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与法律的关联点在于政策,政策对于法律解释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适宜成为民法目的解释的考量因素。从有关的政策性文件中获取的政策解释,对于法意解释起着重要的导引作用。法官引民事政策适用民事法解释,能有效规范司法审判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从而弥补社会有机体法律之治的欠缺。  相似文献   

2.
民法法典化活动必须研究民法规范的界定和逻辑结构。界定民法规范时,应当以概念的功能论理解为基础,将民法规范界定为作为民法基本要素、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并且能够发挥民法调整功能的最小单元。在逻辑结构上,民法规范只应当包括“假定”和“处理”两部分。与此相应的是,对于民法条文和民法规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应当予以重新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武晓琪 《工会论坛》2011,(2):151-152
民法基本原则既然为法律所明确规定,理应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应当予以直接适用,作为民法的核心,民法基本原则有必要也有可能应用于实践。在适用民法基本原则过程中,要有效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在民法基本原则司法过程中,需要设立程序的外部约束与民法思维的内部约束两种机制,以实现法的模糊性与确定性的合理并存。  相似文献   

4.
《民法》是一部权利法,民法理念对警察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公信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结合我国的立法及执法实践的现实,探讨民法理念引入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民法理念引入警察执法是规范警察执法难题的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民法学包括实践民法学和理论民法学,前者包括民事立法学和民法解释学,后者包括民法哲学、民法社会学、民法史学和民法地理学。民法哲学是抽象化思维,阐释民法存在的根本问题。民法社会学是现实性思维,解释民法存在的社会基础。民法社会学可以细分为民法经济学、民法政治学和民法文化学。民法史学是纵向思维,揭示民法存在的时间性。民法地理学是横向思维,诠释民法存在的地域性。实践民法学的研究,要顺应立法中心主义向司法中心主义的转型,要实现民法规范与公法规范的协调,为规范民法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理论民法学的研究,应当广泛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构建理论模型,预设更多的行为类型,为民法学流派多元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存疑不起诉是我国不起诉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存疑不起诉被滥用、误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既有立法规定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也有办案人徇私、徇情的问题,而对证据审查判断的偏差,把握的不一致、不统一是导致存疑不起诉适用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存疑不起诉的正确适用对于保障人权、实现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正确履行检察职责,准确行使存疑不起诉权,本文对甘肃省检察机关2003年至2007年存疑不诉案件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典型个案进行了专项调查和研究,分析出全省检察机关五年来存疑不诉案件的特点,进而从立法、侦查、检察等环节总结了办理存疑不诉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提高办案质量、正确适用存疑不起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2007年《物权法》制定以来,民法制定依据问题成为我国民法学界一个关注点。民法独立性问题受到来自我国法理学界和宪法学界非同寻常的挑战,这个挑战不是以一般性的挑战方式提出来的,而是以“民法是否应当根据宪法而制定”的特殊方式提出来的。但是,民法在制定依据上依旧有自己的规律,不能简单地由宪法作为根据来终结或限定。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民法始终具有的独立性本质,决定了民法依据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二是民法的依据问题,在历史上已经展示了特殊轨迹和独立内涵,具有自发性、宽泛性和丰富多元的特点;三是宪法虽然在近现代出场之后地位显得重要,但是从规范功能上来说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任务,不曾也不必要将自己设计为民法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在当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发展在人身权、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法律行为的方式、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等领域均有体现,其主要是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及冲突法对实质正义追求所引起的,同时,民法的私法性质及比较法学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亦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私法应当在相关领域加大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在当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发展在人身权、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法律行为的方式、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等领域均有体现 ,其主要是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及冲突法对实质正义所追求所引起的 ,同时 ,民法的私法性质及比较法学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亦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私法应当在相关领域加大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中必须依据行政法规、参照规章以及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但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规章以外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适用比较混乱,理论上没有明确的地位,导致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有适用的必要但又缺乏适用的准则。文章从辨析行政规范的名称入手,通过分析不同学说,从新的角度界定行政规范在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民法现代化的演进主要体现为民法发展的三个趋势:即民法国际化、民法的社会化和民法商事化趋势。本文从这三个趋势出发,探讨我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认为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对民法社会化趋势做出回应,同时应坚持权利本位为主、社会本位为辅的立法思想;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我国民法典应顺应民法国际化的趋势,制定出一部既有借鉴学习,又能立足本国,具有“原创性”的民法典;在民法典的体系构建上,应注意处理民法典与特别法的关系,同时注意民法典中调整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并重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定位于羁押替代措施,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设立之初就被质疑存在制度缺陷,面临法律适用的困境。在具体适用该项措施时应坚持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细化适用范围,完善有碍侦查和指定居所的有关规定,明确"看管人员不参与审讯,讯问不得在居所进行,讯问应当全程录音录像",从审批、监督、救济、追责等方面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法律监督机制。只有坚持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并重的理念,才能发挥该项措施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亲子鉴定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在当前的民事审判中可谓是解明亲子关系的利器。然而亲子鉴定也是把双刃剑,一旦适用不当,则可能加速婚姻解体、制造亲情破裂的人伦悲剧,演变成伤子鉴定。正是由于我国在亲子鉴定方面现行法律规范的缺失,实践中法官对亲子鉴定的适用难以适从,滥用亲子鉴定导致现实社会问题频出。本文立足我国的亲子鉴定现状,针对亲子鉴定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亲子鉴定应当确立的适用原则,探讨如何规范亲子鉴定在亲子关系纠纷中的适用,以期对完善我国亲子鉴定法律适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行政协议是私法方式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引入,兼具契约性和行政性的双重特征。行政协议既不同于民事合同,也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重大区别。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协议案件,不能采用私法优先模式,不能适用单一行政法模式或者行政法优先模式。审理行政协议纠纷,应当打破部门法偏见,坚持民法与行政法并重,公法的问题用公法,私法的问题用私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乐文化”的内容包含了民法中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和尊重公序良俗原则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和“契约原则”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是有着相通之处的,因此,对于现代中国来说,应当尽可能地将二者融合、消化,使之共同适用于中国的民法体系中,以体现和谐民法的精神。中国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不是民法典式的立法体例,而是一个松散型的汇编式体例。  相似文献   

16.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民法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在其实现公安职能的活动中,无论是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外事管理,还是在公安行政调解中,均离不开民事法规的指导。因此,民法对实现公安机关的职能具有辅助作用,掌握民法的基本理论对提高公安干警的业务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物权编与侵权责任编有紧密的体系关联,在规范适用上存在以下关系:“分工—协作”,即两编的规范共同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适的请求权基础;“一般—特别”,即两编的目的相同规范有一般和特别之分的,只能适用特别规范;“竞合—选择”,即两编调整同一情形的目的相同规范没有一般和特别之分的,当事人可选择适用;“相似—参照”,即在物权行使、处分和保护等方面,物权编有空缺的,可参照适用侵权责任编的目的高度类似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20.
由于国际社会交流频繁,任何国家的法制都多少受到外国法的影响,从而形成两大法系的融合,将英美法和欧陆法视为同一法系,强调二者共同法理,反映现代民法的共同价值,这是两岸在引进外国法前应有的认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大陆民法草案特别值得肯定部分包括时效制度规定较有效率、物权种类增加、确立契约和侵权行为的分野、采纳要约得撤销的概念、确立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补充性质;大陆民法草案还有待斟酌的部分包括僵化的物权法定原则、采纳登记生效要件、集体所有权无效率的规定,可能成为具文的典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