研生产、技术攻坚的最前线。  相似文献   

2.
东宣 《奋斗》2009,(9):46-47
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4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以研制生产直升机传动系统、航空发动机及飞机附件传动系统、航空机电产品、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等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台活塞七、活塞八航空发动机、第一台涡轮轴航空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是国家大一型企业,现有职工1.3万人。60年代中期,为建设大三线,从全国各地抽调的许多技术、业务骨干汇集到在贵州山区新建的黎阳公司各个企业,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和艰苦拼搏的奋斗精神,在短短几年后,于1970年5月22日完成了贵州生产的首台航空发动机总装。30年来,黎阳公司坚持“厂所结合、科技先行、使用发展、改进改型”的道路,开发、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已由单一品种发展到几大系列十多个型批的生产和研制,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个新机型问世,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航空发动机。公司曾先后四次被航空航天工…  相似文献   

4.
李坤 《当代贵州》2013,(16):24-24
在当时中国整体工业条件不足和万般艰困的情况下,在几乎与世隔绝的荒山野岭之中,创立一座远超过当时中国科技水平的现代化工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贵州毕节市大方县羊场坝,地处莽莽群山之中,抗战期间大后方有一个秘密的军工厂——大定发动机制造厂就建造于此。人们记住它,是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并成功自行设计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飞机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正>当11月2日下线的首架国产大客机C919如约而来时,现场沸腾了。从首架机的研制到总装下线,人们盼了7年。40年前曾参加"运十"大飞机研制的老一辈航空人,个个眼噙泪水,体味这一历史时刻,他们深知民用航空工业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更懂得它发展起步之难。在高端复杂的民用航空工业领域,"大飞机俱乐部"并非想进就能进。当前,干线客机市场长期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垄断,C919是少有的新来者、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者。它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款按照  相似文献   

6.
吴大观,新中国航空动力工业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被誉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他用自己纯粹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诠释了一名航空人的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7.
中国一航成飞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航成飞)是我国研制生产现代歼击机的重要基地.经过48年的发展,一航成飞的产品结构形成了航空与非航空、军品与民品协调发展的格局.作为中国一航拥有自主创新品牌和第三代军机试制能力的主干企业,公司一直处在国防建设的前沿,因此"航空报国"是一航成飞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2007年2月27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歼-10飞机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后,科技工业第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业内专家认为"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历史跨越.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正聚集着这三大动力产业: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从这里驶出,电力机车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产品出口世界四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这里诞生,国内中小航空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时代"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公交车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这就是湖南株  相似文献   

10.
正贵飞山鹰外贸机翱翔蓝天,飞出国门;风雷公司生产的氧舱系列产品抢占全国市场,独领风骚;黎阳国际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远销欧美,深受欢迎……在安顺,一个个三线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无限活力,以"三线精神"再创新辉煌,构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牢固基石。三线建设,这是一段燃情的岁月。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将研制、生产航空武器装备的011基地管理机关及其下属主体工厂布局在安顺,涵盖飞机和发动机主机研制生产企业及其零部件配套和专业化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黎明公司)是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是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自1999年以来,企业结合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人员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新途径,在推行主辅分离改制实践中,逐步完善形成了"整体剥离,带资分流,员工持股,内需扶持"的主辅分离改制模式。到2005年9月底,公司已完成了 13家辅业单位的改制,其中12家企业已登记设立了非国有控股的有限公司,与黎明公司母体实现了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双分离,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通过主辅分离改制,企业明显改变了传统体制下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管理方式,主业与辅业通过制度创新,各自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呈现出了主业兴旺、辅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匠心筑梦     
正我叫孙刚,是中国航发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结构件分厂的一名数控机床调整手,也是中国航发首席技能专家。在黎阳公司结构件分厂承担着各型号新产品研制、生产、准备和数控机床调整工作,为分厂的新机研制、零件加工的工具准备和数控加工刀具准备及数控编程提供技术支持。1991年我初进结构件分厂,作为中级工的我不安于现状,每天只想学习、挑战、攻关、突破。有位老师傅看我干得很辛苦,便提醒我说:"人家技师都干不了,你别再浪费时间了。"可是我并不服气,坚信一定可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8,(9)
正40年快马加鞭,40年初心不改。作为C919大型客机常务副总设计师,韩克岑把全部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他是祖国航空事业由弱小走向强大的见证人,更是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坚定参与者和奉献者。1978年,17岁的韩克岑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甫一入职,歼轰-7项目全面开展研制,这是第一款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的歼击轰炸  相似文献   

14.
林左鸣 《求是》2013,(1):21-23
2012年11月25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英模",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在随"辽宁号"航母成功完成舰载机首次起降试验任务返港靠岸后,因过度劳累不幸辞世,年仅51岁。他献身航空30载,为党的航空事业披肝沥胆、拼搏奉献,用辛勤和汗水铸就了"蓝天铸剑"的航空丰碑,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  相似文献   

15.
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成发")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及其衍生产品科研、制造基地。公司拥有7个全资子公司、1个控股上市子公司(成发科技股票代码:600391)和4个参股公司,管控体系规范,运行高效。公司现有职工5000余人,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资产总额68亿元。公司党委下设置16个分党委,6个党总支,120个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近4700名,其中在职党员1300名。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1,(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是空军新型航空发动机修理基地,直属于空军装备部,是总装备部归口管理的军队保障性企业,国家大型企业、军队一级企业。2008年以来,工厂经受住"5·12"特大地震考验,在首  相似文献   

17.
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用一生谱写"航空报国"的夙愿;他,是我国人事部批准的航空工业系统5位70岁高龄以上暂不离退休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11,(8):16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隶属于空军装备部,是空军现役航空发动机的主要修理基地之一,承担着我军在役战机航空发动机的维修保障任务,现已具备四大系列16种机型的修理能力,已累计修理发动机近万台。工厂始建于1969年,  相似文献   

19.
梅兴无 《党史博采》2023,(11):58-63
<正>1955年初,中共中央作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接着又决定发展导弹,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以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当时视导弹为航空的一部分)。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成立,由从美国归来的火箭专家钱学森任院长,专门研究导弹。后来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两弹(导弹、原子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把导弹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由此,我国导弹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近程到洲际,逐步发展壮大起来,铸就了国之重器——东风系列导弹。  相似文献   

20.
沈聪 《前线》2014,(7):13-13
<正>本刊讯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第三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中国学者表示,由毛泽东奠基、邓小平开创及其后继者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一条红线。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从"两步走"到"三步走",这些战略目标和部署的设定、实现及其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