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忙 就是营养     
《当代党员》2014,(1):77-77
为我开车多年的永均法师问我:“有些人每天无所事事,为什么那么多病?我们每天忙碌不已,反而健康!”我随口回答他:“因为,忙,就是营养啊!’’回想起来,我的一生的确是因为“忙”,才少病少恼,身健心安。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穷人,他每天给人挑水以换取一点食品,他总怕自己死后升不了天堂,于是就去问一个修士:“我死后能进天堂吗?为什么我的担子总那么沉重,是不是上帝要惩罚我?”修士说了一句他没听懂的话,他摇了摇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3.
张向阳 《党课》2013,(10):58-59
每天早晨,踏着轻快的脚步,迎着温暖的阳光,微笑着走进机关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哼起歌儿;每天下午,结束一天的工作,披着灿烂的霞光回家时,我也会带着微笑。熟悉的同事问我:“你怎么一天到晚这么高兴?”我就会反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呢?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有时,也有人说我是傻高兴,可我想:生活其实很简单,人每天就应该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就是要简单工作、简单做人、简单生活。  相似文献   

4.
海文  晶晶 《学习导报》2008,(5):50-51
有人问我:为什么留在湖南? “因为我恋家!” 有人问我:为什么离开省羽毛球运动中心? 我说我没有离开,我一直在这里,因为这里有我的家! 家里有我的很多兄弟姐妹,有龚睿那、黄穗、鲍春来、郑波……  相似文献   

5.
海文  晶晶 《新湘评论》2008,(5):50-51
有人问我:为什么留在湖南? “因为我恋家!” 有人问我:为什么离开省羽毛球运动中心? 我说我没有离开,我一直在这里,因为这里有我的家! 家里有我的很多兄弟姐妹,有龚睿那、黄穗、鲍春来、郑波……  相似文献   

6.
商人坐在海边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渔夫划着船靠岸,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商人先是对渔夫才一会儿工夫就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又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些鱼?渔夫不以为然:这些已经足够养活我一家人啦!商人又问:那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干什么?渔夫答: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务鱼.  相似文献   

7.
曾晖 《廉政瞭望》2013,(5):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  相似文献   

8.
当我舟车劳顿赶回家时.我妈说的第一句话竟是:“野孩子终于回家了。”妈说:“回来工作吧。和妈妈住在一起.每天下班都有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好不好?”我说:“不。我现在在贵州挺好的!”妈说:“你回答也太直接了吧。”我给妈妈看我一年来在贵州拍的照片.给她放宣传贵州的碟片《多彩贵州》来看。妈不时指着电脑大叫:“噢。这就是黄果树瀑布啊?真够壮观的!”  相似文献   

9.
刘建明 《党课》2013,(6):71-72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倡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显然,这种“每日四问”与春秋时期曾子坚持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充分体现了其可贵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1):80-80
议会大厅 甲:“为什么议会大厅都是圆的?”乙:“你在哪儿见过方的杂技场?”反对与主张甲:“你对父母包办婚姻有何看法?”乙:“我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主张父母包办婚事。”  相似文献   

11.
1956年。上海刘鸿生企业全部公私合营后,有朋友问刘鸿生:“你舍得不舍得?”刘笑着说:“讲老实活、作为一个资本家,我有点舍不得。但是,话得说回来;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我又舍得。”他说:“资本家有两个舍不得。一个是权,一个是利”。“权是资本家的命根子。有了这个权,资本家就可以指挥一切,命令一切。我的一生,就是事握企业大权的一生,决定刘氏企业命运的一生。”“可是,现在我已年近古稀,身体多病。”“我不应该继续掌权。”“现在公私合营了。可以由国家派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掌握大权,不是更好吗?”“所谓利,就资本家…  相似文献   

12.
1986年3月,在讨论我入党的支部会上,有一位老党员问我:“为什么要入党?”  相似文献   

13.
刘霄 《廉政瞭望》2014,(8):12-12
下决心杀人是什么样的感觉?可能这个问题比杀自己的母亲要好回答一点。有人问“杀母亲后再自杀,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杨九同答说:“我不想活了,但我死了我妈也没人照顾.所以就那样了。”这是带着瘫痪母亲,去东莞打工的杨九在弑母未遂后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一整年,我都在纠结两个问题:我能否成为一个媒体人?以及,我该如何变成一个称职的媒体人?4月起。我开始在某媒体实习。实习机会来自一次偶然的简历投递。在那以前,我以为像我这样的专业背景是不可能受到媒体青睐的。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总是问我,为什么你不去做律师,要做新闻?“是这样,其实我不喜欢做律师。”“那你为什么学了6年法律?”“……好吧,我承认,比起操作规则来说,我更喜欢挑战规则。”  相似文献   

15.
让孩子“多看电视还是多看书”?家长肯定作答:多看书!而笔者认为答案的本质并不在于简单的“多”与“少”:有家长求助老师,问:“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喜爱读书?”还有的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能自愿自觉地少看电视,而让爱看书成为习惯,成为自然?”“阅读,怎样才能由梦想走进‘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画家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画家回答:“画狗和马最困难。”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画家说:“画鬼怪最容易。”齐王不解:“为什么?”画家解释:“因为狗和马人人熟知,每天都能看到。如果你画得不像,人家很快就会发现。而鬼怪一类的东西,从来就没有人见过。所以你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相似文献   

17.
张志政  马树刚 《党课》2014,(3):41-48
教学对象:军队中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教学时间:1.5小时。 【为什么要上这样一节党课】 前几天有位转业战友感叹:“当了十几年兵,转业安家费还不如人家几个月的收入,部队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主持人)反问:“以你的军旅历程,这辈子还有什么苦不能吃、有什么地方倒下来不能睡、有什么难事让你害十白、有什么能让你屈服?”  相似文献   

18.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57-57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9.
陈鲁民 《奋斗》2007,(5):62-63
作家冷夏在《霍英东全传》中,记录了她与霍英东先生的有趣对话。作家问:“你从商已有半个世纪.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应该有个自我评价。假如人生满分是100分.那你给自己打多少分?”霍英东连想也没想就冲口而出:“不止100分.起码100多分。”他沉吟片刻,解释说:“为什么给自己打100多分.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不单只是自己赚钱.还帮别人赚钱。  相似文献   

20.
有的人问我:“中国文化能够领先世界几千年,究竟有什么特点?”也有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汉朝、唐朝能领先于世界?”类似的说法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项严肃的研究成果可以支持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