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玉丽 《世纪桥》2007,(11):41-42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它虽然已过去很多年,但仍有许多问题还需探讨。皖南新四军转移的行军路线选择是不明智的;战斗中的星潭撤退是错误的;石井坑突围的时机过迟。  相似文献   

2.
胡居成 《党史博览》2010,(12):15-18
被毛泽东称为“南方三杰”之一的潭震林,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师、第二师等部,转战长江南北,对皖南、苏南、淮南等地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初期.谭震林坚决反对以王明为代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率部挺进皖南前线.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多次“扫荡”,大振了新四军的军威,鼓舞了皖南军民团结抗战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后,日、伪,顽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妄图消灭沿江地区的中共党组织和游击队。 顺安是日军盘踞铜陵的一个重要据点,为了控制顺安,便于对敌斗争,1941年5月,中共铜陵敌前县委和中二区委经过反复研究,选派地下  相似文献   

4.
史乃 《世纪风采》2012,(3):42-44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受严重损失。日军加紧向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扫荡”,加强苏中沿江和运河沿线防守,侵占重要城镇,同时加紧引诱泰州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投降。  相似文献   

5.
余玮 《党史文汇》2007,(12):27-32
太平洋战争前后,由于灾荒和日军的封锁,由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重兵包围和封锁,由于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中止了对八路军一切正常的配给等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抗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粮食、医药、棉布、子弹、食盐以及其他日常用品奇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皖南事变后不久,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1月25日在苏北盐城重建。同年7月上旬,日军以7000余兵力为骨干,辅以李长江、杨仲华等部伪军,共纠集两万余人,以日军第十二旅团长南浦襄吉为总指挥,拟犯盐城,围歼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部队,新四军军部被迫撤离盐城,转移到阜宁县侉周、停翅港一带。 1942年底,日军扫荡重点移至华中,日本东京报纸叫嚣:“予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作者注)总部苏省府及新四军军部  相似文献   

7.
八十件大事     
19.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 20.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 21.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 22.《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23.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百余个团,沉重打击了日军。 24.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突袭。 25.大生产运动 1942年底,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26.延安整风运动 1942年春,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相似文献   

8.
陈毅与六团     
1938年春,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挥师北上,抗日救国。在皖南地区六团多次与日军交锋,屡建战功,以坚强、骁勇、善战而闻名全军。6月中旬,根据党中央关于新四军应迅速深入到江南敌后去创建根据地,然后继续  相似文献   

9.
组建先遣支队 1938年初,刚从各个山头来到皖南集结整编的新四军面临新的作战对象、新的作战地形和新的作战环境。对敌后地区的敌情、社情、地形以及如何突破日军的封锁线进入敌后地区,均不摸底。为慎重起见,在主力开赴泾县、南陵一带以前,新四军军部决定派先遣队去苏南进行战略侦察。并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宣传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10.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被迫指挥所部进行自卫,终因粮尽弹绝,除千余人分散突出重围外,其余部队损失殆尽。军部领导人中,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1月14日军长叶挺也在鹿角山被扣。此后,国民党军队即把重点转向搜捕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人,妄图将新四军领导人一网打尽。本文依据安徽省  相似文献   

11.
赵赓 《党史纵横》2010,(7):22-25
受命先遣 组建支队 新四军组建的时候,正是日军侵占上海、南京,江南大片国土沦丧的时候。刚从不同游击区来到皖南集结整编的新四军,因对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均不摸底,在作战方面不敢贸然出击。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及时地对新四军的发展方向、作战方针等首要问题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新四军深入敌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谭震林是被毛泽东誉为“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即使在战争年代,于硝烟炮火之中,他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佳话。抗日战争时期,他在繁昌县中分村的战地浪漫曲便是一例。1938年冬,谭震林率新四军三支队由南陵县沙滩脚移驻繁昌。支队司令部驻扎在赤吉乡中分村。繁昌是皖南前线的一个重要前沿阵地,位于芜湖至铜陵一段长江的突出部,境内山岭起伏连绵,同时与我军部后方的山地连成一片,实为皖南门户。日军要从芜湖威胁我后方,繁昌是他们必争之地,铜繁前线,战斗异常激烈。炮火连天,…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度漫天抗日烽火的皖南,顿时沉浸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然而,中共皖南党组织和皖南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转入地下,在黑暗重重的皖南山区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直到大军渡江全国解放。  相似文献   

14.
正钱正英,原名钱美瑞,1923年7月出生于上海。父亲钱夔是留美水利学硕士,他给女儿钱正英制定的人生规划是公费留学美国,然后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工程师"。1939年,钱正英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并入同济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由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加之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赤石暴动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今年六月十七日是赤石暴动五十周年纪念日。南平地区干部群众的代表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我因故不能前往,特写此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闽北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一九四一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大批新四军指战员惨遭杀害,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翌年四、五月间,日军进犯浙赣线。金华沦陷、衢州失守,国民党顽固派仓皇南逃,并将上饶集中营关押的大批革命志士向福建建阳转移,途经  相似文献   

16.
正巴渝古桥众多,门类别样:天生桥、跳蹬桥、索桥、浮桥、板桥、拱桥、梁桥……如繁星镶嵌在江河、沟壑之上,耀射出古人勤劳与智慧的光芒。而三峡地区溪河纵横,高山峡谷显著,古桥更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闪闪发光。民间天生桥三峡古桥中的天生桥由大自然所"造",是天工造物的杰作,奇异秀丽。横架在万州城区苎溪河东西岸的一块天然巨石,尤如一把专门置放在此的古琴。河水潺潺流过巨石背后的斜坡后形成瀑布,跌入10多米高的岩壁下面一个不大的潭凼里。经过潭凼的缓冲,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0,(9):F0003-F0003
<正>潭耒高速公路,起于长潭高速公路终点马家河互通式立交,止于耒阳市陈家坪,主线全长168.847公里,是国家"九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家公路交通重点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南境内重要的一段.是湖南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相似文献   

18.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实施了自豫皖苏边区至皖东北地区的战略转移。1月底日军发动豫南攻势,中共中央大力鼓励四师西进发展新黄河地区,然而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四师陷入敌顽夹击的不利境地。华中局为重点保障苏北地区安全,逐渐倾向于保存四师实力;中共中央则基于皖南事变后国共谈判及全国战略配合的考量,对四师坚持津浦路西仍抱有期待。此后日军动向变化改变了国共在涡河以南的兵力布置重心,四师主力被分割在涡河南岸地区,难以展开。加之豫皖苏边区群众基础有限、军队建制尚待完善,四师难以获得充分的补给和支持,最终作出由路西战略转移的决策。四师的暂时转移,是根据各方实力变动和地方情形作出的务实选择,为日后新四军“重返路西”蓄积了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9.
山里人常说:“受伤的野猪凶残胜过猛虎。”用它来形容日军入侵兴国的罪恶行径,是最恰当不过了。 1945年初,日军驻湘部队二十军第27师团第二联队约2000余人,沿赣遂公路入侵赣南。至7月19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无件投降的前一个月,一股日军,大约四五百人,经田村、白鹭,侵入兴国。由于国民党军的消极抵抗,致使这股“强弩之末”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不到10天,就蹂躏了兴国江源(今永丰乡)、隆平、精诚(今均村乡)三乡的西山、洙坊、社背、大江、凌源、隆坪、上迳、三坑、长竹、石溪、泮溪、石门、茂塅、黄柏、狮子潭等近20来个村庄。一路上,他们疯狂烧杀、掳掠、奸淫,无恶不作,凶残至极。穿中山装制服,理平头或西装头的青年人,乃是他们重点屠杀的对象。三坑村的丘福萌是兴国师范的学生,正回家度假。鬼子一进村,他就被枪杀了。石背村的蓝瑞生因病躺在家里,无法逃躲,即被窜进家门的日寇挥起东洋大刀,劈得脑浆四溅。  相似文献   

20.
1927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先驱领导了震惊周围数省的弋横起义,为建立赣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31年初,中共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横峰葛源镇成立。1932年底,经中央批准,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中共徽州工委(后改为皖南特委)及其所属组织划归闽浙赣省委领导。从而构成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纵横约5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