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并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十分重要的论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通过对物的占有而相互之间发生的生产关系。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认识的所有制基本形式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此外还有由它们所派生出来的各种混合所有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由人们对生产资料在不同范围内、不同程度上的共同占有而发生的生产关系,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比重也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在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党的十五大在一些人们以往认识很不一致并且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突破。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了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二,确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  相似文献   

2.
杨峰 《求实》2006,25(12):14-17
马克思认为,法律建立在所有权的基础上并表现所有权,所有权是经济关系的产物,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马克思通过对土地所有权、资本所有权、地租、利息的分析,区分了占有和所有的概念,认为所有权可以与占有分离。马克思的“所有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所有权是指一组而不是某一单个的权利,包括了归属权(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狭义的所有权是指单一的归属权,同时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可以分离和重组。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强调所有权的经济属性,并认为所有权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马克思所有权理论对我国国企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我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一)阶级划分的标准。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划分阶级应当继续坚持列宁的标准。也就是说,阶级划分应当根据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获得收入的方式和多寡,而其中主要是看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实现了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消除了基于私有制基础上的“一个集团可以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的现象,但是,列宁关于阶级定义中的其他特征仍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调整的“新”观点认为,马恩原来在《共产党宣言》中是主张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实行生产资料国有的,后来,认识到任何形式的现代国家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在国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工人仍然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资本关系被推到了顶点,所以,对他们的所有制理论做了“重大调整”和“修改”,得到新的结论,即国有应让位于生产资料“社会直接占有”,“也是个人的直接占有”。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完全误解了马恩的原意。“新”观点认为马恩对所有制理论做了“重大调整”和“修改”,其依据是《宣言》的这个论断:“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总和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核心,并因此成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基础。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也是带根本性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确定适当的所有制结构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选择取决于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反过来又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已往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积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微观实现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有一种观点,把探索公有制形式同坚持公有制性质割裂开来,认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与所有制性质无关,国有企业不管采取何种所有制形式都不会影响所有制性质。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所有制同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所有制,一般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即通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围绕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人们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所有权应当归国家,占有、支配、使用权应交给企业,即实行“四权分离”。主张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历史上就存在过“四权分离”的状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四权”也应分离,这样才能既坚持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调动企业的积  相似文献   

8.
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历史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由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决定收入分配.这两种解说,都得不到逻辑和历史实践的充分支持.本文从各种生产要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出发,依次证明,无论生产处在何种历史阶段,个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唯一的历史依据.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个人拥有共同生产资料支配权的收入形式,简称个人所有制的收入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广义的包括按劳分配,当它与按劳分配并列存在时,则狭义地指个人对生产资料私有权的收入形式,简称为私人所有制的收入形式.  相似文献   

9.
所有制是指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由谁占有、由谁支配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地主或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全民占有和支配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权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是由法律确认和保护的人们对物质资料首先是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私有制形式的所有权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地主或资本家所有;公有制形式的所有权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全民所有。所有权是一个具有排他性和完整性特征的概念,如果所有权的排他性和完整性失效,所有权的权益就…  相似文献   

10.
在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所有权与整体产权能否协调,这是人们研究公有制形式时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公有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在这里提出的既“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又要“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人们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对其中“个人所有制”的内涵有不同认识。笔者以为,其实这个命题正是建立在对个人所有制的属性的正确理解,以及对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的统一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它意味着,这种“个人所有制”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的广大劳动者(必然是人口的绝大多数)拥有明晰权益的个人所有制;它也意味着,理想的公有制是一种将个体权益和公共权益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十五大报告对公有制含义的阐述,既继承了经典作家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基本理论观点,又准确地把握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公有制问题的精髓,第三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那么,党的十五大为什么要对公有制含义重新界定呢?首先,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公有制含义的狭隘理解。众所周知,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简称。从渊源上说,作为社会主义标志的一种财产的所有制形式,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先提出来的,是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相对立的所有制形式。由于缺乏对资本主义的历  相似文献   

12.
“混合所有制经济”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菲 《前线》2014,(7):34-36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备受关注,各种解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各种声音又不同程度地对呼之欲出的新一轮企业产权改革施以影响。有六个核心和焦点问题值得关注。其一,对混合所有制存在两种理解当前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以是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融合,也可以是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的融合,或者是私营资本与外国资本的融合;狭义的理解则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为公有资本与  相似文献   

13.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指出:“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和文化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条件的人作奴隶。”毛泽东指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和《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中提出,由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发达国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他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本质上是第一次浪潮和第二次浪潮的问题。左派的一切分析都从所有制着手,这是马克思主义所念念不忘的;它在一百年前还有用,现在却越来越不切实际了”。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社会主义的长期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转变,即从早期坚持由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发展为后来主张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从而认为国家占有生产资料依然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而只有通过股份所有制、托拉斯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三个阶段的自然过渡以后,才能进入以社会直接占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中国目前正在从国家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转化。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随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厂长负责制,微观经济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企业扩权,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实践,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企业厂长,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的身份问题。这个问题,正在引起经济理论界的关注、思考和热烈讨论。企业厂长的身份问题,实质上就是厂长对谁负责,代表谁的利益的问题。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及企业的性质和地位出发来进行考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是私人占有,企业是资本家个人或集团的财产,是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厂长(经理)受雇于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对企业进行管理。因  相似文献   

17.
正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实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受这一理论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我们对基本国情认识不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什么阶段等基本问题总是缺乏正确认识,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搞"穷过渡",致使所有制关系政策出现了偏差,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它可以体现为共同致富的的原则,可以广泛地吸收社会分流资金,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更好地贯彻劳动者民主管理的要求,能够比较好地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而且,集体所有制企业还在自负盈亏,自我约束,适应城乡市场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有着全民所有制经济不可替代的特点。然而集体所有制经济又不同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它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化的范围和程度不同,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资料还不是全社会的财产,而只是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只限于一个集体单位内部,而在不同的各个集体之间,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又存在着不平等,有些集体经济单位占有的生产资料多些好些,另一些集体经济单位占有的生产资料少些差些;这样,在不同生产力水平的集体经济中,在劳动支出相同的情况下,所获劳动产品和劳动收入就会产生差别。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核心工程,是当前改革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被称为经济转轨的尖端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纲领时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指明了方向。一、过分单一的所有制形成的原因及其严重的后果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界有些同志认为,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界定,改变了原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地位,这涉及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也涉及到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十五大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界定。下面谈点个人认识。一、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理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所有制改革,它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原理,重新构建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所有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