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户籍管理与限制人口迁移政策相联系,与粮油制度相挂钩,与福利制度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特的二元户籍制度.其主要弊端表现为现行户籍制度体现出世袭身份等级的特征;造成城乡居民选举权的不平等;城乡居民就业权的不平等;限制人口合理流动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其改革原则应以推动人口合理流动和以人为本为改革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现行高校学生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户籍管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人户分离"、"口袋户口"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影响了大学生的流动和就业。个中原因主要是滞后的高校学生户籍制度不符合高校改革的要求,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解决这些弊端。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诸多挑战和难点都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是化解这些矛盾的关键。从实现包容性城市化的视角看,被附加了很多利益功能的现行户籍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探索现行户籍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并在对典型户籍制度改革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推进包容性城市化进程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国的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 ,但仍大大低于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牺牲农业保工业政策 ,以户籍为基础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等等  相似文献   

5.
户籍法律规范一直是解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顺利推行之攻坚力量,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尤其是产权理论,在推进一项新的社会制度之有效变迁方面举足轻重,在一部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完善方面同样是中流砥柱,对探索制定一部统一的《户籍法》,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的中国城市化存在着与城乡协调发展之间经济效应缺失问题。所以如此,源之于政府和农民的理性选择。在政府和农民的选择行为背后,是现行的制度约束。因此,要实现城市化进步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兼得,只能有待于相关制度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借助对合肥市A社区的调查得出,制度与政策的不健全、社区管理的弊端以及个人心理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要通过依托完善政府职能、构建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社区管理等措施,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的环保意识,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某村为例,基于其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来探讨我国农民在城市化拆迁视阈下利益表达的现状及原因,并且希望对此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与《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存在着相当大的冲突和矛盾。国际公约具有优先于国内法的效力,为履行缔约义务,必须抓紧时间修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以适应国际公约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与《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存在着相当大的冲突和矛盾。国际公约具有优先于国内法的效力,为履行缔约义务,必须抓紧时间修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以适应国际公约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根据近年来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可把着力点放在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探索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注重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这四维视域、四个方面的协同改革,进一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美好思政课的向往与追求,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尽管《物权法》在相邻关系一章以第90条的形式对不可量物侵入作出了规定,故其以不完全法条的身份宣示了相邻关系视域下不可量物侵入之救济制度的缺位。同时,无论是《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抑或是《环境保护法》,均只明确规定了环境侵权的判断标准:即以造成了“重大损害”作为判断侵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该“重大损害”或以实际发生人身财产实质损害为判断标准,或以违反符合法定的排污许可或排污标准为判断标准。这样,在不可量物侵入符合法定的排污许可以及排污标准之时,只要未产生显性损害(病理性损害为显性损害),受害人即便遭受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亦无法寻求相应的救济。甚至,受害人会因遭受的噪音侵害处于法定标准之上或下而获得天壤之别的司法判决。这显然有失公正。因此,本文针对不可量物侵入在程度和性质上的差异,创造性的引入了“较大损害”这一与传统实践中“重大损害”标准相对应的标准,构建出了相邻关系视域下不可量物侵入之补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