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卓斐 《理论学刊》2004,(9):117-119
萨特的美学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均以人的自由为旨归。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萨特的哲学“自由”观先后历经本体论和实践论两个阶段,其美学思想也相应地由以“想象”为核心的现象学美学理论向以“介入”为核心的艺术社会功能理论演变。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中,自由哲学及其行为选择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话题。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随着经济利益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日渐形成,拥有不同经济利益和教育水平的社会群体有着相应的自由观和行为选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哲学对萨特的自由哲学进行了分析批判,澄清目前我国公众对"自由"的模糊认识,从而有效地校正人们在自由问题上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3.
萨特虚无哲学认为,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存在,是虚无化自在存在的自为存在,人基于此拥有了自由的可能性,而自由承担的道德责任是自由选择的价值取向。他基于虚无观塑造的人物形象,直面人的本质存在和从虚无发展起来的情感渴求,获得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意义。虚无与自由、审美的内在相关性使萨特哲学具有超现实的乐观主义精神,给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新哲学是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因此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也要在这种新哲学的运思中解读。在马克思看来,“自由”的内涵并不只是不牵累于他物,它也在于实践着的人的功过自承。人类正是在对自由的人文价值意义的探求中用自己的独特性存在方式——实践的对象性活动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自由问题上大做文章,制造混乱。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清除自由观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及其不良影响,这对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和平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和客体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历史性出发,在强调实践的基础上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从而科学地在主体通向客体的道路上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实践。承认实践与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其他哲学派别的自由观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相统一的产物。马克思强调指  相似文献   

6.
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只有经过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找到认识存在问题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讨论人的存在问题必须先于关于一般存在的问题。也许正好相反。因为从原始意义说,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般存在者存在,即使是人成为本质自我的存在,他仍然以一般存在者的这种先在的存在形式作为自在的根据。如果否认这一点,那么认识人的存在又与存在问题有何关系呢?似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萨特提出了著名的存在主义命题:存在先于本质。因此,我们准备沿着一般存在者存在的性质、人的存在、主体的存在及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等这样的思路展开我们的讨论。其实,这样做的一个最基本的理由就是,我们尚不能像伟大的思想家那样“思”:追问“存在”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8.
盖立涛 《唯实》2010,(5):51-54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却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9.
董小玉 《探索》2001,(6):67-70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曾宣称"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分为精神探索的三步曲即以人的"自由观"为基石,开始寻找自我;然后从人的"异化观"中发现人已失去自我;第三步就是在人的"价值观"中进一步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10.
杨恒均 《廉政瞭望》2011,(13):66-66
在“父母”与“正义”之间,你如何选择?大多数朋友几乎是脱口而出:当然是父母。这令人欣慰,尤其是在我们刚过完了5月的母亲节、6月的父亲节后。这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人的哲学与道德、萆命与改良、暴力与非暴力的问题,也是让加缪与萨特最终决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俞吾金撰文指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情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然而,在马克思哲学的传播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维度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起来了。主要是通过三种不同的理解模式被遮蔽起来的:第一,认为马克思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以致谁要谈论人文关怀,谁就是在曲解或非难马克思哲学。第二,认为马克思哲学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这种“科学论”解释只强调  相似文献   

12.
哲学,也被称为所有科学的科学。对哲学的态度,我的感情很微妙,仿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当我捧起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心中的神圣感与畏惧感也油然而生。此书的作者,大名鼎鼎的中国哲学家冯友兰,他以深入浅出的言语,让人一读之后,欲罢不能。大师在首章“中国哲学的精神”中提道:“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循循教导的正是“道”与“德”。哲学在中  相似文献   

13.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自由作出了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他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的"本体论证明"出发,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为的存在".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各种"决定论"之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自由观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哲学指导意义,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介入,对现实政治关系残酷性的揭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政府主义取向."自为的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纯粹意识,只存在于个体"自为"结构中,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道德"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理论文萃     
《新长征》2005,(19)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赵风岐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撰文认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在提法上和含义上均有新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原则引入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确定下来,又把为  相似文献   

15.
鞠德峰 《理论学刊》2002,40(6):87-91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最终遭到了“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路径是以人类实践不断生成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为立足点 ,以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为目的 ,强调真正的哲学提问和解答应当是人类实践地改造世界的现实回声。“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鲜明特质 ,并且对当代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理论界进行拨乱反正的时候,有人在哲学问题上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即“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哲学解放的迫切任务和基本课题。”据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说:“被马克思所发现的、获得了科学形态的‘人’又从我们的哲学著作中销声匿迹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强调人的理性的发展,更为突出的是强调人的身体和思想的自由,不受拘束。这一思想在后世的发展中形成两股潮流,一是强调对于人的理性的培养,二是强调人的身心自由发展,而这两者的结合恰恰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因此,文章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出现的哲学基础、其内涵以及在后世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其对我国现代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1900—2002)作为现代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哲学诠释学为中心探究人类的理解问题,而语言问题实际上是伽达默尔所建立的哲学诠释学的中心问题。他强调自己探究的是“人的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的问题。”他说:“借用康德的话来说,我们是在探究:理解怎样得以可能?”因此,他从语言这一中心出发,强调“对话”的意义及其在语言中所反映的关系和真理的显现,试图以此恢复单纯以现代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的精神科学自身探索真理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9)
哲学在任何意义上,其核心都是人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人作为主体,一切都围绕其展开,无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还是人与自然,都脱离不开人的主导作用,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马克思一生都在探讨人的本质问题,足以看出他对人的本质问题持以高度关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执着探索植根于他对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畅想也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实践关照,不仅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还真正意义上打造了一个兼容并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让-保罗·萨特 (1905—1980)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和社会活动家。1964年因《词语》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以“拒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被拒绝。他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也是为中国青年带来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他的名言是:“以行动来承担义务而不是言词。”主要著作有《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恶心》、《自由之路三部曲》等。 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杰出的散文作者。他的思想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