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皆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很好奇,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2.
治病之道     
扁鹊是战国时的名医。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位最好?"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可为什么你最有名?"  相似文献   

3.
史载,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扁鹊认为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扁鹊言:“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及于乡里;而自己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群众以为自己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誉天下。”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典《鹖冠子》中有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  相似文献   

5.
丁华乾 《当代党员》2006,(11):51-51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今年8月在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的讲话中,引用了中国古代“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希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借鉴其中的经验。据史书记载,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但扁鹊自己却认为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扁鹊言:“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  相似文献   

7.
《鹖冠子》中讲了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是治病于未发,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是治病于初起,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这个“良医治未病”的故事,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同样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8.
《冠子》中有一则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长兄最高明,仲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长兄治病,是在刚出现病灶而未发病之前,他用很低的成本,很短的时间,很小的代价,防范于未然,将大病治愈于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
正说"上上医",得先从"上医"说起。据《黄帝内经》载,魏文帝曾这样问扁鹊":你们哥儿仨都行医,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立马儿就答了":要说医术高,还是我大哥呀!他预防工作做得好,能让人不生病,也就是‘治未病’‘。上医’非他莫属。可是,就因为是‘未病’,没有常规的治病过程,大哥反而默默无闻了。我二哥是‘中医’,他能‘治欲病’,即得病的初始阶段。在乡里,也算有点儿小  相似文献   

10.
政绩观作为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与否不仅反映党委"一班人"的价值取向,也关乎部队全面建设,因此领导干部如何树立科学政绩观也成为当前部队建设的一个焦点问题。《鹖冠子》一书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  相似文献   

11.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  相似文献   

12.
文过与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古语强调一般人都免不了要犯错误;似乎也含有另一层意思:至于"圣贤"则另当别论.在儒家看来,"圣贤"是理想人格的极至,是至真至善的化身,不大会像普通人那样犯错误.实则如何呢?"圣人"之一的孔子就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坦率地承认自己并非无过,只是能把不向众人掩饰错误视作一大幸事而已.被尊为"亚圣"的颜回,孔子称其"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足见即为"圣贤",亦非无过.  相似文献   

13.
公心与私情     
正杨溥是明朝的大臣,曾经做过宰相。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自然就会有人来讨好、奉承,而那些奉承杨溥的人,无非是想得到杨溥的提拔、赏识,以便能够升迁。但杨溥为人特别正直,很瞧不起那些阿谀奉承之人,所以,凡是奉承杨溥的,他一个也不提拔。有一回,杨溥的儿子从老家来到京城,杨溥就问他:"你来时经过的郡县中,哪些郡守县令比较贤明呢?"他的儿子就说:"江陵县的县令范理很不好。"杨溥问道:"你为什么说他不好呢?"他的儿子回答  相似文献   

14.
要是由电工换一个烧坏的灯泡,需要几个人? 答:只需一个人,可是当你找他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 要是由评论家更换呢? 答:需要两个人。一个换灯泡,另一个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批评他。 要是由一个父亲来更换呢? 答:需要3个人。他会命令妻子扶凳子,儿子打手电筒。 要是由诗人更换呢? 答:需要4个人。一个咒骂黑暗,一个点亮蜡烛,一个在缅怀光明,一个换灯泡(不一定能完成)。 要是由警察更换呢? 答:需要5个人。一个负责封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8):80
笑话就地取材卡车司机经过一个山村时向一个居民打听:"请问,此地哪里可以找到汽车配件?""往前走,过了那个急转弯处有个峡谷,下边多的是。"文绉绉最近网上流行"怎样文绉绉地指出一个人长得难看?"——"此颜差矣。"于是——"脸上都是坑的呢?"——"颜之凿凿。""形容一个人脸大呢?"——"大颜不惭。""丑得把人吓跑呢?"——"异颜即出,驷马难追!"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党内著名的笔杆子,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和历史文献。毛泽东曾夸奖他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称他是"党内第一支笔"。那么,胡乔木是怎么写文章的呢?"如何使文章按中央的要求能够让人看下去"胡乔木一生撰写、整理、修改的文件、讲话、社论不计其数。他  相似文献   

17.
<正>"同学们,我国有哪四个发明?"讲台上的老人问。"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台下学生们齐声答。老人赞扬:"同学们答得正确,答得很好。"讲台上的老人是农四师原师长、老军垦谢睦森。他退休17年来,冒着冰雪严寒、烈日酷暑到师二中和团场的10多所中学、师党校和边防部队、公安处为五六千青少年义务讲授"屯垦戍边铸丰碑"爱国  相似文献   

18.
智慧两则     
白纸上的小黑点一位大师受邀到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找了一位学生,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学生说:"那是一个黑点。"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相似文献   

19.
曾晖 《廉政瞭望》2012,(10):22-24
"他,一个20出头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一个摸爬滚打小有成就的行政主管;他们共同放弃了在外漂泊,选择回到故土。然而,对这些熟悉了新生活新观念的人,传统的故乡迎接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开心乐园     
《北京支部生活》2012,(9):70+30
正眼力大发现您能从下图中找到右边图示中的小动物吗?猜谜题白居易的礼物一天,白居易派人给一个青年读书人送了个礼物。礼物被纸张包裹着。读书人很是纳闷,心想:"这是什么东西呢?"忽然看见包装纸上还写有一首小诗:"两国打仗,兵强马壮;马不吃草,兵不征粮。"他看后大笑起来,立刻明白是什么礼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