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金哲 《党史文苑》2004,(5):28-29
在抗日洪流中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为了全民族的利益,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不久,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邓小平先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不久调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师长是刘伯承。从此刘邓开始了十多年的共事和合作。  相似文献   

2.
隽永 《党史博采》2008,(3):51-51
<正>抗日战争初期,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曾三次跨越平汉铁路到南宫视察指导工作。这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县城成了整个冀南地区抗日战争的中心。邓小平一到南宫(1938年7月5日-1938年8月25日):开辟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据地早在1938年1月,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和师长刘伯承就派陈再  相似文献   

3.
1937年至1940年,陶铸在鄂中地区举办了汤池训练班,恢复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坚持领导军事斗争,组织武装进行游击战,建立了鄂中抗日根据地,为华中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任希贵 《世纪桥》2010,(2):55-57
<正>电视剧《十三省》讲述的是1937年到1941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在三肇地区组织绿林武装进行抗日斗争的故事,主人公是抗联的团长耿殿君。剧中的耿殿君并非虚构,凡是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难免要与真实的耿殿君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5.
1937年初,流亡在北平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纪亭榭,北平东北大学学生高鹏等人,就秘密筹划建立抗日武装队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属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的支持下,他们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一面用张学良将军和东北救亡总会的捐款购买枪支,一面联络人员。  相似文献   

6.
1937年至1940年,陶铸在鄂中地区举办了汤池训练班,恢复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坚持领导军事斗争,组织武装进行游击战,建立了鄂中抗日根据地,为华中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溃不成军。日寇气焰嚣张,中国人民饱受战火摧残,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高举团结抗战、民族解放的大旗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领一部分军队,于1937年9月中旬来到阜平县,发动群众,  相似文献   

8.
吴珏 《湘潮》2011,(7):4-7
1936年12月底,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形成,中共中央即将面临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战,于是决定迁往一个离抗日前线更便利一些、群众更集中一些的地方去。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和中央各机关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9.
张瑞 《党史博采》2006,(8):50-5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一支历史悠久、战绩辉煌的英雄团队。她诞生在抗日烽火初燃的1937年,锻炼成长在八年抗战之中,发展壮大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70年来东征西杀、南北转战,从河北南部的平原沃野直打到东北的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1,(10):60-63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的抗日斗争出现一个短暂的高潮。青年踊跃参加抗日联军,伪军起义形成潮流,出现了伪军第二十九团整团、第三十八团两个连那样整团整连投奔抗日联军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战地最高指挥员,朱德总司令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搏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运动。14日,毛泽东、朱德电令红军各部,限10天内完成各项抗日准备工作。18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朱德总司令离开延安,前往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陕西省泾县云阳镇,迅速集结部队,准备奔赴抗日前线。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发  相似文献   

12.
郭红婴 《新长征》2011,(6):62-63
七、主动出击,配合全国抗战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抗联第1路军各部立即向日、伪军发动猛烈进攻,牵制日军入关,配合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经过8年抗日战争,我党的队伍由抗战前1937年初的4万人增加到1945年4月的121万多人,由被包围、被剿杀的劣势地位,发展成为全国绝大多数人都承认的与国民党同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政治力量之一。8年抗战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  相似文献   

14.
<正>"我不怕穷,不怕苦,我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老舍通过《四世同堂》人物的口,说出了抗战爆发时北京人的心里话。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7月29日,日军进占北平城。"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  相似文献   

16.
张小猛 《广东党史》2010,(10):21-23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全面侵吞中国,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恶毒意图。就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无数有血气的中华儿女,为了挽救中国,  相似文献   

17.
雨中誓师 1937年9月6日清晨,秋风阵阵,细雨漾濛.陕西三原县石桥镇附近,一片空旷的田野上,几块木板搭起的阅兵台,在晨风中显得特别威严.几根白杨木撑起的架子上张贴的大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于1937年6月20日在北京成立。它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由东北救亡同胞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东北救亡总会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拉开了。1937年10月,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部队,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边区人民一边与敌人进行军事与政治斗争,一边进行经济建设,为发展边区经济,打破敌人的封锁,巩固壮大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守芹 《世纪桥》2012,(22):36-4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精神奴化和军事镇压。在中华民族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发起抗日号召,组织武装反抗。1936年,抗日武装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分为第一、二、三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派兵进攻关内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