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解决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严重困难,朱德提出了独立自主发展边区经济的新方略,指导发展边区工业,首倡"军垦屯田"政策并领导开发南泥湾,对边区经济建设和革命胜利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1937年以后,随着党中央的到来和大量知识分子的涌入,陕甘宁边区农村的文化建设也逐步开展起来。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在边区农村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改造旧有民间艺术、创办文化娱乐设施,发展卫生运动、扫除封建迷信,不仅提高了边区村民的文化水平,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而且使村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研究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集市获得了巨大进步,对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工业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边区市场和运输业条件的改善,是边区集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私营商业获得了巨大进步,对边区经济、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工业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边区市场和运输业条件的改善,是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四大原因。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中后期,朱德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涉及到发展边区经济生产、军垦屯田、建立革命家务等方面。在与毛泽东共同指挥全国军事斗争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并领导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提出了南泥湾政策,为边区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实现丰衣足食作出了重大贡献。朱德抗日战争中后期的经济思想及其主张,对发展经济生产和扩大革命武装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私营商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持其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成为边区私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这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边区私营商业的发展,对于繁荣边区商品市场,配合公营商业保障边区军民的物资商品的供给,推动边区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掌握局部政权期间,以陕甘宁边区为“一切工作的试验区”,把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作为价值坐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法制,建设廉洁政府,倡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领导人民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社会改造运动,塑造和展示出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民主、廉洁、亲民、为民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主线.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主题.中共十八大报告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表达的对人民“幸福感”的关注,一方面反映着国民对幸福的深度思考和体味,另一方面体现着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新变化.民生期待备受重视,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民生投入持续加大.追求幸福的背后,彰显着民生建设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克服边区军民穿衣用布的困难,从边区原有十分落后而衰败的蚕桑丝织业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和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蚕桑丝织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边区蚕桑丝织业恢复和发展,适应了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成。为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谋求反腐倡廉建设新发展,创新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持惩治腐败力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树立纪检监察干部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发展农业是陕甘宁边区人民摆脱生存危机的必然选择。李富春在领导边区经济工作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带领广大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实践,具体举措有:积极鼓励动员,进行宣传教育;推行开荒种地,改进耕作方法;奖励劳动模范,支持生产竞赛等。总体来看,他在边区发展农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可概括为:发展农业须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发展农业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法;发展农业应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领导农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对推动当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社会建设思想不断发展和成熟,确立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思想内容。我们党提出的社会建设思想涉及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和加强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其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社会建设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前提、改善民生为重点、公平正义为原则、制度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社会建设中,从边区对抗日军人和抗属实施优待抚恤工作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适合边区战时实际的优待抚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边区对抗属和退伍残废军人的优待抚恤,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在陕甘宁边区的具体实施,是在促进边区社会建设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4.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贸易事业,陈云主张通过大力发展生产,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贸易自主权,建立健全对外贸易体制,加速了边区贸易经济的有效增长。调节价格保障边区贸易生产生活,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调节进出口价格,利用易货贸易稳定本外币兑换比率等。这些政策的实施缓和了边区财政紧张局面,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封锁,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支援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中国民生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强调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总结十八大以来民生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对化解当前我国民生困境、推进民生持续改善,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开始认真思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并提出具体的社会建设构想,包括:政治上始终代表、维护和争取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利;经济上反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剥削制度,维护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文化上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努力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民生的改善,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等。这些构想无疑对党后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基础教育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边区教育事业,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思想也经历过反复和曲折,对于教育“正规化”认识的深化就是一例。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逐步确立,边区教育越来越贴近、深入边区实际,新民主主义教育在纠偏中得到发展,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要抓好三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必须抓好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民生事业的基础.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服务.三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为经济较快平稳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一个祥和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党和政府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一以贯之,而且还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民生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祥和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