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篇》是柏拉图晚年时期的作品,于其74岁着手开篇,是继《理想国》、《政治家篇》之后的最后一篇以对话体裁为文载的力作。它是对柏拉图以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其思想的结晶。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柏拉图的完稿,而是由其学生奥巴斯的腓力浦整理的稿子,并加入了腓力浦自己的东西。但是,这不能否认《法律篇》在世界文献中的地位,其内涵的对法律、宗教、教育、历史、哲学、艺术、伦理、外交、贸易、家庭、婚姻、公民生活以及对国家发展模式的终极探讨,对现今世界,甚至人类整个进程都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勇 《法制与社会》2012,(3):7-8,11
作为人类的导师,柏拉图的德法兼治思想主要集中在其不朽名著《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篇》中,柏拉图德法兼治思想内容是深刻而丰富的,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有大量著作并流传至今。《理想国》是柏杠图留给我们众多的礼物中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哲学史上的不朽之作。《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全面剖析这部柏拉图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示这位古希腊先哲对理想国家的大胆设计和无暇追求。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录之一《克力同》篇,忠实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其中大段虚拟的雅典法律与苏格拉底之间的对话,蕴意深刻。它们围绕着“法律”这一核心,提出了理性、正义、公民守法的道德依据等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而且,通篇对话的推理论证方法也值得关注。凡此,无论于法律本体意义上,还是在法律方法论层面上,《克力同》篇既开启了西方法律思想之源,同时又对我们今天作法律的思考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被西方学者誉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柏拉图,一生经历坎坷,著述甚丰。反映其法律思想的著作主要有《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②。这些著作构成了西方法律文化的思想渊源,特别是他在  相似文献   

6.
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七贤、柏拉图等人的法治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亚里士多德,他丰富并发展了他们的理论。在亚氏身后的追随者如阿奎那、哈宁顿、哈耶克等人,又在亚氏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亚氏成了一位承上启下者。  相似文献   

7.
王进文 《研究生法学》2008,23(3):116-123
“当柏拉图在公元前368年左右扬帆前往叙拉古之际,据他自己讲,他百感交集。”马克·里拉在他的《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一书的后记中,以这样的笔触开篇。柏拉图应一位名叫迪恩的绅士之邀,三次前往叙拉古,就有关公正的国家观念和公正的社会秩序问题,向年轻的僭主——暴君小戴奥尼素传授他的思想的基本原则。在第一次时,正当暴君老戴奥尼素当政,他对于暴君和民众感到同样的失望,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观点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国家,他强调哲学王统治,轻视法律,反映了他反民主的人治思想;后期他培养哲学王失败,才转而在《法律篇》中表达了对法治的诉求。本文从柏拉图生活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他的思想,得出了和传统观点不一致的看法。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社会混乱、道德沦丧,怎样把握真理,消除智者意见的不良影响,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因为,只有符合真理的政治法律制度才是正义的,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因此,我们理解,柏拉图一生一直是在为民主法治构建理论基础,晚年他感到自己没有精力在理论上继续开拓时,才将理论转化为制度,以期后人沿此方向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9.
解读柏拉图关于法律的三个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法律思想起源于何时 ,并无定论 ,但是 ,西方法律理论以柏拉图的著作为起点 ,则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事。在柏拉图的著作中 ,学科的划分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 ,他的著作本身并不是某门学科的专门论著 ,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法律思想溶为一体 ,这是阅读柏拉图的困难之一。再者 ,就文体的华丽而言 ,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我们常常分不清他通过哪个人物和哪种方式在表达他的看法 ,哪是在嬉戏玩笑和哪是在一本正经 ,这是阅读柏拉图的又一困难。他批评说“比喻是油滑的” ,而他自己却又从一个比喻滑进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丁海笑汪启蒙摘要"法治"概念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从柏拉图的《法律篇》出现对"法治"的阐述后,西方法治思想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从指代正义的统治到一种复杂的法治解决方案。本文旨在论述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并阐述其法治思想对西方法治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常认为,规则是理性的产品,并认为这种观点的肇端为柏拉图.但在柏拉图的著作中,规则中却是充斥着大量的非理性因素.柏拉图的《吕西斯篇》、《斐德罗篇》揭示了规则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欲,《理想国》则把这种爱欲规则上升到城邦与人之间的爱欲.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源于他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法治思想,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同时,在该思想体系中,立法的目的是为保障公众利益,公民守法是该思想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在《共和国》里谈到正义时,说了一个经典的比喻故事。在小亚细亚古国吕底亚,有个牧羊人叫盖吉士,有次牧羊时大地震动,他掉进了一个裂洞里,在洞里捡到一枚戒指。如果他戴了戒指,把戒面朝外,他就会被人看到;如果把戒面朝内,他就可以隐身,别人看不见他。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国家篇》:译名的困惑羲父柏拉图之《国家篇》,取希腊文“πολιτ∈íα”(拉丁文音译politia,“波里德亚”),素有多义。其后世译名亦多种,以致造成混乱,引人困惑。兹事体大,关涉柏氏思想定位,故不可不察。关于此一概念,吴老寿彭先生曾作专考...  相似文献   

15.
韩非(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的一位杰出法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他的名著有《五蠹》、《孤愤》、《显学》、《定法》等篇,他的法治思想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总体上可以被视为一部阐释正义的著作。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以对话的方式,结合当时在社会上盛行的几种正义概念,阐述自己对正义的理解。他以个人天赋论与分工论为基础,先探讨了国家正义的意涵,在国家正义的框架下,又对个人正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探讨正义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实现社会和谐有序。本文拟从柏拉图提出正义观的背景入手,介绍柏拉图对三种正义观念的分析以及其正义观的内涵,最后是笔者对柏拉图正义观的内涵思考。  相似文献   

17.
《北方法学》2018,(2):45-53
柏拉图虽对古典正义及个人德性伦理的侧重为人所熟知,但其对制度建设和规则秩序构建之不足却往往为人所诟病。然而,柏拉图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国"一如他晦涩难懂的理念世界一样一以贯之,虽有损益,然不曾易帜。其《王制》中苦心孤诣的"第一城邦"也难被人理解,无奈的现实纠葛和满怀对现世的关切,使柏拉图似乎走向一种疏离,在晚年的《法篇》中完成了他对"第二城邦"的建构。然透过柏拉图高扬古典正义及个人伦理的背后,窥见其对制度和规则的青睐,在永恒的理想国和世俗的地上城之间,柏拉图并没有如他人所言及的那般抛弃了规则和秩序的价值,反而强调天国和世俗的交融,重视德性伦理和制度建构的双修。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精神观照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现代主要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更是一种思想态度和意识。根据后现代基本精神,通过追溯教师角色形成的社会背景,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教师角色。以一种全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视角反思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实现教师角色新的转换和超越,即主要教师应从二元对立中的主体身份,转换为共生关系中的“对话”;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走向创造性活动的思想和引导;从真理的掌握、知识的权威和学生的改造,墨迹为知识的解读,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吴孔文 《江淮法治》2014,(19):59-59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伦理道德,他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洞穴理论。即,每个人都是被锁定在洞穴里的囚犯,只能看到光线的投影,进而把投影当成是真实的世界,而真实的世界却在洞穴之外,在有太阳的地方,只有挣脱锁链的人才能看到。这一理论后来被柏拉图认为是社会无法实现正义的根源,因为大多数人很难逃出利益、愚昧的锁链客观认识正义。  相似文献   

20.
一般推测,柏拉图出生的年份是在公元前427年或公元前428年5月或12月.他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贵族家庭.据说,他是当时雅典知名的政治家柯里西亚斯的侄子.他的原名并不叫柏拉图,而叫亚里斯多克勒斯.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希腊语中意为平坦、宽阔).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甚至传说柏拉图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