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近年来已经超越了纯理论的探讨,进入政治实验阶段。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最能够与协商民主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政治协商制度。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基本精神和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面对着转型社会带来的挑战,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特色路径的协商民主,已成为发展和完善我国民主建设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走过了自己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那就是党际间的政治协商和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社会协商.政治协商通过人民政协这一载体运作,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也给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而当人们在处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时,用社会协商的方法解决争议,达成共识,更能符合各方...  相似文献   

3.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是中共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特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落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要超越1954年以来把政治协商理解为“咨政”的观念。咨政是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民主政治可以用咨政,非民主政治同样可以用咨政。咨政与民主政治没有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政治协商是决策程序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所在,能够影响决策的进程和方向。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以“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为目标,充实人民政协参与决策的职能,既能有效提升人民政协的协商质量,又能促进我国人大的权力制约,并促进我国政治协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其制度改革和转型的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4.
当前,协商民主这一概念存在碎片化、片面化,甚至不恰当解读的现象。本文尝试从协商民主概念误用问题入手,辨析西方与中国关于协商民主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然后,在中国特色的语境下,进一步理解协商民主概念在中国的创造性转换,由此完成协商民主整体概念的辨析,为协商民主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对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做一点探索。认为,我国协商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科学内涵;应积极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思潮的协商民主理论,是指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它着重强调现代公民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实现良性的政治参与、政治互动,从而达成决策的合法性与公民政治参与。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在政治协商中具有独特功能,它丰富了政治协商的新内容,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新本质,提出了政治协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指导下将人民民主理念、协商政治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创造性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其特点是: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秉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理念;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重要制度载体;坚持政治准则;注重政治认同,凝聚政治共识。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应根据其特点,通过顶层设计等途径推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概念虽然兴起于西方,但在中国语境下的协商民主无论从内涵、逻辑起点和发展路径上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生长、发展的特殊性,现阶段的协商民主实践可以沿着正式的建制化协商、非正式的公民协商和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纽带的界面协商三种形态来拓展.  相似文献   

9.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既要弄清相关概念的来龙去脉,更要将其与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起来;需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从制度建设、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协商形式,以及委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层面上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是实现民主目标的重要模式。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之后向民主目标迈出的又一步。然而,协商民主并不是选举民主的对立面而试图取代选举民主,而应是选举民主走向完善的补充形式。因此,政治民主的未来走向应该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合作建构的新型现代民主,实践民主必须建立在各国具体的国情与经验之上,国情不同,各国的民主形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应该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双轨并行。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有多种载体和组织形式,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还有基层群众自治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的特征是根本利益一致、寻求最佳结果、团结尊重和谐、依法参与进行.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国家制度设计层面上的民主形武,两种民主形式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前后相连,条块结合、刚柔相济、多少兼顾,总体上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民主形式之一。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既有契合性,又存在根本的不同,合理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的协商民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政治体制发展中与选举民主互相补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拓宽民主深度、广度,促进社会团结的优势。需通过培育协商文化、改善协商方式、完善协商制度、扩大协商范围等方式,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有多种载体和组织形式,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还有基层群众自治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的特征是根本利益一致、寻求最佳结果、团结尊重和谐、依法参与进行.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国家制度设计层面上的民主形武,两种民主形式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前后相连,条块结合、刚柔相济、多少兼顾,总体上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多党合作制度是当前我国协商民主中最主要最成熟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本质特点。中国的协商民主最初是从多党合作开始的,在多党合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伴随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回顾、研究多党合作制度中协商民主的历史演变过程,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抓住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就找到了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把钥匙.随着人民政协不断推动政治协商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不断朝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拓展.一方面,政治协商从横向层面朝着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逐步拓展,使政治协商远远超出了人民政协的范畴,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中的协商民主已经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政治协商从纵向层面朝着社会协商、基层协商、公民协商逐步拓展,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横向、纵向拓展推动了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加明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西方协商民主的区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政治协商和民主协商的异同加以理论甄别。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民主形式之一。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既有契合性,又存在本质不同。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协商民主,是发展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政治协商的民主政治范式,成功运作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世界协商民主和民主政治之先河.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种必然趋势,它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符合我党统战文化和中华“和合文化”的优良传统,符合当今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导思想,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协商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其次要发动群众开展民主的学习、培育和实践活动,第三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内民主、政党关系和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层协商民主研究应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架构视野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建思路下,重点关注什么是基层协商民主基层协商民主应该在什么范围、以什么形式有序、有效和规范化发展等基本问题。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在执政党和学界长期的理论思考中,逐步获得相应的理论定位。在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可以被定位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架构中社会协商的一个层级,以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协商层级。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经历了自在和自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分别形成了温岭民主恳谈会模式和成都社会协商模式两种实践典型。基层协商民主的典型实践模式蕴含着共有的规律与经验。完善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应着重构建统一的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机制、统一的基层社会全覆盖的基层协商民主平台、多层次系统化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以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为架构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