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与经济相关的走私犯罪也瞬息万变。而对走私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认识和了解是构建走私犯罪防控体系的前提,也是实务部门打击走私犯罪的任务。本文就走私犯罪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和走私犯罪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我国走私犯罪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杨涛 《公安研究》2007,(2):60-63
走私文物犯罪案件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对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的认定。从逻辑上分析,过失的心理状态不能构成走私文物犯罪的主观方面,只有故意的心理状态,才可能构成走私文物犯罪。走私文物犯罪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是间接故意的走私文物犯罪,走私文物的直接故意往往需要借助事实推定的运用才能认定。实践中存在一些特定情形的涉嫌走私文物犯罪,对行为人的心理状态是否成立走私文物犯罪的主观方面,应具体分析认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走私犯罪日益猖獗,从严打击走私活动已刻不容缓。走私犯罪不仅破坏了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扰乱市场秩序,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腐蚀了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污染了社会风气,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走私犯罪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国家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国内外商品差价的存在和不断扩大是走私犯罪的最主要原因。要有效控制走私犯罪,须实行综合治理。加速发展国内经济,缩小国内外商品差价,适度放宽外贸管制;加强监督,削弱、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整顿国内市场,堵住走私犯罪的后路;加强缉私队伍和设备的建设,提高缉私能力;收集走私犯罪信息,掌握走私活动规律;加强刑事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4.
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四)》,对走私犯罪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使走私犯罪的规定更为系统。然而认识上的分歧导致司法运作不一,违背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本文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为研究基准,就走私犯罪类罪司法实践中的间接故意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正确认定该类犯罪。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物走私犯罪是一种走私文物犯罪的新形式,是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出卖者再把文物以其他名义进行邮寄、运输出国(边)境的一种犯罪行为。目前网络文物走私正在以不可遏制之势发展,引起了世人极大关注,甚至成为了2011年"两会"的热点问题。因此,网络文物走私犯罪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是对网络文物走私的侦防对策进行详细阐释,并就如何完善网络文物犯罪的侦防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走私的本质是研究走私行为和走私罪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只有认识走私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走私,才能有效控制走私。走私罪作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的类罪之一,其本质是与犯罪的本质不可分离的。文章着重分析了走私的自然本质、法律本质和社会本质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建立和完善反走私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实践中,由于走私犯罪的自身特殊性,缉私部门侦查权在现实行使中受到证据、证人、被害、被告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此,侦查部门应充分利用权利,坚持全面取证,注重证据质量,从而更有效地打击走私犯罪。  相似文献   

8.
走私犯罪嫌疑人翻供是困扰当前走私犯罪侦查工作的一大疑难问题。本文对走私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针对走私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走私类罪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性最大,也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一种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属于经济犯罪,其发案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贸易制度越加完善、透明,关税水平逐步下降,贸易壁垒有所消除,在这样的背景下,走私犯罪案件越来越少,其牟利空间越加稀薄,但查获犯罪风险却飞速上涨。因此,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对象、定罪标准、量刑尺度等问题需要从立法上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加工贸易涉及我国大部分产业,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分散经营的模式给海关监管造成了极大不便,同时也给走私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数量有逐渐增多趋势,单位案件涉案价值是各种走私犯罪中最大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案件又有新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了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对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袁红兵 《两岸关系》2001,(11):18-19
近一段时间,本刊陆续收到东莞等地的一些台商来信,反映他们对海关查缉走私犯罪中的看法。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前不久,本刊记者专程前往广州,采访了广东黄埔海关、黄埔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  相似文献   

12.
走私 贩卖 运输 制造毒品罪的主观要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在国内各刑法学书刊中的定义大同小异,基本将之定义为:明知是毒品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均为犯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故意犯罪,这在司法实践部门和理论界均无争论.(人们把此罪的主观方面认定在对犯罪对象是毒品的明知故意上.)但是,在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中,还设计了该罪的特殊(加重)犯罪构成,并规定了不同的量刑幅度,其中作为犯罪对象的毒品的数量是一部分特殊犯罪构成完成的条件.那么,若满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基于毒品数量的特殊犯罪构…  相似文献   

13.
夏关萱 《两岸关系》2001,(11):25-27
前不久,机智的厦门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缉私干警们与狡猾的台湾毒品贩子斗智斗勇,仅用7个小时就破获了一起涉嫌走私4000克海洛因的特大走私毒品案。  相似文献   

14.
蔺剑 《公安研究》2009,(12):21-24
实践中,走私犯罪是根据偷逃应缴税额认定罪与非罪、罪责轻重的,犯罪情节往往被忽略。《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表明犯罪情节也是定罪量刑的依据。走私犯罪情节是与偷逃税额相互补充的量刑标准,是实现刑罚个性化的基础,全面考虑行为人的犯罪情节,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对走私案件的侦办工作中,应转变观念,重视收集犯罪情节证据,善于利用犯罪情节证据处理疑难案件,并在进入司法程序时注意充分体现犯罪情节证据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月中旬的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一支精干高效、反应迅速、指挥协调、保障有力的专司打击走私犯罪的刑事警察队伍,由海关和公安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领导为主,实行“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反走私新体制。地方公安机关负责查处走私武器、弹药、毒品、伪造的货币、淫秽物品、反动宣传品、珍贵文物、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等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缉私警察负责查处所有涉税走私犯罪案件c1999年1月5比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揭牌暨首次缉私警察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  相似文献   

16.
易制毒化学品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犯罪特点有 :走私、非法买卖的易制毒化学品种类多、来源广、流向杂、数量大 ,作案多采取欺骗方式 ,隐蔽性强 ,涉案人员成份复杂 ,单位犯罪突出 ,境内外毒贩相互勾结、结伙作案。公安机关必须充分认识非法买卖、走私易制毒化学品活动的危害性 ,增强同此类犯罪活动作斗争的主动性、自觉性 ,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使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查处有法可依 ,不断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犯罪的查禁力度。  相似文献   

17.
谢邦源 《新东方》2012,(2):34-36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目前在海南,走私毒品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秩序的最大威胁。为了更好、更快的建设国际旅游岛,使海南成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必须严厉打击走私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8.
一月要闻     
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1月5曰在京正式揭牌,海关缉私警察队伍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9.
全国缉私警察于1999年组建,实行海关总署和公安部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总署领导为主的体制。缉私警察是一支对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以及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依法进行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的专职刑警队伍。缉私警察的组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是我国缉私体制的重大改革。缉私警察的组建,为缉私队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存在的打击走私犯罪手段不足和刑事处罚软弱无力的状况。如何更好地发挥缉私警察在打击走私犯罪中的职能作用,提高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对刚组建一年的缉私警察来…  相似文献   

20.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形态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理论上莫衷一是、实践中五花八门的状态。形态关乎量刑,形态标准关系着刑法正义价值的实现。学术对话需要共同的语境和学术方法。在毒品犯罪形态的分析上,这种共同的语境和方法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是汉语言的标准;第二是刑法总则与分则的规定;第三是应用法学或注释法学必须采用的形式逻辑分析。刑法没有将牟利作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目的,那么,判断这些犯罪的得逞与否,就不应以是否达到牟利目的为标准。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了判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既遂、未遂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