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深入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建设事关执政党的前途命运,无产阶级政党以革命方式夺取政权,执好政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是新的考验.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执政实践能否成功,直接取决于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政党执政规律,结合中国国情有效地运用规律,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有两对对应的概念,即领导党一合作党,执政党一参政党。中共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的、领导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各民主党派不仅是参政党,而是接受中共领导、与中共长期合作的政党。这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经济建设逐渐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加强执政党的经济建设能力,更好地完成党制定的由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思考的重大课题。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十分重视执政党的经济建设能力,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执政党开展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发展生产,经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执政党领导经济建设要转变领导方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之路。朱德在经济建设上的执政能力思想,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把掌握政权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首要任务。取得政权以后,每个执政党都把巩固和维护执政地位作为党的基本目标,由此出现了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或其他政党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从一般政党执政的规律来考察,我们仍然需要遵循执政党运作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使党的执政能力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革命事业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我们党正经历着由“破坏一个旧世界”向“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历史性转变之时,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  相似文献   

6.
执政方式是指在一定的政党制度条件下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形式。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使执政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领导。为了解决党在执政方式方面“双轨执政”的现象,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必须从“政治动员”模式和人治模式向依法治国转变,必须建立执政党权力制约机制,从体制和机制方面对党执政方式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党新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以世界眼光辩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执政党的执政经验。瑞典社会民主党重视廉政建设、以廉政凝聚民心,保持执政队伍的纯洁;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根基;重视社会公正、追求平等。执政党建设有着共同规律,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相关做法对我们党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把他所领导的革命团体称之为政党,孙中山政党思想不仅仅采纳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也结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最重要的是结合了当时中国国情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政治。通过对孙中山政党思想专著、论文加之追溯孙中山政党思想渊源、转变和"以党治国"思想的了解对孙中山政党思想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去探索孙中山政党思想的发展规律,对于把握政党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当今政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提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实属首次,由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提出"学习型政党建设"直接的现实原因,正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在既有的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方面,在执政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等等方面,存在与所面临的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新形势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地方,直接影响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的提高。因此,进行学习型政党建设,就是通过推动执政党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思想理论和科学方法论,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执政理念和先进的执政经验,努力学  相似文献   

10.
一个引领社会现代化的政党本身也应当是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适应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和执政环境的变化,其活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政党现代化建设是时代发展对政党变革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政党的现代化建设既要借鉴其他政党变革发展的经验教训等政党文明的成果,更要从本国国情、世情以及实际出发来实现。政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大和系统的工程,其中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执政地位,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第一位的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避免党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或退向"革命党"。党既要坚持长期执政,又要强调治国治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执政就是要搞建设谋发展,履行政治承诺,构建和谐社会,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负有绝对责任,顺应民主潮流,推进以法治国,特别是要注重主观党建,探索一条在主观党建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特色执政党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执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参政党也应当发展党内民主,这是多党合作制度整体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同时,参政党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规律,参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可以学习借鉴执政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做法,也可以成为执政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先行先试。在执政党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背景下,如果参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可以促进执政党党内民主的发展,也就是间接推动了人民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文化及其社会化——中国共产党党建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建文化是从执政党建设实践中提取的新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相互适应和塑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党建文化概念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反思党的建设内在机制的有用工具,展示了执政党与社会文化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呈现了在改造社会的同时自觉接受社会改造的政党意识的精髓,也为勾勒党的建设方向提供了新的标尺。  相似文献   

14.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是高校党委面临的新课题.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高校党委应当努力提高总揽全局、宏观决策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能力和统筹协调、科学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构建服务型政党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要求。构建"服务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我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转变执政理念,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前提;加强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保障;处理好党群关系和党政关系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一个政党,必须在经历了长期复杂的艰辛执政生涯的磨炼后,才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执政党。作为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其肩负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发展本国经济和协调社会关系。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发展经济和协调社会的能力,充分表明其作为执政党正在走向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沧桑巨变。推动国家变富强、人民变富裕、社会变和谐的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自身所处历史方位,在党的建设思维上,由革命党思维向执政党思维转变。在党的性质内涵上,由革命时期强调阶级性向建设时期突出先进性转变。在党的领导功能上,由革命时期强调斗争性向建设时期突出整合性转变。在党的建设环境上,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转变。概括起来说,由工人阶级传统意义的政党向现代化政党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撰写的《论党》在党的理论创新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是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作了更加系统、深刻的总结和阐发;二是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进行了论述。《论党》对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论述,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过时,其中的许多论述对于新世纪党的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保证,以整党整风为途径,并把党的各项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结合起来,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董必武和陈潭秋皆为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党的筹备、建立和发展时期,自始至终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诚,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党性品质,同时,他们也以党性教育为工作重点,进行革命的组织和宣传任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党性教育的典范。从董必武和陈潭秋革命合作机制视域,厘清两人党建过程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新时期密切党群和谐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深刻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