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韬奋拒贿     
邹韬奋从1926年起就在上海主办《生活》周刊。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挥霍,生活糜烂。王虽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女学生做他的小老婆,且婚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的豪华气派。王伯群还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用赃款盖豪华私宅纳妄。来信还附有王的豪华私宅地址。韬奋当即派记者详尽调查,并拍照五幅,拟曝光公布于众。韬奋先生经过调查了解,证实那位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作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信箱”栏发表。王伯群得知此情后,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一位韬奋先生的老相识,带…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4,(1):35-35
1931年6月中旬,大上海曝出一桩官场丑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年已46岁,娶有一妻二妾,却又利用权势软硬兼施,娶本校应届毕业女生保志宁为第三妾,除了付给其10万元嫁妆费外,还耗资50万元在愚园路造了一幢豪华婚房。对此,著名报人邹韬奋在其主编的《生活》周刊上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抨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怎样弄到中国大庆油田的情报的呢?在六十年代,日本一直关心中国有没有大油田。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登载了《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文章,肯定了中国有大油田,日本人把这一信息储存到计算机里去。但大庆在哪里呢? 1966年7月的《中国画报》刊登了王铁人的照片,日本人从王铁人头戴的皮帽子及周围景象推断,大  相似文献   

4.
1897年,方令孺出生在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发源地——安徽桐城。童年和少年时期,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青年时期,她在美国住了6年,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但她更是受着五四时代思想孕育的新女性,她勇敢地摆脱了旧家庭的不幸束缚,抛弃了富家少奶奶的豪华生活,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30年代初,方令孺开始写新诗,是“新月派”仅有的两位女诗人之一(另一位是林徽音)。1980年台湾出版了《方令孺散文集》,卷首有梁实秋先生写的《方令孺其人》,1982年上海文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创刊6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当年的老劳模卢珊。在卢老朴素的住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四周挂满了老人与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合影。老人刚刚过完八十大寿,童颜鹤发,声若洪钟。卢老激动地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1999年全国老劳模在北京聚会时的合影,那是邢燕子、侯隽,那是上海的黄宝妹、大寨的郭凤莲。”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电视剧开篇就描绘了一名利用手中审批职权贪污受贿了2.3亿元巨款的“小官大贪”。讽刺的是,他在豪华别墅中藏着巨款却分文不敢使用,平时骑着自行车上班表现亲民,在陈旧窄小的家中吃着炸酱面表现朴实,每个月给自己乡下的老母亲只汇300元生活费表现廉洁。这样的“两面”官员让观众感觉既难理解又很可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真实的原型。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拒贿     
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的主编邹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结婚典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婚礼的豪华气派。 韬奋先生已知晓王伯群花数十万元公款,在上海愚圆路建了藏娇金屋的事实,他又派人明察暗访,证明读者来  相似文献   

8.
在主编《抗日时期北泉慈幼院通讯》时,收集到一张抗日初期,周恩来等14人在重庆沙坪坝的合影照片。照片线索是由一已逝合影者的女儿王赫,告诉上海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的作曲者之一阿克俭提供的。原注是:“抗日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和天津朋友们合影于重庆”。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杨世元研究员亦告:该照片收入《南方局党史资料·群众工作》一书时,注记:“1939年1月周恩来到重庆沙坪坝南开  相似文献   

9.
马亚伟 《党课》2012,(20):71-72
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问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  相似文献   

10.
奸计大白     
《伍豪等脱离共产党启事》乃国民党要员张冲所泡制。 1932年夏,一天,国民党要员张冲来到上海为死去的中统特务主持丧事,他对特务黄凯说,近来中共经济困难,可能有许多共产党员动摇,可以试用周恩来的化名“伍豪”冒充刊登脱党启事。于是,由张冲起草了《伍豪等脱离共产党启事》,由黄凯派人送登上海各报。  相似文献   

11.
全家福     
张健 《党课》2009,(2):100-101
1984年美国《时代》周刊有一期的封面照片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下面配有一行很醒目的文字一中国的新面貌。这张照片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正在开放,人们正在迎来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一、上海新闻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新闻界始终走在爱国斗争的前列.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报刊的救亡直传,《申报》的转变.《立报》等救亡报刊的出版,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上海新闻界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派刘晓芳夫上海,同留沪的潘汉年、夏衍、浑逸君等一起指导新联界的抗日宣传斗争。七七事变的当天,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庐山同蒋介石谈判时,途经上海,找活、刘、夏等谈活,指示他们如何加强上海新闻文化战线的抗…  相似文献   

13.
王襞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泰州学派重要的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泰州学派思想的重要发展人和传播人之一。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人对王襞的学术贡献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淡化了王襞的历史形象。其实王襞思想是泰州学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襞在泰州学派的创立、发展和传播等方面发挥了别人代替不了的作用,对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应该有一个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第一部分《青少年时期》的最后展出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坐着的从左到右依次是王景岐、周恩来和赵栋;后排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的现在尚未搞清。这张照片拍摄地点是在法国巴黎,而且周恩来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已回国投身滚滚的大革命洪流,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珍贵照片的持有者王景岐早在拍这张照片一年后就去世了,所以这张照片能得以流传到今天就更为不易了。 还是从照片上的主要角色说起。 王景岐(又名玉晓,亦作京岐)是浙江嵊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被孙中山委为中国国民党旅欧驻法总支部执行部长。国共合作后,同时旅欧的周恩来是这个支部的宣传部长。1924年,经周恩来的入(共产)党介绍人张申府向孙中山推荐,周恩来奉调回国,临行前,与旅欧驻法国民党支部成员拍下这张合影。周恩来回国后,王景岐因积极组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周瘦鹃(1894—1968)。他曾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小说,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周瘦鹃在本世纪初还曾长期负责主编中国最早的报纸一上海《申报》、《新闻报剧文艺副刊,并主编《礼拜六》、《紫罗兰》、《红玫瑰》等期刊。周瘦鹃在从事写作和编辑之余,还待别致力于国艺、花卉和盆景的研究与栽培,是“苏派盆景”的代表性人物。他还曾在3O年代上海举办的5次“中西行花展”中4次夺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呢!周瘦鹃是苏州人,他把自己养花置景的堂屋命名为“爱莲堂”。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1959年上海革命历上博物馆筹备处征集到一张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部分师生的合影照片。这帧照片的说明很简单,拍摄的具体时间也不清楚,仅仅知道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是抗战时期一所培养革命青年的进步学校。以后这帧照片就一直保存在文物库房内,尚待作进一步考证。199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之际.为了”举办《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921──1949)史料展览》,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工作人员对这帧照片作了进一步考证,查阅了有关史料,了解到上海队会科学讲习所是在1938年2月由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通过文化界救亡协会在…  相似文献   

17.
由好摄之友阿贵在西湖边抓拍到的感人画面——一名外国友人跳入西湖救上落水女子,一时被上传网络引发热议。10月23日,乌拉圭《国家报》上的一则新闻刊发了好摄之友阿贵拍摄的同一组现场照片并报道称,在中国杭州西湖里救人的女士不是网传的美国人,而是乌拉圭人,名叫玛丽亚·费尔南德斯。几个月前,她刚从西班牙来到中国上海生活。(10月28日《钱江晚报》)  相似文献   

18.
为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 ,本市各新闻单位刊发了不少专题文章和照片。1999年5月17日《新闻报晚刊》第5版刊发了一张历史照片 ,画面是二排女同志的合影 ,文字说明为 :“提篮桥监狱中的革命同志光荣出狱”。同年5月27日《解放日报》第6版上也刊发了同一张照片。文字说明为 :“5月27日上海解放 ,提篮桥监狱中的革命同志光荣出狱”。据我辨认 ,这张历史照片的拍摄地点位于今上海提篮桥监狱的斜对面 ,今长阳路98号~106号附近 ,近舟山路口、照片背景上的房屋依然原样存在 ,仅有部分店面的招牌有些变动。根据笔者从事十余年上…  相似文献   

19.
1952年4月的一天,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丁瓒约见了近代物理所副所长王注昌。丁被同志说:“据志愿军方面消息,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场上使用了一种地,威力很大。他们怀疑是原子弹。上级命令中国科学院派人到朝鲜战场上进行实地考察,院里决定派你去。你有什么考虑吗?”军令如山!王涂昌没有丝毫的犹豫,“好,我去!”能够到前线为抗美援朝作贡献,王涂昌感到很光荣,也很兴奋。探测原子弹产生的放射性,就要对原子弹的效应有所了解,要有相应的探测器。但是,这方面的资料和仪器都十分缺乏。王涂昌手头上关于原子弹的唯一的资料是一本《…  相似文献   

20.
列宾 《党课》2007,(4):F0002-F0002
列宾是俄罗斯19世纪后期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表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人物心理,被公认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他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早以为我国读者所熟知。《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王》是他的又一幅名作。查波罗什人是16—18世纪时期的俄国哥萨克人在乌克兰的组织,他们大多是从地主奴役下逃出来的农奴,有常备军两万多人,勇敢善战,杀富济贫,顽强不屈。土耳其苏丹王曾写信规劝他们归顺于土耳其帝国,这些哥萨克勇士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他们共同拟了一封信给苏丹王表示绝不归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