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瞭望》2007,(24)
解决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社会问题,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要加强政策引导。农民工输入地要把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管理与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之中。相关部门要在户籍制度改革、义  相似文献   

2.
薛海英 《学理论》2012,(16):114-11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造成农村独特的留守人口群体"386199"现象:"38"即留守妇女、"61"即留守儿童、"99"即留守老人。其中,留守妇女负担最重,承担的责任与扮演的角色也最多,但受到的关注最少,使她们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分析留守妇女的现状问题,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等专业方法来探索改善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状况的工作模式,从而缓解留守妇女问题,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敏 《学理论》2013,(6):52-53
缘于城乡二元结构体系的羁绊,农村已婚家庭在夫妻谁外出务工,谁安扎后营作出了选择。根据成都市留守妇女数据为依托,从霍曼斯的社会交换命题理论视角来解读留守妇女的行为。作者认为,"留守妇女家庭"选择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家庭是一种理性选择,也是其家庭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库区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等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原因,包括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非政府组织和团体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5.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深入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的途径,关系重大.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源上杜绝留守儿童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一切问题的终极途径;多措并举,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过渡途径.  相似文献   

6.
苏妮 《学理论》2015,(8):20-21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作为现今农村"主力军"的留守妇女整体素质不高,因此针对留守妇女的教育与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善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现状的对策如下: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环境;发挥农村社区的聚集互助作用;加强大众传媒、妇联及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及帮扶作用;增强留守妇女自身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从业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党和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当前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子女入学难、辍学率高、在民办学校读书条件差等问题,必须全面破除户籍壁垒,实现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动态管理;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拨付责任,加强流入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落实教育免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和参与办学.  相似文献   

8.
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本期发表了三位妇女的自述。这三位女性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了令人敬佩的成绩。同时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又是令她们的丈夫和子女尊敬的妻子和母亲。通过这三位妇女,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妇女勤劳坚毅、积极向上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农民工大规模进城务工,出现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群体。近年来,留守妇女这个群体在不断增大,伴随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十一五规划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留守妇女更是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主要研究陕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通过分析其现状、问题来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妇女,对于推动陕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子女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佘凌  罗国芬 《青年研究》2005,18(10):34-40
留守子女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东邻日本社会所长期存在的"单身赴任"现象所造成的一些问题,与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所造成的留守子女问题有某些类似之处.为把留守儿童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对日本的单身赴任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思考,分析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孙金华  岳邦杰 《学理论》2010,(26):35-36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指导了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妇女现象的普遍化,广大留守妇女群体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的发展生产力和创造新生活的主导角色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引领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效地带领广大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流动与留守——从社会化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智育社会化与生活社会化方面,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身心健康、知识面广度方面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留守优于流动儿童,总体社会化结果上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选择流动更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蔡露露 《学理论》2012,(20):59-60
如今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男性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于是在农村逐渐形成庞大的留守妇女群体,面对夫妻两地分居,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方面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某市的留守妇女的具体现状来分析这一群体所面对的一些问题,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运用社会工作的实务方法,可以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种实务工作方法进行简要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农民进城已经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根本要求。流动人口的子女在城市不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从而成为“留守儿童”。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现状为出发点,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几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原因进行探析,以达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刘敏岚  陈会 《学理论》2011,(36):83-84
本文通过对江西赣州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妇女压力的来源。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妇女的压力来源主要有:高强度的劳动、经济压力大、夫妻异质性增强、情感焦虑、缺乏安全感、代际关系新变化、休闲时间少、闲暇方式单一、自我发展受限制。本文从政府、农村留守妇女和丈夫角度探讨缓解农村留守妇女的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菲 《学理论》2014,(2):177-178,181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三个主要问题,家庭教育缺乏所致的心理问题、教育认识偏差导致的行为习惯问题、家庭教育错位导致的学习问题,考虑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的路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学校教育方式的新转型,强化家庭观念,二是提高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在调查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焕霞 《学理论》2012,(23):67-68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引起我们更广泛的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在了解他们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是发挥政府教育保障与政策扶持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家庭教育的监护、引导作用;三是坚持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作用;四是坚持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梁智平 《学理论》2014,(1):111-112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中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家庭建设中,在两情相悦的和谐世界里,精神生活尤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当今家庭留守主妇呈上升趋势的年代,城镇留守主妇的精神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她们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她们在社会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政府对她们的责任是什么?社会应该如何去引导她们?试从以上几个角度去分析探讨,力图能帮助她们在精神家园里自在畅游,为维护她们的基本生存权利,而提供一点笔者的探索与研究而得出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一涵  廖翎棋 《学理论》2013,(17):72-74
流动人口子女社区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做好流动人口子女社区的教育工作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流动人口子女社区教育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建议如下:加强流动人口的安置和管理;增强社区居委会自治主体意识;资金保障创新;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化建设,形成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