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三农”问题纳入整个经济社会系统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分析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难度,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一、“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难度(一)“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三农”问题之所以成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回答了“为什么要解决‘三农’问题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基本的理论问题,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是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确保粮食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做好我省“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同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搞好小康建设。本刊编发这组稿件,希望能反映“三农”问题的一些侧面,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便真正将我省的“三农”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人口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延农 《发展论坛》2003,(12):77-7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样引起了人口学界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三农”问题与目前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何联系,解决“三农”问题应该有怎样的人口政策,本文试图以山东省为例,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解读“三农”问题。一、山东省“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问题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社会改造和社会发展问题。“三农”问题与政治、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密不可分。它既是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始终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他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三农”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三农”的地位与作用、农业保护、科教兴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改革和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江泽民“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早已有之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三农”问题发生的背景是不同的。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是在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是新阶段“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 ,围绕农民增收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晓河撰文认为,目前不能用过激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因为三农问题是由历史造成,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不断累积起来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企图想让一届或两届政府来彻底解决是完全不可能的,不能操之过急,只能重点突破。解决“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之外,也要在“三农”之内,既要在近期也要在长期。在“三农”之外解决“三农”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三农”之外,我们的改革和政策目标,核心是要实行向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过渡。将来,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是要把城市和农村、政治和社会纳入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晓 《新视野》2004,(2):21-22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本文就“三农”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围绕农业经济发展的几个矛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进行阐述,力图为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是关键的一步。本文作者在分析“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些具体措施,这对于当前做好“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领域的体制性矛盾相关联。解决“三农”问题应做好“三个跳出和一个完善”。  相似文献   

11.
维护农民权益 促进“三农”的历史性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的】 1、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形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准确把握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2、了解中央“一号文件”产生的背景、指导思想和主题内容;认识“一号文件”的重大历史意义;领悟党中央、国务院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制度变革上的重大决心。 【教学内容】 1、“三农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战略地位。 2、“一号文件”的鲜明特点和重大历史意义。 3、“一号文件”的主题内容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重大责任。 【教学重点】 1、“三农”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和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 2、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三农裂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三农”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农业新闻工作者,要心系“三农”,关注“三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竭诚服务。这既…  相似文献   

13.
王天意 《求实》2005,(12):97-98
在解读和探究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非常强烈的“三农牢骚”:有对政治体制不满的宣泄;有对政府立场的诘难,有对结构性腐败的归因。“三农牢骚”具有偏执性和煽动性,它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诱发农民的不满情绪。“三农”问题研究者如何端正视角,实事求是地解读“三农”问题的根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各界极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理论思考的角度,谈谈如何认识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这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贵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解决“三农”问题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贵州“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基本办法是在贯彻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桂荣 《新长征》2006,(5):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最迫切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任何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都必须认真解决,否则难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与发达国家曾经遇到过、已经基本解决的“三农”问题相比,我国的“三农”问题则显得更加严重、更加复杂、更加棘手。这是由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三农”问题是个历 史问题,更是个现实问题,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顺利实现,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现阶段,“三农” 问题的焦点是农民增收难。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不能“以农言农”,其实质是 工业化、城镇化问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前提的问题,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亦举足轻重。新疆作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更为突出,形势也更为严峻。当前新疆“三农”存在着七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与政治问题、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会对新疆稳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伟利 《奋斗》2004,(9):23-23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各级党政组织关心的重点,社会各界人上关注的焦点。供销社是以服务“三农”为主旨的部门和行业,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三农”问题突出的形势下,拓宽供销社业务职能和服务空间,利用特有的优势,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供销社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供销社在参与解决“三农”问题上,有其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怒江州的“三农”问题仍然严峻。解决怒江“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对怒江“三农”的研究,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