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山西政报》2007,(6):58-59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纺织行业健康发展.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管好用好相关专项扶持资金,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促进我国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的通知》(财企[2006]227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徐缨 《群众》2013,(10):14-15
改革升放30多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非公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取得厂长足进步。江苏民营文化企业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力量。以江苏常州为例,目前全市共有8500多家文化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成为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徐缨 《群众》2011,(6):60-61
民生的改善,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上的改善。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文化需求进入快速增加期;到达或接近7000美元时,这种需求将进一步放大,进入“井喷期”。对于人均GDP已经超过12000美元的常州来说,精神愉悦、文化满足与物质富足已成为当代民生不可或缺的三个支点,如何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推进文化民生幸福,常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经营学习     
到常州考察学习型企业归来,感受颇深。常州富商车建新说,我非常欢迎大家到红星美凯龙公司来,不是向大家介绍家具产品,而是向大家“贩卖”学习。每介绍一次学习,我都感到是红星美誉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群众》2006,(10):60-61
多年来,常州供电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努力挖掘、激活员工身上的文化力量,使国家电网公司的先进理念在常州公司落地生根,不断总结、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文化培育和提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化精神的培育和文化形象的提升。文化精神是文化形象的核心,文化形象是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为了体现文化精神而塑造出来的形象。企业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通过特定的文化形象逐渐为消费者所认知和接受,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占有份额,成为确立和巩固企业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7.
王招宇 《前进》2008,(1):49-51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是文化市场的主体,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企业,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俞启炜 《台声》2001,(1):19-20
1999年初,江苏省政府组织全省80余个省级以上的开发区进行综合考评,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总分85.94一举夺魁,这标志着成立8年的开发区已度过艰难创业期,步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轨道。区位优势明显  1995年5月,常州市政府决定在原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上成立常州新区。新区下辖三井、龙虎塘、新桥、百丈、圩塘等5个乡镇及河海街道,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15万。该区地处常州城北,紧靠沪宁高速公路和常州新港,常州机场及火车站也都相去不远,水陆空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迄今,落户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及港澳台资企业达7…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表明,创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贯彻十六大的精神,北京、上海、青岛、常州等地都在积极创建学习型城市,许多企业、单位在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徐缨 《群众》2009,(9):13-15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历来重文兴教,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建国60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近几年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市62个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3838家文化企业正在蓬勃发展,9大文化产业群正在加紧集聚,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势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初恋:邂逅白马王子一个土生土长的常州姑娘, 一个英俊潇洒的台南小伙。1998年,常州姑娘周霞在台资企业大茂车灯厂做生产管理人员。而这个台南小伙郭振忠已随光阳摩托从台湾来到常州并创立了常州电气兴业热处理公司。郭振忠和大茂的经理同是台南市老乡,时常往来,认识了很多大茂员工。  相似文献   

12.
朱传昶 《研究与交流》2006,(1):12-13,21
一、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对创建一流队伍的重要作用 从建厂起,厂政研会就紧密结合实际,深人调研,作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理论探讨,从而更加深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本管理的认识,进而不断完善工厂的治厂方针、质量方针和企业精神。我们的治厂方针即定为“以人为本,从严治厂,  相似文献   

13.
俞启炜  沙蓬 《台声》2002,(3):26-28
接受笔者采访的是位长者,身着黑色茄克衫,脚穿黑色旧皮鞋,身体硬朗,面容慈祥,看上去如同普通退休工人一般。不知底细的人,很难猜想到他是一位在常州拥有两家企业,总投资达2800万美元的台商。他,便是常州“长霖”、“丰霖”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周炳林先生。成功的事业周炳林先生是90年代初来到大陆的,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常州新区圩塘镇作为投资地点,并征地197亩筹建工厂。1994年1月17日,总投资2208万美元的常州长霖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开业,周炳林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小儿子周…  相似文献   

14.
徐缨 《时事报告》2012,(5):41-43
江苏常州,史称“龙城”,素有“季子故里,诚信常州”的美誉,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工业城市。3000年吴文化的绵延发展,造就了常州人尚德守义、崇文重教的优良品格。近年来,常州市广泛建设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为企业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升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2005年武汉铁路局成立伊始,就立足弘扬“火车头”精神,统一员工思想,整合文化理念,营造新的武铁精神,建设新的武铁企业文化,为展示武铁新形象,促进中部崛起提供可靠的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统一战线》2013,(1):10-10
江苏省工商联、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吴跃农撰文说,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激励。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以十八大精神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是民营跨国公司和品牌技术的走出去,必须文化精神的走出去,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去”,“走上去”,发挥我们影响世界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新平 《前进》2012,(4):34-3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纲领性安排。企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撑。2011年,经过广泛的意见征集和反复地总结提炼,太钢对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进行了调整和修订,确立了以企业使命、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这次文化理念的调整,对于太钢实现“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从其结构看,由表及里依次表现为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我们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采取切实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与交流》2005,(6):39-39
十五期间以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纺织行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了基础作用。2001—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约3170亿元,使高档纺织品服装比重提高,其中面料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85%以上,服装质量达到高档品牌的比重已提高到25—30%,表现出纺织行业在国际产业布局调整中实力增强。今年1—9月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63.43亿元,自筹资金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76%,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