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70年代起,除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苏联外,多数东欧国家的建房政策发生了变化。国家投资建设的房屋减少了,而大量吸收居民的资金来建造住宅,使建房速度加快了。在劳动力紧张的国家,未来的住户参加合作建房的劳动,是对劳动力的一种重要补充。增加依靠合作社和个体建筑业建成的住宅的比例,有助于提高住宅的质量及耐用性,使住宅布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行政管理科学作为整个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自四十年代起,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许多国家实施了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广泛运用电子设备、决策技术、系统分析、网络规划等技术手段和系统方法来解决各种行政管理的问题。到了七十年代末,美国的行政管理科学发展到“第四代”,目标是全面实现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普遍达到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技术化和职业化。  相似文献   

3.
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前都是以国家投资建房为主,从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国家先后建立属于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的多层次住宅所有制结构,并制订了专门的政策、法令以及多种经济措施,保护和鼓励集体和私人投资建房,买房,发展私有住宅。在苏联,国家所有的住宅占大多数。当前,合作社和私人建造的住宅比重在增加。八十年代前半期这种住宅比重为整个住宅数的20%。国家正试行向合作社出售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住宅。整个八十年代私有住宅的比重已接近24%。  相似文献   

4.
苏联东欧国家在党群关系方面的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人的一个实践问题,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始终。搞好党群关系不是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说教,而是时时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不能以党和国家的名义,借口人民群众根本的或长远的利益来搞大而空的事情,从而伤害人民群众具体的切身利益。“公仆”和“主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现象,不仅影响了党群关系,由此产生的党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甚至成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回顾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批发业的发展过程,对于我国目前的商品流通体制,特别是批发体制的改革不无借鉴意义。在回顾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  相似文献   

6.
进入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苏联和东欧各国都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1965年以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就干部问题作出的专门决议达四、五十个之多。南、罗、匈、保、波、捷、东德等国也在这个期间不断改进和加强干部的管理工作,努力完善干部体制,大力开展干部的培训和干部进修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苏联和东欧各国在实现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提高  相似文献   

7.
摘自英《苏联研究》季刊1983年第二期,“经互会内的苏联”一文,作者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教授,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经济中心主任玛丽亚·莱维琴。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重视对外经济开放,但真正得到有效的全面的贯彻,那是在1965年经济改革后。南斯拉夫在对外经济开放中,一开始就强调全面开放,即既向西方开放,也向东方开放。无论对西方或对东方开放都遵循南共一贯坚持的不结盟政策。也就是说,它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集团或区  相似文献   

9.
一、苏联、东欧各国向东南亚市场渗透的困难 在苏联、东欧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它们和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规模既小,比重也低。尽管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人访问过苏联,但这些访问并没有导致经济交流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如何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如何调整企业中党的基层机构、行政机构、工会及其他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等等,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随着在这些国家先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内部党的基层组织、行政机构、工会及其他民主管理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若干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控制反控制斗争,时紧时松,持续未已。最近,他们之间矛盾突出,关系紧张,成为世界舆论十分瞩目的议题。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动荡,世界经济日益趋向多边化、多样化,东欧国家从维护自身民族利益出发,希望国际局势缓和,积极同西方国家发展关系,在内外事务中表现出更多自主性。而苏联基于加紧与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目的,认为东欧国家对西方实行某种松动的缓和方针,是对其采取的对西方的强硬政策的一种对抗,也是这些国家力图摆脱苏联霸权控制的具体表现。因此,“大家庭”内部加强霸权控制与发展独立自主倾向之间的斗争,变得更加表面化、尖锐化了。  相似文献   

12.
按照多年流行的观点,社会主义原则与私有化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苏联在目前的改革中却明确提出了私有化问题,声称私有化与社会主义原则并不矛盾。例如,沙塔林在去年12月29日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说“我头脑中的社会主义概念就是要实行财产私有、企业经营自由、实行市场经济。”由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苏联为什么改变了对待私有化的一贯态度?苏联的私有化到底是什么含义?它在体制改革中起什么作用?对于私有化的概念,苏联国内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官方  相似文献   

13.
苏联从1957年开始,就对其经济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到现在已经历时三十年。但无论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每次改革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难以彻底,因而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问题。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如此步履艰难?阻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是什么?对于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的  相似文献   

14.
农业问题历来是前苏联和当今俄罗斯关心的焦点之一,光在苏联时期农业体制先后就经历了五次改革。第一次是在列宁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农奴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第二次是斯大林搞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第三次是赫鲁晓夫加强农业投入,开垦处女地和改组农业管理。第四次是勃列日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苏联经济,其中包括农业一直是粗放式经济。进入七十年代,苏联经济粗放式经营的客观条件开始恶化,表现为开发自然资源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大,劳动力日趋紧张,这就要求经济由粗放转向集约化。1971年苏共24大第一次提出粗放因素“有限”。开始决定实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针”。1976年苏共25大明确提出实行“国民经济集约化的方针”。并将它作为“全部经济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整个七十年代苏联经济集约化并没有真正搞起来,只是处于探索如何保证其实现的途径和办法的阶段。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转化,农业集约化的问题也提到国民经济日程上来,并日益成为农业的重要方针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刚上台的苏联领导人常常把改组官僚机构看作解决农业生产中迫切问题的手段。改组似乎为领导提供了增加生产、提高效益、改善管理质量和挽回社会主义声誉等机会。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经济战略,改组的做法近期内似乎无需付出什么代价。为此,赫鲁晓夫1957年实施国民经济委员会改革;勃列日涅夫1965年举行了三月全会。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第一年,经过重新明确农业部门的管理职责后对农业官僚机构上作了一系列微小调整。1985年12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以一个单一组织——国家农工综合体,代替包括农业部在内五个主要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规模私有化是东欧国家市场改革的基础。根据这些国家政治变化的情况,当前它们发生的一切不可以称之改革,更确切地说是制度、整个社会、经济模式的更替。当然,只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在改革以后社会意识才可能比较快地接受系统地回到私有制,回到西方型的经济模式的思想。这些国家在大规模私有化纲领颁布以前就已经通过了一系列为私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东欧各国十分重视吸引外资,重视外国独资和合资企业在发展本国经济中的作用。为吸引外资各国都努力创造各种政治、组织、经济和法律条件,以便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但目前从总的情况看,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在东欧投资既有明显的机会,也有相当的风险。下面分别叙述一下东欧各国吸收外资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苏联建立了强大的农工综合体,农工综合体的固定基金价值超过了4000亿卢布,占国民经济所有生产基金的30%以上。在农工综合体中有40%就业人员,它的最终产品占全部零售商品流转的75%左右。第八至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用于扩大和更新农工综合体主要部门的物质技术基地的资金达5000亿卢布左右。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为此拨出了2330亿卢布,或者说1/3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