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认识上的又一次深化,理论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对自我修身的途径有着许多深刻论述,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这些论述,借鉴这些途径,进行切实有效的自我修身。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领导干部要爱读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台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近年来,华北石油局在确保企业生产不断增长的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已有294名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攀亲,用真情为贫困职工撑起了挡风避雨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5.
周金柱 《共产党人》2007,(11):16-17
现阶段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生活方式的态度和认识不够明确。从领导干部来讲,一是认为生活方式属于个人行为,生活习惯怎样,生活作风如何,不需要别人干涉。二是认为时代发展了,生活条件好  相似文献   

6.
邸乘光 《学习论坛》2010,26(8):14-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并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和结果;“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是构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经济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组织,不仅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中国移动天津公司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构建企业和谐文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着时代气息和富于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以文化和谐为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和谐社会文化发展的自身诉求。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作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明确回答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即科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双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这一论断发展了唯物史观,把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文化和坚持共同理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同理想,建设和谐文化,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结论,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丰富和发展。社会和谐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潜力所在,也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儒家奉行内圣外王的王道政治,修身成为执政根基稳固的一把历史密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的现实要求,领导干部要廉洁修身,形成中国共产党特有的修身文化。修身最本真的体现就是复归于初心。信而守道,领导干部强化信仰才能真正做到修身自律。  相似文献   

15.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8,(12):11-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的社会和谐开拓了新途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和谐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8,(2):62-64
2006年5月,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岭大地.草木葱茏,繁花似锦。胡锦涛总书记先后来到西双版纳、思茅、昆明等地,深人民族村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和科研院所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他强调,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坐标,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9.
申林 《世纪桥》2007,(11):56-57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和保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现实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把握时代特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从理论渊源、理论探索和理论特点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不仅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论与实践,而且有利于从和谐角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风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