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4年,中国政法大学与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和科隆大学等五所高校共同签署了《关于成立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北京的协议》,决定共同成立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面向国(境)内外招收比较法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霄汉 《比较法研究》2002,(3):118-122
值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建所、<比较法研究>杂志创刊15周年,2002年5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在北京友谊宾馆主持召开了"比较法学与法制建设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国内外学者共30余人:国家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参加了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的沈宗灵教授、朱苏力教授、贺卫方教授、刘剑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兆兴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邵建东教授;司法部黄风教授;清华大学的王振民教授;人民大学的张新宝教授和范瑜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的学者等;国外学者有意大利罗马大学的斯奇巴尼教授、日本中央大学的真田芳宪教授、永井和之教授等.  相似文献   

3.
白晟 《比较法研究》2011,(1):123-132
<正>潘汉典先生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顾问、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顾问等职,于2001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授予"学科建设开创者"荣誉称号。潘先生从1948年开始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教授兼东吴大学副教授,先后辗转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中国社科院及中国政法大学,迄今已从教六十三周年。潘先生为人低调,极少谈论自己。就连上个世纪80年代大量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中国政法大学与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科隆大学和汉堡大学等五所德国著名大学,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签订了建设和发展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的协议.同年,中德法学院招收了第一批比较法学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中德合作培养双学位法学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5,(3):11-15
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协办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结果于岁末年初揭晓,与此同时,由上述两家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论坛”也于2005年1月14日在京召开。获选“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周叶中、莫纪宏、许章润、马怀德、薛虹、邱兴隆、卢建平、谭世贵、左卫民、陈瑞华,纷纷登台,就当前各界普遍关注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包括宪法诉讼制度、地方法规与统一立法冲突、改革法律制度堵住贪官外逃等热点问题,发表观点,提出建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许崇德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教授、社科院法学所郑成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铭暄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组成的点评队伍,汇集法学界的名流、大腕,更为本次论坛增加了风采。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说,法学家依法治国的思想和建设性的建议正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越来越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我国高层的重视和采纳。  相似文献   

6.
许崇德的一生与宪法相伴,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更好地维护宪法、推进宪政,将他坚持的理念发扬光大,让宪政之光照进现实。2014年3月3日晚上11时59分,一代法学大家许崇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随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洪昌发布微博称:"许崇德老师今晨走了,终于没有等到他参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60年纪念日。"屈指算来,许崇德去世之日离我国第一部《宪法》60周年纪念日仅相差半年多的时间。这位26岁就参与新中国首部《宪法》起草工作、最终统稿我国现行《宪法》、负责《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修订的宪法大家,将生命的痕迹永远留在了我国的宪法史上。  相似文献   

7.
<正> 应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的邀请,联邦德国总统访华代表团成员之一,联邦宪法法院前任副院长马伦霍尔茨·恩斯特·戈特佛里德(Mahrenholz,Ernst Cottfried)教授于9月12日在我校学院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题为《联邦宪法法院——保证所有国家机关在宪法范围内行事的守护人》的学术报告。此项活动是本次联邦德国总统访问中国的正式官方活动之一,表明德国政府对我校在中德法治国家对话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所起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学习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广泛深入地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日前,司法部、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了首都法学界学习宪法座谈会,邀请首都法学界部分专家学者畅谈学习宪法的体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民经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家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会长巫昌祯,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徐显明,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吴志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海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法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14日至18日期间,受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院长、比较法研究所所长米健教授之邀,著名法学家、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王泽鉴先生欣然展开了他的久违了的法大学术之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学》2013,(2):2
<正>2013年1月31日,《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扩大会议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周成奎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编委有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铭暄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晋藩教授、社科院法学所李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应松  相似文献   

11.
张翔 《环球法律评论》2012,34(4):105-115
作为基本权利规范的学术自由,同时需要相关组织规范的协同与配合。大学内部的组织建构要以学术自由能否实现为标准。近代以来"教授治校"的组织模式,充分保障了大学教授的学术自由,但在现代大学功能嬗变与人员多元的背景下有调整的必要。学术自由不仅是个人对抗国家干预的主观防御权,同时也是宪法的"基本价值决定",要求国家通过"适当的组织措施"保证其落实,同时大学的组织建构要兼顾非学术人员的其他利益诉求。"学术自由的组织保障"是评价大学法制的基本指标,也是大学章程制定的宪法规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近期于学院路校区连续举办了三场高规格的学术报告活动 ,这三次报告会分别是 :(一 ) 9月 1 2日 ,联邦德国总统访华代表团主要成员之一 ,联邦宪法法院前任副院长马伦霍尔茨 (Mahrenholz,ErnstGottfried)教授在我校举行了题为《联邦宪法法院 :保证所有国家机关在宪法范围内行事的守护者》的学术报告。此项活动是此次联邦德国总统访华的官方活动之一 ,表明德国政府对我校在中德法治国家对话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所起作用的重视。马伦霍尔茨先生在他的报告中 ,着重介绍了联邦德国宪法法院 ,在保证德国所有的国家机关 (…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4-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日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修改研讨会在北邮科技大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法院系统等实践部门的中方人员30余人,来自琉球大学、名古屋大学、龙谷大学的日本学者5人,以及《法制日报》社记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外,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学生。与会人员以马怀德教授主持完成的《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  相似文献   

14.
<正> 由康树华、郭翔主编,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多年从事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法学研究的教授、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撰写的《青少年法学概论》一书,即将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三编,十三章,三十余万字。该书将作为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青少年法学是我国法学领域里一门新的学科。1984年5月,原教育部确定将青少年法学  相似文献   

15.
1965年5月生,江苏省靖江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宪政与人权、紧急状态、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瑞典隆德大学以及瑞士佛里堡大学等外国著名的大学法学院和人权研究所作过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  相似文献   

16.
在京部分教授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京部分教授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若干建议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1996年11月24-25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光中教授主持召开了在京部分教授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正)实施问题座谈会。与会的教授专家有:北京大学王国枢教授、陈瑞华博...  相似文献   

17.
2020年3月25日15时30分,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婚姻家庭法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祯因病逝世,享年90周岁。巫昌祯教授逝世的噩耗传来,众多法律界人士在微信朋友圈表达哀思。巫昌祯教授在婚姻家庭法学及妇女法学领域形成了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陈瑞华教授     
《法学杂志》2013,(3):4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5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8月,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从事法学博士后研究。1997年  相似文献   

19.
曹明德教授     
《法学杂志》2013,(1):4
曹明德,男,安徽庐江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环境法学会副会长,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气候变化与自然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重庆南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5年),"第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法大学疑难案件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第一家在高等院校的疑难案件研究机构。王启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常务副校长)任中心主任,李梦福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大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郭成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任中心副主任。该中心是一个开放型的研究机构,它以中国政法大学100多名教授为依托,充分发挥北京的法学知识资源优势,并聘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以及其他高校、法学研究机构的著名教授、法学家兼任研究人员,咨询队伍规模之宏大居国内之首。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