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在受到外界侵害时,随时可以有权获得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来自于多方面,如:父母、老师、公安司法人员、军人以及政府机构、各种社会团体、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等等,其中,比较快速、方便、有效的帮助就是“110”报警电话.现在,城市中的许多家庭都安装了电话,公共场所的公用电话也随处可见,凡遇到突发事件和在危急关头,人们都可以通过报警电话及时寻求帮助.报警电话能够帮助公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特别是可以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许多青少年在遇到不法侵害后,也能够通过“110”报警电话,使自己免遭侵害.  相似文献   

2.
每当罪案发生,每当遭遇危难,广州人总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打110”。近10年了,广州市公安局的报警电话“110”成了都市危难的“急救星”。从1986年1月广州“110”台开设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效仿,“110”名动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3.
台港民间关系述评罗祥喜王晶*台湾与香港的关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两岸关系。“九七”前,台港关系是一个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与中国主体(大陆)尚处于分离状态的台湾地区的关系;港英政府的对台政策作为英国对华政策一个组成部分,其对涉台问题的处理必须符合“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知道,1835年美国莫尔斯发明电报机,世界电信时代由此揭幕。1876年英国贝尔发明电话。1892年纽约至芝加哥电话线路开通,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那么,我们也想知道:是谁在北京发出第一封电报、打第一个电话?这电报、电话的发送对象是谁?关于这两个"起始点"问题,即便是电信行业的业内人士,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5.
英国学派及其当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派”的命名让我先从“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的命名谈起。英国学派实际上并不是“英国的”(English),而是罗伊.琼斯在20世纪80年代给它起的一个名字,琼斯声称该学派应该寿终正寝了。同样,哥本哈根学派的提法也来源于一篇强烈批评它的文章。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教训,即如果你要批评某个东西,那么就千万别给它命名,因为唯有名字会保存下来。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英国学派”这个标签,不管是好,还是坏,就被固化下来了。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人们容易把它的思维方式和英国、甚至英格兰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在英…  相似文献   

6.
关于日本与台湾关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历史上的日台关系从历史和地缘的角度看,无论是官方时期还是在非官方时期,日本始终重视与台湾的关系,这不足为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的台湾岛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它是中国向南出海、日本向西出海的必经之处,也可以说是汇合处或遭遇处,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意味着从根本上阻住了对方的去路,因此地缘战略价值极为重要。台湾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彭佳屿、赤尾  相似文献   

7.
初来英国时,第一份工作是流水线工人.跟中国一样,英国的流水线工人也有这些特点:工作在生产线上;手的速度要和机器的速度保持一致:无聊、烦闷、枯燥无味;加班加点:国内最低工资标准;有每日任务份额;有工会. 不同的是,英国流水线工人与管理者之间,没有特别的等级制度,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如果,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你随时可以口头或者写信投诉.  相似文献   

8.
英国脱欧是对欧洲地缘政治与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英国脱欧的焦点问题是社会民生问题。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导致了英国脱欧,而且给英国内政外交带来极大压力,并将深刻持久地影响其发展方向。亚洲是英国未来重点布局的核心区域之一,英国政府宣称要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持者",并积极建立和维护与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中英双边关系发展趋势总体平稳向好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04,(14)
TCL神典e767打造"双万"神功世界首台存储一万组名片式电话簿和一万条短信,在功能方面可谓震撼业界的高端手机--"神典"e767近日在TCL移动通信推出。作为国内智能手机行业领头羊,TCL移动通信试图借力"双万"功能一统中国智能手机山河的雄心隐约可见。据介绍,这款"神典"e767电话簿的存储功能是一个强大的个人商务名片夹。万组电话簿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设群组,除个人、商务和SIM卡的群组存储方式外,用户还可根据个人不同的需求分不同的群组存储,群组最多可达到50个,并可以利用包括手机、来电大头贴、办公电话、住宅电话、邮件、传真、传呼、职务、公司、地  相似文献   

10.
一、英国的保释权是基本人权英国的保释是被羁押的人,在诉讼过程中通过担保保证履行一定条件,获得释放的一种诉讼制度,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取保释放”。英国的保释是17世纪(1679年)《英国人身保护法》规定的,《1976年保释法案(THEBAIL ACT1976)》,《1998年刑事与骚乱法案》又作了明确规定。1950年欧洲人权公约和英国1998年人权法对其也有很大影响。它作为被羁押的人的一种基本人权,在诉讼程序中被确定为一个诉讼原则。对所有的被羁押的人普遍适用的。全部刑事诉讼要在被告人可以保释(包括无条件保释与有条件保释)的前题下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