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世界现代化落伍者、后来者到中国现代化引领者、推动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题和战略考量。40年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成功经验,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解决了后发外源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困扰,回答了"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总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高度,对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和发展,不仅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尺度,而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2021年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21,(10):13-14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寿林 《新视野》2023,(1):29-35
党的二十大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党的中心任务,并做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推进这五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保证现代化建设,以人民主体推进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理论指引现代化建设,以正确道路拓展现代化建设,以开拓创新促进现代化建设,以提高质量成就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央     
正重点工作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贤金 《党建》2023,(4):13-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伟业,关键在人。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要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培养卓越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要闻速览     
《实践》2021,(10)
正中央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如期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必然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战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现代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这些丰硕成果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鲜活体现和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贯穿着这样一条明显的线索:百年来,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我们的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正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其中有关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华章,深化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关于强国富民的梦想和探求,深化了毛泽东关于“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设想。体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伟大梦想,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21)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报告确立了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更加明确的新目标、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新内涵、明确了更加艰巨的新任务。报告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美丽"强国的奋斗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了新活力,顺应了人们对美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8,(1)
正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目标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表明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不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尊重自然、顺应  相似文献   

14.
邹静 《实事求是》2024,(1):38-45
科技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作为一项兼具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维度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与选择的过程。而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现代化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始终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向、同步、同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物质根基。科技现代化通过对一系列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将科技生产函数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为系统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与进阶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实践路径上,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作用,共同提高现代化科技水平,以加速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新时代赋予年轻一代的光荣使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林武 《党建》2023,(4):6-9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鲜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指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的重大部署。这项部署,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又着眼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发展,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强国先强人,强人当强"心"。凝"心"聚"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人民是决定性力量重点体现在,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所在,人民是新征程上发展思想的中心,人民是新征程上的有力监督者,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验收者。在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相似文献   

19.
黄相怀 《党建》2022,(1):50-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要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20.
体育强则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三大任务,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承担的历史使命更加明确和重要,责任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