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讲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张友南一、“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九五”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八五”时期(1991-1995年)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增长速度最高的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11.7...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带有历史回溯性的一部文献资料结合基本史实阐述的理论性著作,其中心主题是对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确立作全面的过程叙述。其叙述的时间跨度恰好为20年,即1978年至1998年,在党的历史上也就是从反对“两个凡是”为起点,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为止。这20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20年,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这20年中形  相似文献   

3.
乡村建设运动发生在 20世纪 20~30年代。这场具有社会改良性质的社会运动,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从运动主流(组织者与参与者)上看,并非一种政府行为,而是由一批社会活动家以及知识界人士发起与组织,旨在实现“民族自救”的运动。对这场运动作透彻的分析与全面的总结,本书可说是最为突出的一部。 纵观全书的“历史叙事”,以下三个层次的分析是其成功之处。 (一)史迹分析。实际是具体历史过程分析。这种分析之所以必要,源自于全景式地叙述乡村建设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状况.是客观评价该运动以及作出价值判…  相似文献   

4.
对中共“一大”会议的有关情况,学术界已取得了很多共识。但是仍有不少问题还存在着一些分歧意见,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为细致的考证。最近笔者在整理有关档案材料时,发现了李达回忆“一大”会议情况的一段佚文。本文兹先发表李达的佚文,并结合这段文字就“一大”的若干史实进行一些辨析。一、李达回忆中共“一大”会议的佚文1957年6月7日,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前身)的工作人员就中共创建时期的一些问题访问了李达。当时的访问记录经整理后,大部分内容于1980年发表在《党史资料丛刊》第1辑上…  相似文献   

5.
散木 《党史博览》2013,(2):10-15
在中共历史上,特殊的时代要求和氛围曾造就了全党浓郁的读书风气和良好的学风,如延安整风时期。这里,笔者着重叙述一下“延安五老”(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人的读书风格。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各伪政权的研究李铁虎(首都博物馆)传统的抗日战争就是指的“八年抗战”,无论是中华民国史、中国革命史、国共两党的历史,都是这样说的。其实,应当是14年战争(1931年9月—1945年9月),日本人的“15年战争”意思是一样的,是按年头算的。应当分...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有关建国后重大历史事件的回溯性文字,颇受关心中国当代历史命运的读者的欢迎。李锐的文章是可算其中的典型表现。这套文集共三卷四册,分别是:第一卷《庐山会议真面目》,第二卷《毛泽东的晚年悲剧》,第三卷上下《大跃进亲历记》。《庐山会议真面目所者自称是“史料性的东西”,并且‘一字一句我都是负责的”(“前言”)。作者出于“抢救活资料”,以防“人亡事灭”的历史责任感,在胡乔木的建议下写作了本书(1988年初版时书名为《庐山会议实录》)。本书分28个标题,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配合许多记录材料,尤其是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小说,通常是指以历史生活作为取材领域,以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基本内容和描写对象的小说。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历史观、文学观的变化,有人开始把文本叙述中只有“虚”的历史形态而无“实”的史实依据的虚构性作品也包容进来,并以示与传统的历史小说相区别,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1,(4):50-50
《春秋》是五经中最特殊的一本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其独立性渐渐消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杂在“春秋”三传中流传。这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都是后人诠释《春秋》之作,对书中的史实记载进行解释.故称之为“传”。  相似文献   

10.
吴军 《当代贵州》2013,(9):52-52
读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对反映民族问题的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最近读到高洪雷的《另一半中国史》,使我对“中国”的来源和构成有了更多的了解。该书全篇以通俗的文笔,生动地勾勒出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脉络,用鲜活的史实证明了少数民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以及祖国版图的形成所做的巨大贡献。根据本书提供的史实,我国的汉族人口之所以占到绝大多数,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分。同时,汉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曾有不少人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为少数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统一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实现的,我国辽阔的历史疆域是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最后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1927年1月3日下午,武汉革命群众与英国水兵在汉口江岸码头的英租界处发生了冲突,史称“一三”惨案。对惨案中武汉民众的伤亡情况,史学著作中的记载并不相同,有的说有“一名”群众死亡,如《刘少奇传》、《国际关系史》第4卷等;有的说有群众“当场”死亡,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年)》等;有的则认为当时并没有群众在惨案中死亡。由杨天石主编的《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中国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由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等著作,均…  相似文献   

12.
对《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的几点补正(上)杨瑞广读了《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深感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断准确,是一部难得之作。然而,文中对某些情节的叙述尚有表述不尽周密、个别史实遗漏的缺憾。下面根据本人接触到的资料,作几点补正,供有关研究人员和广大...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绥化地区革命斗争史》出版发行。这是绥化地区乃至我省党史战线一件大好事,也是龙江党史百花园绽出的又一奇葩。绥化是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们对绥化地区的过去有一个鲜明的认识和较深刻的理解。脉胳清晰应是本书一大优点。本书写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实,其时间跨度20多年,且这段时间所发生的变迁,经历的腥风血雨也是绥化地区空前绝后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写准、写全、写透、写好这20年是极不容易的。但作者却沿着历史的河床朔流而上,从支部建立、工人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一、马中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曾庆榴教授所著的《走出历史的困谷》一书,探讨和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遭受重创之后,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得到重建与恢复的历史情形及其经验教训。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全部心灵感悟和关于历史、政治、社会的知识”,描述了一个处在“历史的困谷”中,为挽救  相似文献   

15.
1928年,北伐告成之后,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在各派政治、军事集团利益分配的背景下,宁夏再度设立行省,新省基本上以前明宁夏镇和清朝宁夏府(道)为基础,其省会城市仍为前明宁夏镇城和前清甘肃宁夏府城。这时的西北各省(除新疆)完全在冯玉祥系西北军集团势力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关于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经历的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但对有些问题说法不一,尚有欠妥以至失实之处。在此,特对两则史实辨析如下: 一、关于邓小平受到王明“左”倾错误打击之初的几个史实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绵里藏针”一章,专门叙述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时期的许多情况。在叙述邓小平受王明路线打击之初的情况中,有欠妥之处。如:“那时的反毛运动是由党内刊物一篇不署  相似文献   

17.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包括7月2日至8月1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本来可以置身事外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判定为“军事俱乐部”、“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从而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波折。学术界在对黄克诚进行研究时,都会提到他在庐山会议时期的表现,但缺乏对其活动作一个清晰详细的描述,大多事实为毛泽东与彭德怀二人之间的恩怨纠葛所掩盖,或者说是零碎不完整的。本文立足史实,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事态发展过程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再现庐山会议期间黄克诚的基本活动.使大家窥探出黄克诚的内心世界和人格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8.
胡汉华 《学习月刊》2010,(16):33-34
“文革”作为历史仅仅过去三十余年.人们对“文革”的记忆却很模糊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虽然在思想理论上和政治上否定了“文革”,但由于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纠缠历史旧账,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因此对“文革”没有进行彻底、深入、系统地反省.尤其关于“文革”的历史细节的叙述.在我们的官方文本和历史教科书中,都显得极为鲜见,造成年轻一代根本不了解“文革”这场大内乱、大灾难的真相。不知“文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4,(17):62-63
《中华文明史》(1-4卷)袁行霈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2,(34):64-64
本书围绕“遵义会议”这一核心历史事件,以史实为骨骼,以文学想象为血肉,充分调动了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既刻画了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学形象,也描写了女红军秦娥、孟林,方面和方圆兄弟,伤员老楚,担架夫子老苦、小六九等一批普通红军官兵的战斗生活,再现了那段党和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历史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