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山东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学术研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有深度的建设性的研讨。 一、关于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说。这个学说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主政治目标;(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3)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标准;(4)关于保持政治稳定的重大意义;(5)关于民主化与法制化的辩证统一;(6)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7)关于通过制度建设反对官僚主义;(8)关于“一国两制”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思想。 一些学者指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是:(1)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注重社会主义民主的本土化建设;(2)把制度问题提到根本性、全局性高度,致力于开辟由“人治”社会走向“法制”,社会的道路;(3)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韩静雅  李昶罕 《世纪桥》2012,(17):134-13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速度和后果。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只有赢得农民的支持,才能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只有实现了农民现代化,中国社会现代化才可能最终实现。而走向城市,则是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如何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由经济市场化走向经济现代化的步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探索和解决这一历史课题,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水平。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一)关于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的选择,深刻地决定着改革的内涵和进程。十…  相似文献   

4.
李莉 《学习论坛》2004,20(12):52-54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逐渐富裕 ,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除原有的工人、农民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一个阶层之外 ,新生了六个阶层。他们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而产生 ,并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单一结构走向多个层次。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他们表现出的较为温和的政治态度有利于执政党对社会进行政治资源整合 ,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 ,在参与政治的愿望、热情和行动上促进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并在我国构建现代社会结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目标,进一步拓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进一步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如下历史演进过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到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再走向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均衡发展。在此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发展的辩证思想。面对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邓小平肯定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也必然是高速度的,他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思想,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目标调整到切实可行;同时,高速度不是匀速前进,而是波浪式向前发展,要争取若干个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邓小平提出一个大政策,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区域发展步骤上,他逐步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问,我国国民收入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在新的起点上,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均衡与非均衡关系的辩证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他提出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并大大推动着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健康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们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这将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百年不动摇.在此背景下,研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理论热浪滚滚.本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的社会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全面发展思想 ,其基本轮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进步。为此 ,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实际 ,确立了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并指出了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研究邓小平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 ,对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对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 ,对应用科学的发展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本刊评论员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人们都在观察中国的走向,关注着我们党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全中国人民面前,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对此,全党同志已有了十分明确的共识,这就是江泽民总书记于5月29日在中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全面发展思想,其基本轮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进步。为此,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实际,确立了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并指出了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研究邓小平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对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应用科学的发展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和挑战。邓小平认为 ,在当代中国只有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前提 ,才能真正推进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这是因为 :第一 ,中国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现实基础上的创造。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 ,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带领人民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巨大成就 ,为走向现代化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这是我们迈向新的现代化目标的基点。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开放的,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民族性特征领略邓小平文化顺应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走向、代表和引导一个伟大民族新思维的宽广眼界与恢宏气度先进文化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看,正是人们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文化建设始终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和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当今全球化形势,以中国文化发展特点为基础,走出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张乐岭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张乐岭举世公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与发展,是与邓小平的名字紧密相联的。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处于极端困难的情...  相似文献   

15.
马雅伦 《党史博采》2006,2(12):54-55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开放的,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民族性特征。领略邓小平文化顺应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走向、代表和引导一个伟大民族新思维的宽广眼界与恢宏气度。先进文化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看,正是人们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文化建设始终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和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当今全球化形势,以中国文化发展特点为基础,走出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党建》1996,(Z1)
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下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邓小平提出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目标中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是邓小平的重要思想。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这次研讨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从多学科、多方面、多视角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涉及问题较多,特别是对热点问题探讨较为深入。归纳起来,主要研讨了以下问题: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问题。有的同志讲,一个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十多年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了,形成了,并且正在继续向前发展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写着"毛泽东思想",写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举起这样一面新的旗帜,就是举起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21世担的伟大旗帜,或者说是举起一面引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场新的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旗帜。有的同志深刻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并引用了一些历史资料。认为邓小平同志具备"出将入相"的治军、治国、治党的卓越才能,具备有胆识、有魄力、有度量,统揽全局、举重若轻的领袖品格。事实上在"文化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呕心沥血,深谋远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邓小平党建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发展了毛泽东党建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探讨邓小平党建理论,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必将坚定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再创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的信心与决心。邓小平同志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执政地位和改革开放的新考验,对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早在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就严肃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共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拓展,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现代意义的中国公民社会正悄然兴起。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的公民社会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趋势是走向和谐——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