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种议论,思想解放过火,就会右,就会否定马克思主义。因此,为了防止思想解放过火,就要强调解放思想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有的同志对上述观点提出异议。指出我们现在说的思想解放,首先是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宣扬的现代迷信和极左思潮下解  相似文献   

2.
在“文革”中最乱的日子里,有人给黄克诚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而其中有很多林彪是知情的。万般无奈之间,黄克诚写信给林彪,求他说句公道话,可林彪不仅不说实话,反而落井下石,更加重了对黄克诚的批判…… 粉碎“四人帮”后,黄克诚受命出任中纪委常务书记。此间,他有两个关于历史人物评论的讲话,一个是关于毛泽东的,一个是关于林彪的。关于毛泽东的讲话,已为党内外许多人所熟知,本文不再赘言。关于林彪的讲话,是他在审阅军事百科编辑部关于林彪的条目时,专门召集编辑们讲的。他说:“……你们要学司马迁,要秉笔直书,要对历史负责。”“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后来犯了严重错误是死有余辜。在评价他的历史时应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提出的。其内容是,我们在拔乱反正中,究竟是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以“本本”上说的,甚至以被林彪、“四人帮”篡改歪曲了的片言只语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拔乱反正,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指出:  相似文献   

4.
1925年12月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被湖南军阀赵恒惕逮捕,次年1月16日出狱。关于这段史实,“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诬称刘少奇投降了敌人,背叛了革命”,并煞有介事地说,刘少奇为了掩盖自己这一段“丑史”,还“擅令枪毙”当事人杨剑雄“杀人灭口”。此中曲直,至今有人尚不甚明瞭。现将这一事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大力推行极左路线,不仅思想、政治是非被严重颠倒,而且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正常秩序也都被严重搞乱。因此,“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①成了力图扭转“文化大革命”混乱局面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呼声。 但是,在毛泽东全局上仍坚持“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历史条件下,公开否定“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理论界进行拨乱反正的时候,有人在哲学问题上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即“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哲学解放的迫切任务和基本课题。”据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说:“被马克思所发现的、获得了科学形态的‘人’又从我们的哲学著作中销声匿迹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集中?首先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毛泽东著作选续》下册第819页)这本是毛泽东同志讲的一句话。后来,有人把它同少数服从多数对立起来,当成对民主集中制的一种新解释。更有甚者,“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把这条语录当成推行林彪、“四人帮”压制民主实行专制独裁的口实。只要自认为正确,就是集中,无所谓少数或多数;打派仗、搞分裂、破坏革命队伍的团结统一,也都在这里找到了依据。因此严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这几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加拨乱反正,清算林彪、“四人帮”的反动思想体系的工作,积极参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贡献。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写了许多好文章,很多  相似文献   

9.
1912年6月2日,农历四月十七日,苏振华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前后,苏振华参加了革命。在革命熔炉里他千锤百炼,刻苦学习,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成了一位曾被毛泽东称赞的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当上了兵团政委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共和国第一批上将之一。在他人生风雨历程中,曾受到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严重迫害,被林彪打成反革命分子,流放湖南永州劳改。1972年恢复工作后,又被“四人帮”打成邓小平的“还乡团”。他与“四人帮”展开激烈的斗争,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我作为当时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把他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追忆于后。  相似文献   

10.
我在重读《张闻天选集》之后,发现他拥有“三分法”观点,现在提出来,希望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张闻天选集》全书共有文章七十篇,其中涉及到“三分法”观点的就有十几篇,现在我对此作一番阐述、分析和论证。一、指出“一分为二”的说法有缺点在我们国家,“一分为二”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一分为二”最早见于列宁1915年写的《谈谈辩证法问题》,1949年的汉译文是这样的:“一分为二以为吾人对其矛盾组成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现在的汉译文则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为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页)。列宁说此话是引用或者叫转述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从神学家  相似文献   

11.
黄瑶 《党史博览》2013,(10):55-56
1969年10月19日。住在苏州的林彪题写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赠送给叶群。三天后。叶群又题写了同样内容的条幅赠送给林彪。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人曾把这一件事说成是林彪企图搞复辟。这样说未免简单化、脸谱化。没有任何说服力。那么。林彪夫妇为什么要互题“克己复礼”呢?让我们“穿越”到那个年代。看一看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这样谈论林彪在外逃之前的情形:“在北戴河,叶群在与周恩来通话后,立即采取行动。她与林立果一起,喊醒吃了安眠药睡下的林彪,告诉他有人要来逮捕他。他们焚烧了文件,然后钻进汽车,驶往机场。”①香港《镜报》月刊也曾刊登一篇文章称:“12点,叶群、林立果、刘沛丰等冲进林彪的房间,将已经吃安眠药睡下的林彪从床上拉起来,并喊:‘快起来,有人抓你来啦!’四个人加李文普一同上了‘红旗’防弹车。”②这两段话都是说林彪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叶群和林立果喊醒,并告诉…  相似文献   

13.
借疗养为名,沿途和一些负责同志商量如何争取让邓小平快一点出来工作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出来工作仍受到一些阻力.不久,有人在全国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点名攻击邓小平.接着,中央政治局又有人在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讲,要把批“四人帮”和“批邓”结合起来,说“天安门事件中反‘四人帮’是错误的,那时他们还是中央领导,那是分裂中央”.这些出自中央政治局委员口中的话,真叫人难以相信.他们究竟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坚持错误,丢弃真理?为什么要和广大群众的意愿相悖,阻止邓小平出来工作?为什么要阻止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相似文献   

14.
赵晋 《北京党史》2006,(6):54-56
身处逆境,最能检验人的意志品质。彭真在解放前住过六年国民党的监狱,“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曾被监禁九年。他受过国民党监狱的酷刑,又受过林彪、“四人帮”一伙的迫害。磨难中他不仅挺了过来,而且组织领导了在国民党监狱的狱中斗争,坚持了同林彪、“四人帮”的斗争。在失去人身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是一部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著作。它生动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同“四人帮”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及我们党从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所走过的路程,它包含着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容,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光芒。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观点是贯穿文选始终、统帅各个领域的思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哲学基础的。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灵魂没有实事求是 ,就不可能有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方向的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冲破“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和影响 ,彻底肃清林彪、“四人帮”给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造成的恶劣影响。但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我们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在国外、国内、党外和党内有一批人开始从…  相似文献   

17.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北京仍有大人物阻止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不久,有人在全国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点名攻击小平同志.接着,政治局又有人在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讲要把批“四人帮”和批邓结合起来,说“天安门事件中反‘四人帮’是错误的,那时他们还是中央领导,那是分裂中央”.这些出自中央政治局委员口中的话,真叫人难以置信,是与广大群众的意愿相悖.  相似文献   

18.
安放骨灰的由来 贺龙一案完全是林彪、“四人帮”制造的一个大冤案。“9·13”林彪叛国爆炸之后,1972年1月,毛主席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接见张茜时说,看来对贺龙的问题也要重新考虑,因为他把蒋介石派来策反他的人都杀了嘛!应该平反  相似文献   

19.
党的性质     
《求实》1980,(Z1)
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洽教育,首先必须弄清党的性质。党的性质问题,本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学说的常识问题,为什么今天还有大讲的必要呢?因为这个问题一来被林彪、“四人帮”搞得很乱,二来许多新党员甚至有些老党员都不太清楚,需要正本清源,重新教育。正确认识党的性质,对于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国上将韩先楚与林彪是黄冈老乡,“九一三”事件后,有人揭发出林彪仓惶出逃前,给韩先楚打电话,“两个人足足通话17分钟”。韩先楚在福建时,有人称他在“为林彪树碑立传”……那么,这一切背后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