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洛伊德主义自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用弗洛伊德主义从女性心理视角把握<莎菲女士的日记>,也许是一个有效的尝试.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重新整合丁玲小说人物莎菲女士的精神内核.剖析莎菲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深入挖掘莎菲的精神世界以及其在性爱关系中拒绝与接受的复杂心态,力图探寻莎菲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相似文献   

2.
莎菲以女性奴性对男性拯救怀有强烈期待;同时,莎菲又有自救反抗的魔性.凌吉士、苇弟的女性化柔弱气质使真正的男性形象缺席,这使得传统救美期待破灭,莎菲的现代性反抗也变得无意义、无价值.<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个男权逻辑推演下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诗文、戏曲等作品进行了研究,对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其间反映的政治观念,即以是否维护“民”的利益为褒贬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一名 《人事天地》2007,(11):38-39
9月14日,77岁的意大利传奇记者兼作家奥里亚娜&#183;法拉奇因病在家乡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区去世。尽管对她各界褒贬各异,但无可否认,她的独特性格造就的传奇永不再有。  相似文献   

5.
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主要格调,在小说《半生缘》中。张爱玲将作品的苍凉美沉淀成一种沉重的哀伤。张爱玲童年的创伤、与家庭的矛盾以及艰辛的爱情造就了她孤冷的性格和苍凉的文风,历经半世沧桑.她已从早年锋芒毕露的天才渐趋平稳,跳出红尘,以冷峭的目光注视着世人。《半生缘》里,她选择惨淡的阳光、苍白的月光、刺目的灯火、幽咽的琴声等意象.营造出苍凉凄冷的意境.对于刻画主人公和渲染悲剧色彩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沉重的哀伤感,压抑而隐晦.重重地、黏滞地,直抵人心。张爱玲作品中的意境描写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也融入自己的性格特质,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6.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属爱情悲剧,然而由于两部作品处于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它们在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朱丽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在她身上体现了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等思想;而祝英台则保守、内敛,她只是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很明显,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来源于两部悲剧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进行荣辱观教育,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荣辱。所谓荣辱,就是对自我或同类的观念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后产生的褒贬情感体验。荣辱感:作为情感,是一种具有人格意味的审美情感;作为褒贬情感,具有两极性而非两极化的特征;作为道德评价后的产物,荣辱观依赖于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具有自我性、内在性、自发性和非理性的特征;作为一种心理意识,由生产方式和物质利益所决定,具有历史性和能动性。荣辱感的性质和特征,规定着荣辱观教育的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一部代表作,而剧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是美国戏剧作品中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笔者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影片中布兰奇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性格中的种种矛盾,指出正是源自于布兰奇内心"本我"与"超我"的冲突,造成她最后因"自我"调节失效导致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9.
性别歧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得到折射。英语语言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性别歧视现象。文章从姓氏称谓、语义褒贬、排列顺序、分布范围、性别定势及英语谚语等方面分析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认为只要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存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0.
《左传》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名著与文学名著。它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春秋时代的历史。它主要是叙事为主,但人物刻画也略加细腻深刻。而《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思想和语言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在人物描写上也颇具特色。善于把人物置身在典型环境和矛盾冲突之中,较好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战国策》在人物刻画上,较《左传》更深刻,生动,细致入微。而《史记》主要是通过人物传记来反映历史社会的面貌。这些人物除了帝王将相,贵族官僚以外,还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如游侠刺客,医卜星象,高人,艺人等等。司马迁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写得非常真实。因此,纵观这三部作品,在人物刻画方面,从《左传》到《战国策》再到《史记》是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外政策与外交丛书》之一,苏联H·H·莫尔恰诺夫教授的《彼得一世的外交》一书,经由苏联彼得一世外交问题专家Л·А·尼基福罗夫,Н·И·巴甫连科等审阅,1984年由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以十万余册之数量印刷发行。仅就这一点,就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评价彼得一世这个褒贬纷纭的老题为何又引起了作者的盎然情趣,使出版者作为丛书之第一部广为刊行呢?作者莫尔恰诺夫自称,他试图对彼得整个统治时期的外交作综合系统的研究,补苴前人之不足。同时,为了反驳反俄罗斯的思潮,作者“不惜精力笔墨,毫不掩饰地追求俄国真实的往昔,恢复作为外交家彼得的原本形象”。此外,作者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他利用原形批评这种文学手段,在其作品中渗透了多种原型意象,如颜色、太阳、以及圣经原型。《圣经》对哈代的思想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他借助圣经中的神化原形意象,渲染了苔丝悲剧性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罪行。《德伯家的苔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宗教的小说,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曹禺的<日出>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真分析了作品中所描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研究了两位不同的作家的迥然不同的精湛的写作技巧,从而更深一层地理解了这两部经典著作所折射出的璀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我们称朱元璋为旷世乞丐,是因为他从社会最底层起家,最后登上王位,并且推行了与众不同的宗教政策,产生一系列影响。我们对朱元璋的性格不能一概用"好"或"坏"一个字来评价,他的思想中有好的一面,他善于笼络人才,采取谋士正确的建议。凭着丰富的阅历和作战经验,夺得了天下。他的思想中还有不好的一面是:性格多疑,善于使用金蝉脱壳之计,以致马皇后去世后,他变得性格乖僻,滥杀功臣,这正是他的思想根源中存在的危机暴露。所以,对历史人物我们要公正客观地分析,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朱长英 《工会论坛》2006,12(1):121-122
三百四十余首梦窗词自南宋问世以来,其接受状况就跌宕起伏:虽然梦窗词确实在文本方面为褒贬者提供了不少口实,对梦窗其人的研究也因资料匮乏而增加了研读梦窗词的难度,但是在这一接受过程中,梦窗词的接受群体也是造成这种跌宕起伏状况的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受众入手,我们会发现,接受群体主观能动性也会有失偏颇,从而形成梦窗词接受过程中人为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6.
推理小说中的人物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侦探与案犯,以及在侦探与案犯之间活跃着的其他人──这些人不是作者着力刻划的内容,但对侦探与案犯的活动起着必不可少的烘托作用(社会环境、性格、情节进展等),正是这三类人演绎了一部部启迪人的社会活剧。  相似文献   

17.
《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自1851年问世即成为霍桑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它的发表给霍桑带来很高的荣誉。象征的手法是这部作品的重要特征。霍桑用象征手法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加强了作品的主题效果  相似文献   

18.
良好性格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也会对人的智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性格特征: 笔者对一千多名大、中学生的心理测验结果表明:不良性格特征与其心理问题得分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下性格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她们在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中都使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来烘托主题。本文试从环境氛围、人物和梦幻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中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比较,以便读者能更好地欣赏这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眼光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现状与未来,自60年代起就成为台湾和香港不少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70年代以来,台港多学科学者多次进行集体的综合研究。其成果相继结为3部影响较大的论文集出版。1970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举行了“中国人的性格”综合讨论会,会后编印了《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科研简讯》第211期曾以《台湾多学科学者关于中国人性格的综合性研究》为题作过介绍)。198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