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透视种种腐败案件,可以发现由关系网造成的腐败现象十分突出,这些关系网不但保护腐败分子而且也让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失去信心。本文通过分析领导干部关系网的结构及其行事准则,试图找出领导关系网发生异化的原因,最后建议通过建设新的“官德文化”来防止关系网的异化,并使之成为反腐败的第二条防线。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熠熠发光的革命建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清除自身腐败的成长壮大的发展史。新时期以来,反腐倡廉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即使是如陈希同、成克杰这样的“高官”,也依法处置,毫不手软,足见中央反腐败决心之坚、力度之大。腐败现象、腐败分子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要具备产生的条件,腐败现象、腐败分子就会不断产生、滋长、蔓延。党只有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查处腐败现象,惩治腐败分子,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但这毕竟只有“治标”的性质。只有预防腐败,消减腐败所赖以滋生的社会条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  相似文献   

3.
吴勤  张国义 《党风建设》2002,(12):13-13
说起反腐败,一般人都认为那是纪检监察机关等一些专职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其实,反对腐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在保证自己不腐败的基础上,积极监督和揭发腐败现象,坚决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在全社会各层面形成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环境,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还能滋生蔓延、肆意横行吗?因此说,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6)
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极大地疏离了党群、干群关系,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重拳反腐,一批腐败分子相继落马,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肃贪的决心,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执政合法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反腐败形势还非常严峻,反腐败工作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执政党必须加大反腐败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遏制腐败势头,直至最终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才能赢得民心,不断巩固自身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司马龙 《新长征》2008,(3):64-64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相继“落马”,群众拍手称快。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在种种权钱直接交易的腐败现象之外,一种被人们称为“优雅式腐败”的现象正悄然蔓延,逍遥自在,无所顾忌。  相似文献   

6.
一、腐败分子的级别越来越高。腐败分子的级别从市地级发展到省部级高官。2000年起,就有国家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国家海关总署原副署长王乐毅、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湖北省原省长张国光、辽宁省法院原院长田凤歧等违纪违法官员。这些官员大权在握,是公众人物,影响力大,对社会有极大的破坏力,他们腐败的严重性在于直接动摇了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二、腐败数额越来越大。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受贿1000万余元,有人计算过,他仅在1997年到2001年被“两规”前,日受贿6000元,一天的灰色收入相当于副省长3个半月的工资。这些还不算他违法批地…  相似文献   

7.
腐败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实中的各种腐败现象严重侵犯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坏着党的形象,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容轻视。如何制约腐败的滋生蔓延,有效地惩治腐败,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在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这是共产党人对待腐败的态度,更是共产党人反腐败的决心。党和国家正在设法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本文谨从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惩治措施等方面做一些粗浅探…  相似文献   

8.
“一把手”腐败的案件具有腐败分子位子高、权利大、案情重、处理难、影响面广等特点,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要有效遏制“一把手”腐败,必须创新体制、强化监督、加强法制、修好为政之德。  相似文献   

9.
反对腐败,事关党心、民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只有坚决铲除腐败,才能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使社会的稳定获得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而要彻底铲除腐败,必须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坚持标本兼治,既要狠抓治标,又要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产生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消极腐败现象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惩治,党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江总书记在这里明确指出了腐败现象的危害性、严重性,并表明了遏制腐败的决心。就目前如何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腐败分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蛀虫,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健康肌体上的脓疮,人民群众憎恨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具体到某个腐败分子,一些人也许和他有瓜葛牵连,当他的腐败行为败露之时,往往为了同情,为其说话,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认为腐败分子还是有“本事”的。 可以肯定地说,凡腐败分子的“本事”,都不是真本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目前 ,中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许多腐败分子不再是独来独往 ,团伙违法乱纪的集体腐败现象正在悄然蔓延。在查处案件中 ,往往挖出一个带出一窝。集体腐败的上升和蔓延势头已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危害性。所谓集体腐败 ,是指多人乃至团体合谋违纪违法、中饱私囊的腐败行为。其腐败主体不再是“单兵作战”的个人 ,而是“利益均沾”的集合体。它已经突破了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种种表现 ,又生出新的病症。集体腐败现象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的表现形式。集体截留 ,设小金库这种“偷梁换柱 ,移花接木”的集体腐败行为 ,往往打着为集体谋…  相似文献   

13.
“查”与“处”□戴雪莲这里所说的“查”与“处”,是指对腐败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在全国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查处”这把利剑已经把一批腐败分子砍下马来,送上了审判台。因此,腐败分子对“查处”闻风丧胆,而人民群众则对“查处”拍手称快。近年来,有的地方或部门把...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与腐败分子最直接、最激烈的较量,是震慑腐败分子、遏制腐败现象、实现中央确定的反腐败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反腐败工作是否深入、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惩治腐败,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了平稳、健康、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并正在逐步从侧重…  相似文献   

15.
茆永茂 《党风建设》2002,(12):18-19
腐败“托儿”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寻租行为的“中间人”,他们穿梭于腐败交易的双方之间,为其牵线搭桥,帮其完成肮脏交易。虽然腐败的根子在贪官污吏自身,少数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是其自身贪婪所致,但是,腐败“托儿”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中确实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群众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其指意再明确不过了:腐败现象危害极大,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性社会危害的程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与死、存与亡的问题。要遏制腐败,最主要的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相似文献   

17.
黄力 《党课》2007,(3):78-80
随着党和政府打击腐败越来越严厉,当前的腐败现象出现了越来越隐蔽化的趋势。但由于治本的措施尚未落实到位,一些制度的缺陷依然存在,于是权力期权化这种腐败的新形式应运而生了。所谓的“权力期权化”,就是腐败分子不再是当即攫取利益,而是等多年以后,甚至退休以后,再连本带利地收取好处。这种行为,其本质是权力的“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这种期权化腐败,对我们的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性:由于其欺骗性,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由于其后发性,导致国家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很难追回;由于其隐蔽性,很容易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形成诱惑,造成腐败泛滥。  相似文献   

18.
提高腐败成本:遏制权力腐败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反腐败方面花费的精力不小 ,每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的数量也不少 ,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奢侈浪费、卖官鬻爵、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却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甚至在一些地方或行业还呈滋长蔓延之势。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击的广度和力度不够 ,致使腐败的风险和成本远远小于腐败的收益 ,对腐败分子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以致使腐败分子“前腐后继” ,腐败现象愈加严重。“舞弊者得利 ,则效仿者至 ;舞弊者受罚 ,则接踵者绝。”因此 ,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教育与打击两手抓” ,在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19.
王春 《廉政瞭望》2006,(1):39-41
说起人民群众憎恨的腐败分子,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多是一些位高权重之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在不知不觉充当着“巨贪”的角色,他们在“不动声色”中完成了腐败行为,就像上文所述,一名普普通通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阳光下,生命肌体才能健康成长:生活在阳光下,社会肌体才能协调运转;没有阳光,生命肌体就会霉变;没有阳光,社会肌体就会腐败。阳光可以消除一切腐败的滋长。腐败正是在缺少阳光的黑暗角落里生长的东西,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目光汇聚在一起,就是明亮的太阳。拆除一切遮盖,让所有的活动都置于这样的“阳光”“之下,腐败现象才会得以根本遏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将党和政府的活动尽可能向全社会公开,让人们生活在透明的阳光里,这既是人民当家做主人的切实体现,也是减少党和政府的失误、消除各种腐败现象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