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领导者,具有两个主要职能:一是决策,二是用人。 领导工作的成败得失,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怎样用人,而怎样用人,又决定于遵循怎样的用人之道。我认为,现代领导者的用人之道,应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秉尊贤爱才之德——这是领导者用人之道的基础。 小平同志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和人才,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曹操的用人之道,概括起来就是“唯才是举”、“得策辄行”。“大用者不务细行”。正因为曹操坚守了这个原则,所以手下英雄倍出,谋士如云。  相似文献   

3.
选人用人是领导者组织职能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领导决策的组织保证。做好选人用人工作,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且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的用人之道,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领导艺术,切实把握好选人用人的几种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4.
《周易》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 ,通过占筮来揭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蕴含了企业用人之道 :“刚柔立本”的组织原则 ,因刚柔立本是《周易》的基础 ,也是组建管理机构的一条总原则 :“仁义守正”的用人原则 ;“聚人曰财”的激励原则。  相似文献   

5.
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重要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选拔干部,必须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用人之道的集中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在十五报告中有关用人的重要论述,努力处理好有关用人的十大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的人才观(也即人才分类)是:才德都具备而完美,这样的人称为"圣人";才德都不具备,这样的人称为"愚人";品德高于才能,这样的人称为"君子";才能好,但品德差,这样的人称为"小人"。其用人之道:"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当今,公安机关的识人、用人者,要自识、自为;要克服重才轻德的弊端;要亲"君子"远"小人";不要用绝对化的观念去看待司马光的人才分类。应吸收司马光的人才观与用人之道的精华,为公安机关选拔、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君子"式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大事”。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除了“出主意”之外,就是用人,如何用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很高的艺术,通常称为“用人之道”。领导者的用人之道可以概括为“知人善任”,这是领导者应具备的领导能力。那么领导者怎样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呢?第一、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知人,是要了解人,对人进行正确的考察,识别,以便选择;善任,是要用好人,用其所长,使用得当,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知人———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这句格言告诉我们,人才是有的,就…  相似文献   

8.
曹操首先是一位政治家,其次才是文学家和诗人.曹操现存诗歌约三分之一都表现了为实现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主题,并反复阐明了"我无野心"的意愿.尽管曹操"我无野心"的表白并不完全出自内心,但他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气度,不失为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抱负的时代英雄所为.  相似文献   

9.
怎样用人,用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国家治乱的关键。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原始阶段,还是文明时期,其兴衰进退无不与用人息息相关,任贤则兴,任不肖则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就是一部用人史。用人,仍然是今天领导和管理活动中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的用人之道,继承和借鉴其中积极的东西,无疑对搞好我们今天的用入工作会有所帮助。在用人方面,中国古代创造了丰富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本入仅就其中用人的原则作一初略的探讨。当然,在用人方面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指…  相似文献   

10.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干部的作用。陈云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对干部政策问题更是高度关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干部政策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理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用人之道”。《论干部政策》是陈云“用人之道”的重要体现。在文中,陈云以“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为切入点,分别从这四个维度生动清晰地阐明了“用人”的基本前提、关键所在、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为我们系统地诠释了自己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11.
历来的政治家和领袖人物都非常重视用人之道,即科学用人问题。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必须善于使用干部,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就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用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尖锐,已成为我们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科学用人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要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所谓“知人”,就是历史地、全面地熟悉和了解干部;所谓“善任”,就是科学地、合理地任用。在实际工作中,用人者希望被用者能够胜任,…  相似文献   

12.
正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6.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人之所短。7.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8.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明末学者王夫之说:“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毛泽东深知正确用人的重要性,他认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纵观古今识人用人之道,其中的精华对当前的领导干部仍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政》篇里的周公已经年迈。在这篇文章中,周公向周成王传授的"为君之道"主要是"用人之道";周公"用人之道"的依据,则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周公的观点是从夏商两朝的政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告诉成王:夏禹任人唯贤,所以贤人遍布各个重要的管理岗位;夏桀重用暴虐之人,所以夏朝很  相似文献   

15.
"能安天下者,惟在得用贤才。"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对我们现在发现,选拔和使用 党外各类人才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识人、用人为第一要务。因而精明智慧的企业领导者及其智囊部门,都应深谙现代企业用人之道。 一、慧眼识珠——要善于发现、挖掘人才 善于发现、挖掘人才,为得到人才挖空心思,以致愎食不安,这应是管理者应有的素质,若没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往往与人才擦肩摩踵而失之交臂。其实,人才就蕴藏在芸芸众生之中。人才也是人。他们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之前,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只不过在适当的  相似文献   

17.
在用人问题上,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把人选准用好,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对于我们党的事业来说,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千秋大业在用人.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的选人与用人.  相似文献   

18.
李新杰 《理论前沿》2002,(24):30-3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选人用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作风建设的成败.一定要按照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要求把好选人用人关.在选人用人的具体工作中,必须大力弘扬"五坚持"、"五不准"的好作风:  相似文献   

19.
《群书治要》的用人思想集中体现在:一是用人的重要性,提出治乱安危根在用人、君主成治自任贤始的主张;二是用人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强调领导者应任用孝廉之人、贤德之人、直谏之人、进贤之人与扬善之人,才能达到国治民安的为政目的。这些思想可为当今具体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选人用人之道,历来是古今领导思想的永恒主题,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对人才在治国中的重要性都有过精辟论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如何选择任用好干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回答,形成了以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德才兼备和“四化”为标准,以“高素质”为内涵,以实绩突出和清正廉洁为依据,以“不拘一格、加强磨炼、人才辈出”为要求,以中青年干部为重点、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特点的选人用人思想。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毛泽东、邓小平选人用人思想的新发展,是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