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学国 《政策》2009,(9):59-60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城乡劳动保障一体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成果,是当前劳动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保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越发密切.劳动保障服务对象由相对集中变为绝对分散。社会保险由国有企业参保为主体向民营经济、个体工商业户参保转变.就业和再就业由企业安置为主向灵活就业方向转化。这就给劳动力管理、人才交流、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关系调整、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劳动保障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崔力夫在吉林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通报了2008年吉林省劳动保障工作情况。2008年初,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向社会承诺的十项劳动保障民生实事,尤其是吉林省政府确定的3项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的民生实事如期落实,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一些最切身、最关心的劳动保障利益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劳动保障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项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对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从而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劳动保障工作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保障工作不仅肩负着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劳动力价值的评判与认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与发展的重任,而且贯穿劳动者生、老、病、伤、失、死整个过程。当前,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5.
2006年的劳动保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继续坚持“三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着眼于为民办实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就业和技能培训方面,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障世界》2006,(11):F0003-F0003
吉林省劳动保障厅是主管全省劳动保障行政事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开展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吉林.推动吉林经济快速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裉本利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以来。厅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整治经济发展较环境、民主评议软环境和政行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组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内部评议。强化日常考核监督.使全系统软环境和政行风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段玮 《人大建设》2007,(11):52-53
记者:孔厅长,请您谈一下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好吗? 孔令晨:劳动保障工作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渠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人民各得其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 劳动保障工作关乎国运,情系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种载体,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劳动保障工作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劳动保障工作正是围绕着劳动者这个生产力诸多因素中最  相似文献   

9.
体面劳动     
《创造》2010,(5):12-12
事件:五一劳动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提出,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10.
钮友宁 《人权》2010,(6):52-54
2010年4月27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大会致辞中再次对“体面劳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着重强调指出,要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机关动态》2002,(8):25-25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带着如何为群众办实事、创实惠的问题,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组织了120名同志,由局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带队,围绕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25个专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形成了新一轮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思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相似文献   

12.
青草 《就业与保障》2011,(12):14-14
采访时间:2011年11月20日上午采访对象:老张老张,福州某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从事劳动保障工作十余载,据说平时是个内向沉默之人,但当记者和他谈起他熟悉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时,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就业再就业工作频有亮点在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老张深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障世界》2006,(5):46-47
应台湾中华劳动学会邀请,以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长生为顾问,以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省劳动保障学会副会长崔力夫为团长的吉林省劳动保障学会考察团,于2006年3月10日-18日,对台湾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势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台湾中华劳动学会理事长(前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学陶会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并出席了有台湾专家学者参加的”两岸劳动和社会保障研讨会”。考察团成员还先后与台湾联合总工会、劳动保障方面的专家者及企业人士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台湾社会状况,同时与台湾有关方面和人士确立了建立长期交流合作的意愿。双方初步议定,今年6月末或7月初,在我省长春市共同举办一次吉台两地劳动保障论坛活动。届时,台湾中华劳动学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将来长参加论坛活动。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5,(1):114-115
国务院第423号令(2004年11月1日)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适用范围为: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该条例。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该条例执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请审议。一、近年来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展及成效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3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经2004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四年十一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条  相似文献   

17.
朱育莹 《淮海论坛》2011,(3):44-44,48
劳动保障监察是指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对于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监控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以及推动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防止和避免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黄波 《重庆行政》2013,(6):39-41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工商部门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的政府职能部门,联系着广大创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行政效能、方便人民群众,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用企业管理思维去谋划机关建设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去年“五一”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提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我国政府提出“体面劳动”,旨在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进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