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欲治国者先治吏”,如何通过地方官员问责创造良好的治理绩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如何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独特的制度因素?沿着这一思路,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与中国独特的地方官员激励机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是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巨大热情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周黎安,2007;杨其静、聂辉华,2008)。  相似文献   

2.
张荣 《政府法制》2010,(8):26-27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当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会场时,现场响起了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接着,中华台北代表队入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再次响起。这个细节让当时收看节目的许多中国观众大吃一惊:奥运会组委会的官员是不是搞错了?  相似文献   

3.
周涛 《法治纵横》2014,(4):34-35
在中央反腐倡廉、匡正风气举措密集出台的当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可谓意义重大。此举已非单纯地要求官员带头禁烟,更被看成是官员改进工作作风、防范贪腐浪费的具体体现。那么,烟草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中国古代有哪些“禁烟”措施?  相似文献   

4.
汤拥华 《检察风云》2012,(14):16-17
【一家之言】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的流行趋势则是‘牡而优则学”,官员读博已成常态。前段时间,清华大学“论文博士”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议论的焦点,一是官员如此轻松地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二是何谓“论文博士”?不需要上课,仅仅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5.
何帆 《中国审判》2012,(1):48-49
《批评官员的尺度》是美国资深记者安东尼·刘易斯撰写的一本畅销书。该书以著名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为线索,系统回顾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梳理了关于媒体监督权与官员名誉权的若干重大争议,对当下的中国司法亦有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下旬,来北京参加“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第四次会议美国联邦调查局国际执行局局长托马斯·V·富恩特斯表示,对于腐败官员:“我们会来一个,查一个,遣返一个。这个“态度”一时深受关注。有权威报告指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有4000名腐败官员或其他人员逃往国外,带走了500多亿美元的资金。据报道,美国是中国腐败官员潜逃的主要目的国之一,如中国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就利用其腐败资金在纽约购置了多处房产。有人质疑美国法律是否存在漏洞,或者因为这些外逃贪官带去了大量资金并在美国投资而在美国获得了法律上的“特…  相似文献   

7.
李磊 《政府法制》2010,(9):10-11
继“富二代”横行不法饱受舆论指责之后,接二连三发生的“官二代”选拔事件使得中国官场子承父业的现象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官二代”这种现象的发生?官员选拔何时才能远离特权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施永青 《法人》2010,(4):82-82
买中国产品是美国进口商的选择,美国怎可以反过来责怪中国?  相似文献   

9.
申雨霏 《法制与社会》2011,(23):212-213
近些年来,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显现,特别是人肉搜索的现象,我国互联网中发生"人肉搜索"现象的次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其中的一部分"人肉搜索"往往涉及到政府官员,公民有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的权利,那么对政府官员的人肉搜索是否属于行使监督权?在其行使权利的时候又是否侵犯了政府官员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0.
余茵 《政府法制》2013,(1):20-20
官员情色丑闻并非中国独有,世界各国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近年来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就因性丑闻落马。而在近日重庆官员“不雅照”曝光前不久,美国也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围的性丑闻——陆军四星上将、曾经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统帅、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自曝婚外情宣布辞职。美国媒体和民众对这“喜闻乐见”的公职人物性丑闻开始了疯狂扒粪。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眼下微博议政成为热潮。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或发布信息,或与百姓沟通交流。那么,外国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中是不是也有一些热衷使用微博的人?他们是怎样利用微博塑造形象的?  相似文献   

12.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13.
在"拜登吃"面"成为中国网民去年自创的成语后,或许"大使选店"又会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一条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因考虑本国公务消费标准,不住五星级酒店套房而改住四星级酒店的微博成了"场外热点",美国官员如何执行公务标准的话题再次被很在意官员消费的中国人所关注。实际上,这在美国也是一个涉及官员道德、影响到选举走向的严肃话题。近几年,各国不断翻新限定公务消费的规章制度,以此提升各自的"清廉指数"。但对比欧、美、日、印以及匈牙利等社会转型的国家,公务消费就像一个"雷区",风险极大,官员害怕走错一步被舆论声讨,但又总有人跨越雷池,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4.
朱伟一 《政府法制》2013,(14):49-49
改革开放之后,时有美国法官到中国,与中国法官切磋技艺。中国法官最喜欢问美国法官:“敢问贵同法官年薪多少?”美国法官大多比较尴尬,薪酬是美国人的隐私。  相似文献   

15.
在腐败中升迁,在升迁中腐败,成了近年部分落马高官不同履历中的共同“印记”。面对官场“边腐边升”症,人们不禁要问:谁为这些腐败官员打开了升迁之门?谁纵容了这些官员在升迁中继续腐败?  相似文献   

16.
周军 《政府法制》2009,(11):24-25
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多大?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这场罕见的危机?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最应该投向哪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累积的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没有贬值的风险?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独家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韩秀云。  相似文献   

17.
就立法原意而言。官员道教的制度化是对官员道教行为的规范约束,还是鼓励这种形式的权力反省?进而言之。官员道教制度化以后,道教行为将会越来越多。还是变得越来越少? 日前,深圳市监察部门出台了《深圳市政府部门责任检讨及失职道歉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社会影响的,应当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18.
皇帝后妃,官员的妻子,既可以是丈夫的贤内助,也可以是干政乱国的“女}呙”。身处权力圈中的女人,怎样影响了皇帝和官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4,(22):15-15
陈突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学者,曾经担任过太丘县的长官,他修饬德教、无为而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有一次,上级官员要来视察,他手下的县吏害怕百姓上诉,就告诉陈定,想让他想办法以制止百姓向下来视察的上级官员喊冤,但陈突却说:“上诉是为了求公道,如果加以制止,百姓还怎么申冤明理呢?不要约束百姓上诉。”前来视察的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会冤枉人吗?”  相似文献   

20.
郭文婧 《政府法制》2014,(10):18-18
全国政协委员孟学农将矛头指向官员出书读博,“我非常不赞成官员出书。还是多留点纸张,给孩子们印点经典读物”,“有些人(官员)读什么博士?图虚名,招实祸。真想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