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为了解除农民养老之忧而建立的保障全体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社会政策,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行为。我国有8亿多农民,农民问题历来是社会所关注重要课题。农村养老制度直接关乎到农村的稳定大局。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这些政策的贯彻实施,对逐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则逐步实行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办法。可见,农村养老保险依旧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孙亚平 《理论月刊》2004,(3):167-168
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显得愈来愈突出。加快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制化进程,稳定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对保障我国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之一。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支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必须按中国的国情建立适合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吉林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符合国家精神和农民心愿,且已具备条件。应尽快出台地方法规,明确农保的原则、主要内容及形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与发放标准及相对应的权利、义务;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农保机构,搞好人员配置。  相似文献   

5.
何平 《半月谈》2001,(16):20-22
90年代初期,全国的2000多个县进行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试点。后因一些地区管理不到位、操之过急等原因,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国务院要求对以前的试点进行清理整顿。政府认为,目前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比较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刘鸣霁 《人民论坛》2012,(26):172-173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渐降低,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吉林省应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构建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倡导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几年来,嘉善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按照“多层次、广覆盖”的原则,扎实推进,初步建立起以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补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以社会救助为重要补…  相似文献   

8.
广西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玉珍 《桂海论丛》2009,25(4):77-7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党和国家最为关注的"三农"问题中的一个方面.在广西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使全额收取养老金中的个人缴费部分、集体补助部分和养老保险金的个人缴费部分、集体补助部分标准的确定以及如何体现社会公平等成为难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产,体现政府关怀,确保实现公平,创新养老方式,使农村养老保险成为农民致富的助力.  相似文献   

9.
论建立农村特色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问题是9亿农民的巨大隐忧。随着社会变迁,农村土地的被征用,农民工往城市流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完善相比,农村养老在法律规定、政策设置上有缺失,并且有的规定不适合农村特点,导致实施困难。而社会保障以分配的正义为基础,通过对社会不公正的矫正,使社会达到公平和正义。因此,探求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模式,解决农村养老实际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袁笛 《人民论坛》2011,(7):184-18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70%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成了"十二五"期间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着重分析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期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本质上就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因此,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必须以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为基本前提。根本上说,如何在农村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农民如何以一种合适的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新时期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为基础,得出当前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辽宁农村已经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还需要不断完善的思考。最后论述了现阶段辽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关问题,并对如何完善辽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人口老龄化视域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利霞 《求索》2013,(12):254-256
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在农村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现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在全面考虑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参考世界其他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主线)+社区养老保障(辅助)+家庭养老支持”的复合型模式转型,同时明确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性养老方式,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用现代普遍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取代家庭养老,是解决农民养老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民养老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民政部作为国务院主管农村(含乡镇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的职能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在农村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起社会养老...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本收益与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养老基金筹资模式必须适应我国国情,应该明确土地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让农民分享土地资本收益,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民转让承包土地享有的经济补偿的比例,提高耕地占用税的征税标准,同时将其收入划转保障基金。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赵保华 《群众》2006,(9):53-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当前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三农”中农民是主体,而对于农民这个主体来说,增收问题又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只有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农村社会才会实现安定、和  相似文献   

19.
李中义 《长白学刊》2009,(5):124-127
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远比城镇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借鉴日本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应尽早研究农村社会养老的应对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经济现状导致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三农”问题最根本的症结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存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消化、转移农村庞大的人口两大难题。对农村地区智力反哺,是长效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智力反哺的具体办法是在财力支持的基础上,采取引进有志于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大力开展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