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了美国全球反恐战略,中亚五国纷纷向西方国家靠拢,中亚局势出现不利于俄的变化。中亚五国密切与西方国家关系是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未来走势将受阿富汗问题解决进程的影响。从长期看,俄仍是中亚五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中亚五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2.
中亚五国安全形势主要面临三方面威胁:俄美地缘政治角逐加剧可能冲击中亚稳定;中亚国家在自然资源和边界上的争端、地区“三股势力”以及民族矛盾等问题可能引发国家间冲突;中亚五国长期总统集权、换届不畅,吉、塔两国面临政治动荡危险。目前,维护中亚局势稳定的因素暂居上风:俄美基于战略考虑,希望维持中亚地区稳定;中亚区域合作致力于缓解地区性矛盾;中亚五国威权主义政体仍有助于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但从长期看,中亚安全隐忧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3.
由于战略地位和资源优势的显现,中亚成为世界大国和大国集团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中亚五国出于政治、经济和地缘等现实环境考虑,独立以来实行了多元务实的外交政策,游走于大国之间,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较好地应对了非传统安全的挑战,维护了国家利益。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政策仍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2021年是中亚五国独立30周年.独立以来,中亚国家一贯坚持构建和强化以主体民族为核心的国家认同,统一的语言生态被政治精英视为国家凝聚力的体现,各国政府大力调整语言规划,赋予主体民族语言国语地位,扩大主体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重塑国家语言权力地位格局.语言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价值愈发凸显,语言与国家安全问题进入了更多研究者的视野.中亚地区语言实践表明,语言活力代表国家文化风貌,生存兴亡事关民族文化安危;语言使用标记身份特性,争夺身份权益威胁社会稳定;语言应用保障信息资源流动,语言能力建设维护安全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亚各国独立后,有关国家在中亚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伊朗和俄罗斯凭借其固有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以及民族、宗教联系,成为中亚地缘战略棋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手,并因各自的利益需求而走向结盟。与美国和土耳其在中亚的利益主导型结盟关系不同,伊、俄两国在中亚结成一种借助型联盟关系。由于受文明因素、战略侧重点和中亚各国之间矛盾的制约,伊、俄两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6.
新帝国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方针,正深刻影响着美英两国的政治精英和决策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最近在美英两国国际关系学术界流行甚广."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以反恐战争为契机,推出国家安全新战略,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表明"新帝国主义"论已经成为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及其实践的意识形态基础.从前景看,美国推行新帝国主义政策不仅成本高,风险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中亚地区在国际社会和相关大国的协助下实现了无核化,并与中国、俄罗斯等国成功解决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当以军事威胁为主的传统安全问题大大缓解后,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就突出地呈现在各国政府面前。中亚地缘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非传统安全因素生成的跨国性和地区性,仅凭个别国家能力很难有效治理。而中亚各民族国家曲折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制约着地区各国建立起有效的地区治理机制,致使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发酵、升温。这一趋势如仍不能引起中亚各国和国际社会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势必成为威胁地区安全的重要隐患。独立25年来,中亚各国高度警惕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蔓延的危险,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打击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等联合行动,"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但存在于各国高度关注之外的民族关系、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等"非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仍然不断积累,并正在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亚五国民族和睦政策形成的因素 ,国内学术界已有过一些积极研究。本文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亚民族和睦政策形成的因素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提出中亚五国民族和睦政策的制定 ,除开五国政府考虑其复杂的民族宗教现状这一现实因素之外 ,中亚五国总结苏联近 70年民族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是其民族政策形成的历史根源 ,中亚五国客观分析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其民族政策形成的国际因素 ,西方国家“文化多元主义”理论及其重“人权与公民权”、轻“民族”观念的理念是其民族政策形成的理论基础 ,中亚国家民族和睦政策是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家的“全息”现象、国家定位、政治经济转型、危险的“盆地”现象和怎样融入国际社会等层面分析了中亚各国的战略走向。中亚各国面临两个战略过渡:一是从苏联的组成部分向完全的独立状态过渡;二是从传统模式向新的模式过渡。本文还指出,中亚地区正受到三股极端政治势力的威胁。若干内外因素影响到中亚各国的稳定。独立后中亚各国越来越展现出独特的社会风貌。重塑自我和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中亚各国的两个主题。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伊斯兰国"是否会对中亚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的程度如何,国内外学术界的看法存在诸多分歧。"伊斯兰国"通过招募中亚地区的人员和对各国的边界进行袭扰,并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扩大其价值观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等方式,的确对该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过,"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伊斯兰国"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地面作战部队被限制在叙利亚一伊拉克境内,无法在中亚地区开展直接的攻击。此外,由于中亚伊斯兰特殊的发展经历,使"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在当地缺乏群众基础。这些因素,决定了"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该地区部分极端势力思想的进一步激进化或激励部分恐怖分子发起"独狼式"恐怖活动等。随着"伊斯兰国"的战场失利,部分"圣战"分子回流中亚,需要对"伊斯兰国"与中亚安全之间的关联性予以更多关注,并尽早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