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在探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从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两个方面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恩格斯肯定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认为人既是社会动物,也是自然存在物,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不能孤立地  相似文献   

2.
章清 《新湘评论》2010,(9):61-61
恩格斯在探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从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两个方面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恩格斯肯定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认为人既是社会动物,也是自然存在物,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不能孤立地就人或自然来考虑,而要从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两方面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是通过劳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制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地之一。没有对马克思关于自然概念的正确理解,也就没有对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理论原则的正确理解。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的概念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作一初步探讨。一、自然概念的三重含义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自然就是整个宇宙。它是包括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环境等的总体性范畴。在这种意义上讲,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历史也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马克思曾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批判了黑格尔把自然界作为观念的异在形式和从唯心主义抽象的思辨转向感性的自然界这种过渡所作的虚幻描述,得出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根本意义不仅在于为其提供了视角和论域。而且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之所在。简而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社会历史性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解释原则,从静态上看其基本点在于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不可分割性中来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从动态上看其基本点在于从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来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李桂花 《探索》2011,(2):153-158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视域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从存在论的角度看——由于"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敬畏自然、依赖自然";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由于"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支配自然、改造自然";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由于"被认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需要与满足的关系",也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是"善待自然、呵护自然"。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与把握这一内涵,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之后,就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分化的产物,既依存于自然,又改造和享用自然;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既与自然同一,又作为主体力量,与自然相对立。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涵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从哲学层面上理解,需要从三层涵义来把握。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不断地增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同代人来讲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代际人来讲就是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具有同一性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劳动改变人本身,同时,人的实践活动也要受到自然的制约。否则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我们不要过分…  相似文献   

8.
李素萍  李杨 《学习论坛》2009,25(8):56-58
自然界对人来说,是人存在的基础,自然界是人的生活资料的源泉,人类不仅与自然类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更多的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界.我们应该与自然界建立友好的相互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深入探讨与思考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把理论与我国引进外资的实际相结合,寻找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生态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生态思想理论发端于两个有关实践的关键性概念,一是“对象性活动”概念,二是“物质变换”概念。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同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服从资本统治的逻辑是造成人与自然对抗关系的真正社会根源;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马克思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发展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世界观这个最根本的理论视点展开对人类历史及发展模式深邃解读的全新发展观。它强调首先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通过控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在使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当下我们倡导、践行“低碳”理念,既是对生存发展困境反思批判后的现实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更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三个维度推进社会全面性、协调性、有机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初秀英 《理论学刊》2007,1(4):51-57
马克思自然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始终把人、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认为人作为相对于自然来说的主体性存在,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目的,又是惟一可以依靠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能动的调控者。生态取向正是马克思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现实依归。马克思认为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条件,同时他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并指出随着生产关系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控制,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并不因为主张以人为本而陷入反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反,它避免了生态中心主义因主张消极适应自然而陷入生态保护的空想误区,从而在更现实、更科学的基础上体现了自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古典哲学从黑格尔开始,把人与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自然向人生成.也蕴涵了人向自然的生成,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凸显出人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提出的"人化的自然"的观念是西方自然观的一个重大突破,进而到恩格斯的著作中,这一观念真正把人与自然辩证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创新性运用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恩格斯针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森林,从而使其变成不毛之地的教训,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制度障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界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和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伦理的主要内容有:“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的发展是人的有机身体与无机身体的共同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真正统一.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挖掘和整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思想,彰显其当代价值,对于破解当前中国存在的发展难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应对风险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对于努力推动绿色发展,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类作为改造自然界的特殊存在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正确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演进的轨迹,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根据不同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可将已知的人类文明分成四种形态:人类敬畏自然的原始渔猎文明;人类初步开发自然的农业文明;人类主导自然的工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梳理四种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促进人类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吸收当时科技成果和先进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财富。其大自然观主要有:一是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二是人在自然界具有双重地位;三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四是提出“两大变革”的历史任务;五是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改革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主义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自然首先是指自然而然的原则,其后具有自然界的含义。道家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是自然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的立场来看待自然,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共存,人与自然本质同源,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反对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对矫正现代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弊病有重要意义,对当代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生态文明、建构环境伦理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异化史观出发,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为三种状态,即没有异化的本真状态、异化状态和扬弃异化后的状态、在青年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是统一的,即人通过劳动将自然作为自己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无机的身体与人的活动相统一;但是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使得人与自然相异化,自然不仅成为与人相分离的存在,而且成为统治人的外在力量;共产主义作为对异化的积极扬弃则实现了人与自然本真关系的复归,这一复归最终解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在人重新成为社会的人的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统一,因此,马克思认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而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0.
王晓红 《求实》2013,(2):26-30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存在前提论、实践活动论、异化自然论、人化自然论。对手稿中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