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湄公河地区经济合作的援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世鸿 《东南亚》2007,(2):21-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和地区形势的缓和、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迅速发展,湄公河地区各国获得了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湄公河地区在陆上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海上则连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地区和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出访缅甸。11月30日至12月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缅事务特使米德伟的陪同下访问缅甸,这是56年来美国务卿对缅甸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希拉里宣布美将容许缅甸参与“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毕世鸿 《国际安全研究》2013,(2):58-73,156,157
湄公河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使得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利益角逐的战场。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欧盟等区域外大国和地区组织对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的积极参与,使得大国利益在该地区交汇重叠,相互竞争、博弈的局面在该地区激烈上演,呈现出合作"机制拥堵"的局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湄公河地区的现实需求,不仅保障力度不够,且各机制之间彼此牵制,反而妨碍了该地区开展更加深入的开发合作,这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并非幸事。如何协调各大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利益与重大关切,真正考虑湄公河国家的利益诉求,并提供地区公共产品,维护该地区的持久和平,促进本地区繁荣,成为中国深化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可加强与区域外大国的战略对话和协调,以政治互信促安全合作,以安全合作促地区稳定,从而减轻区域外大国的掣肘。同时,中国也要站在更高和长远的立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目标,避免对抗,坚持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4.
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贵 《东南亚纵横》2009,(11):53-57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和大国战略相互作用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当前GMS政治和安全形势的发展使建立该地区某种形式的安全机制的必要性日益被各方认可,但如何协调大国间的战略意图和GMS各国间的关系以及完善GMS地区安全行动协调机制已成为GMS安全合作所面临的挑战。倡导“以合作求安全”的理念、“先易后难”的务实态度,“积极推动”的政策取向是构建GMS安全合作机制的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全长4800公里,流域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开发这条“东方多瑙河”,使之造福于人民,一直是沿江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但是,由于形势不利、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长期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优先的原则日益突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澜沧江—湄公河热”.  相似文献   

6.
在中美博弈背景下,湄公河次区域战略地位上升。奥巴马以来的三届美国政府均将水作为介入湄公河次区域事务的关键切入口,且在水治理议程设置、水治理网络构建、“可持续基础设施”倡议实施和“公私合作”等方面逐步推进,显示出美国政府在湄公河水资源问题上的政策连贯性,亦使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和湄公河国家水资源合作的重要因素。美国参与湄公河水治理对接了湄公河国家制衡中国和增强流域水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的需求,但是美国的参与着力于“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对湄公河国家亟需的“硬”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美国参与湄公河水治理起源于“软制衡”理论和全球治理中的“霸权主导”思想,致使其从“美国优先”考虑出发,并在治理中嵌入美国制度和价值观,不仅没有充分考虑湄公河国家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需求,也与东盟目前主导的治理范式存在不一致性,面临湄公河国家政治信任不足、私营企业参与意愿薄弱、“湄公河之友”伙伴关系难以有效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以“伸手”外交著称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至今对朝鲜却一直采取围堵、施压为主的“战略忍耐”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美认为朝鲜尚未挑战其核心利益,但美对朝缺乏信任,长期将朝视为敌人,同时希借朝核问题制约与接触中国.未来,只要这些核心条件不发生变化,美国就难以轻易改变对朝“战略忍耐”政策.美国大选结果将会影响美对朝政策.如希拉里·克林顿上台,美对朝“战略忍耐”将会持续;如特朗普上台,美整体战略则可能发生重大调整,地区军备竞赛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美军事同盟出现的新变化是深化和细化军事合作的具体事项,“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美同盟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中的日美同盟”。日美同盟今后的作用是“共同保卫日本”、“共同应对周边事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战略意图是利用日美军事同盟,确保日本安全;依赖日美军事同盟,遏制地区危机;依靠日美军事同盟,管理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9.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大国竞争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湄公河地区是亚洲新兴的经济区域之一,加之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日本、印度、美国等近年纷纷以投资和经济援助的方式参与当地的经济开发合作,发展该地区国家经济,扩大本国影响力,使其成为亚太地区战略局势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0.
联盟是美国二战后维持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外交工具。在其诸多盟友中,土耳其极为特殊,在两国正式的盟友关系背后是脆弱多变、充满矛盾冲突、似乎随时崩裂而又难以割舍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在美国的传统盟友当中罕见,与美国中东战略伙伴相比也显得与众不同,因此研究美土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模糊盟友”概念构建的综合分析框架既突出地缘战略、全球化、地区力量分化重组等结构性因素对美土关系的制约,也强调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战略和政策选择在美土盟友关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在结构性因素与过程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土关系从传统盟友向“模糊盟友”转变,产生的后果广泛而深远,不仅重塑美国和土耳其的地区战略,影响到地区安全秩序,也为美国的联盟体系带来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境外湄公河流域几个东南亚国家的艾滋病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且这个问题对我国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特别是同属一个“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中国云南省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境外湄公河流域诸国艾滋病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对我国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目前的一些对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介。  相似文献   

12.
邓蓝 《东南亚》2010,(4):67-70,79
湄公河——恒河合作倡议的诞生是印度和湄公河下游五国外交安全战略考虑和经济利益驱使下的产物。倡议经过十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倡议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能受到印度的重视得以推动,也有可能与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合并,并不排除有美国和日本等大国介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政府推出“印太战略构想”是为了应对世界大变局,替代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保持有利于美国的地区战略平衡。其主要特点包括:在“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和“美国优先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下,加强印太地区联盟和伙伴体系;构建“美日澳印四边形安全合作机制”;形成有利于美国的印太地区经济关系。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构想”将增加美国联盟体系的内在矛盾;美日澳印四边形安全机制面临印度弱角问题;“印太战略构想”目标与财政资源不相称;战略目标之间自相矛盾。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构想”将进一步增加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竞争性;向美国的盟国和伙伴国发出错误信号;有利于日本加强自身军事实力和扩张海权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7月召开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区域“一轴两翼”新格局即“M”型战略的构想。该战略旨在通过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筑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深化拓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把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整体推进转化为从具体到全面、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深入的发展路径,是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纵深推进。服务贸易不仅是“M”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M”型战略的龙头和脊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均积极利用制度重叠策略解决特定议题领域的实际问题。欧盟国家在安全合作领域进行的制度重叠产生了正面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但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在水资源领域的制度重叠却使得该区域合作环境受到不利影响。有关这种差异的逻辑路径为,大国的地区竞争越激烈,地区国家越秉持“国家至上”理念,地区规范越强调共识与非正式性,地区国家针对于特定议题领域的制度重叠越容易产生负面溢出效应,令区域局势紧张,反之亦然。一方面,泰国原为解决水资源议题领域问题的区域合作制度被延展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但美国秉持冷战思维,借机推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进行竞争,地区合作环境由此受到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受地区“国家至上”理念的驱动,再加之“东盟方式”提供的便利条件,泰国和越南两国根据自身利益设计并领导了“三河流域机制”和“四国机制”,以解决水资源领域的具体问题,并进一步争夺区域领导权,区域合作环境又一次因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而恶化。不论是从结构层次还是区域层次来看,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最终产生了负面溢出效应。泰国和越南两国在湄公河流域的制度参与现状清晰体现了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正在经历着权力格局的变迁,区域内国家的外交战略不得不随之进行调整。在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下,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不得不选边站队,在“亲美反苏”或“亲苏反美”之间进行选择;在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单极格局下,东南亚国家实行对冲战略的不选边立场,出现了在政治安全上“亲美”和在经济上“亲华”的“既亲美又亲华”的现象;在中美竞争格局下,东南亚国家面临着选边站的压力,但并不必然走向站队,即在“亲美不反华”和“亲华不反美”之间进行选择。在新的地区格局下,菲美盟友关系面临着三大挑战:共同战略威胁的消失、军事合作的不稳定性以及经济合作动力不足,菲美传统盟友关系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跨境水资源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开展各项合作的重点建设方面.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建立以来,中国与湄公河5国在跨境水资源方面合作不断加强,6国基于合作框架下开展跨境水资源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环境保护,缓解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用水矛盾,加强域内国家安全合作,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关系进一步向好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建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合作秩序巩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94,(2)
洞里萨湖(又称大湖)是柬埔寨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湖泊。它像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和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通,其面积和蓄水量季节性变化很大。每年12月至次年6月湄公河枯水期,湖水顺湄公河流出,湖面面积缩小,最低水位时仅有约2700平方公里,水深不过2米。每年7—11月雨季期间,湄公河涨水,河水倒灌人湖,湖面可达1万多平方公里,水深也增加到约10米。最高年份湖面达24605平方公里,水深达15米以上。所以,人们又将它称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使洞里萨湖在雨季时能大大减轻湄公河下游的洪水威胁,在旱季时又能使湄公河保持足够的水量水位,保证航行与下游灌溉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9.
湄公河次区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与湄公河次区域有机融合及对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湄公河次区域推动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建设,并使其联成网络,形成符合地区各国发展和利益的产业链,融入更广泛的地区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高调推进“湄公河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6日,首届日本与湄公河地区五国外长会议在东京召开。日本公布了对湄公河地区总额4000万美元的经援计划,并与老挝、柬埔寨达成了投资协定。此前,日报《产经新闻》于新年第一天便在头版就此事进行预热报道。日本新一轮“湄公河外交”攻势高调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