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欧洲化"一词在欧盟研究文献中出现频率颇高,被很多学者认为是研究当前欧盟及欧洲政治的一个重要概念。"欧洲化"概念的出现反映出欧盟研究学者的关注点从欧盟层次向成员国国家层次的转移,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欧盟层次的发展对其成员国及准成员国国内制度、政策及政治文化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国际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国际民间组织的特征及演变着手 ,分析了国际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问题 ,并通过研究国际民间组织对国际社会及国际法秩序的影响 ,论证了国际民间组织具有一定的国际法律地位。最后 ,提出国际民间组织为了追求更广泛权利而导致的对法律地位的追求 ,是为了国际法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反恐与国际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事件后,打恐已成世界政治中心和最大焦点。国际社会的大多数国家和美国对如何打恐和通过打恐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歧见颇大。是否尊重国家主权、是否应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是否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和是否遵循国际法是两种秩序观的分水岭。美国通过打恐,希冀建立单极独霸国际秩序的图谋可能有所得,但最终将是一枕黄粱。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终将成为时代主流。  相似文献   

4.
“主权欧洲”:欧盟向“硬实力”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玲 《国际问题研究》2020,(1):67-88,138
面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深度重组,欧盟在“主权欧洲”的话语体系下推动对外战略转型。多边主义多重受压、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以及大西洋联盟频现危机是欧盟战略转型的外部推动力量,而一体化的多重危机则是其转型的内部根源。欧盟所追求的“主权欧洲”并非进一步从成员国寻求主权让渡,而是意在提升在大国博弈中的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欧盟希望成为国际社会的地缘政治行为体,强势推进维护多边主义新方略,寻求平衡的跨大西洋关系,并推动一体化的外向性突破。欧盟的战略转型进程在决定其内外政策走向的同时,将会对世界格局和秩序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28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意大利罗马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因为该法律文件的形成过程带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功能超越了一般国际组织的章程,所以它具备主权国家宪法的一些属性。国内外学者对欧盟的性质认识不一,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欧盟是超国家组织,从而误解了欧盟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本身并不是一个法律机构,但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在其组成、运作及作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它的成员国也越来越多地利用其宪章、条约、文件和决议的法律权威性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和国家利益服务。因此,研究和探讨联合国法律秩序的构成、创制法律的程序及执行法律的机制对推动联合国的改革,促进国际社会的法制化,有效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将有重大意义。一、联合国法律秩序的构成联合国的法律秩序由宪章、内部决议、建议、宣言、公约、约束性决定以及适用于联合国的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与习惯法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国际秩序大变革、国家间关系大调整,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多边主义面临危机,全球治理遭遇挑战。面对大变局,美国采取了逆全球化政策,欧盟、日本采取迂回多边主义政策,俄罗斯主张重构世界规则秩序。与之不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中国要继续加强研究世界正在发生的大变局,对外交往中保持务实、自信、低调,全面深化国内改革,顺应"大变局"塑造和延长战略机遇期,适应"大变局"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法的主体增加了, 也使国际法的调整领域进一步扩大, 从而推动了法律的全球化。 欧洲联盟法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法律秩序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日趋突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秩序的法制化进 一步充实了国家主权学说、国家主权原则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美国单极格局和制度化合作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显著特征.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体系内行为体的互动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秩序的转型方向.受疫情影响,全球化进程和地区合作受阻,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与国际体系的反向联动.同时,疫情凸显美国体系领导力缺失,大国制度博弈愈演愈烈,既有体系结构的不稳定性提升,冲击现行国际秩序.整体而言,国际秩序未发生本质改变,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进一步持续、制度安排中功能性合作与新制度建立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将在重组整合中波动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积极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应对国际体系无序状态的同时,以国内发展作为应对秩序转型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欧盟发展和壮大的历史中,"多速欧洲"理念曾多次引发整个欧洲范围内学界和政界的热议与辩论。同时,欧元区的启动、申根区的扩大等则被视作是"多速欧洲"的具体实践。近年来,为了走出一体化发展停滞的困境,欧盟发展出了包括"选择性退出""开放式协调"和"强化合作"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工具,以实现部分成员国在某些领域共有的深入一体化需求。在应对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欧盟也进一步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当前,"多速欧洲"以一种更加公开的方式被欧盟广泛提出和讨论,成为未来深入一体化的一大可选路径。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治理改革为引领的"多速欧洲"发展模式将可能引发欧盟内部机构和对外战略的改变,也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对外援助在二战后呈现出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 势。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规范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国际法依据,主要包括适用于对 外援助领域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规范对外援助行为的国际条约以及指导对外援助实践的国际组织 和国际会议决议三类,这三类法律文件构成了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对外援助因理念和 原则不同而有别于西方国家倡导的发展援助,在对外援助领域独树一帜,但是作为对外援助的重 要实践者和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政府应依据国际法律规范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和完善对外援助 国内专门立法;重视并积极推动对外援助国际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一、欧盟法体系中的意大利行政法欧洲共同体法是在早期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巴黎条约》和《罗马条约》以及后期关于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条约》等国际条约的基础上 ,逐步发展起来的适用于欧洲联盟成员国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法律制度 ,是关于欧洲联盟机构设置、职能及其经济货币联盟与政治联盟的条约、条例、指令、决定和判例等法律规范的总称①。欧盟法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产物 ,其建立在最高权威(primacy)原则 ②和直接效力原则(directeffect)③的“双支柱基础上的法律制度” ④,是欧洲法律一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欧盟内部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再次崛起”,成为欧盟内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欧盟力量重心加快向北方国家倾斜,南方国家地位和影响力大幅下降;欧元区相对于非欧元区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趋于上升。欧盟力量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实际上是成员国之间关系以及欧盟超国家机构与成员国之间关系的重塑,将不可避免地给欧洲一体化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乌克兰危机:多维视野下的深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转型发展和欧洲安全体系演变的重大事件,不仅反映了乌克兰国内的重重矛盾,也折射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变化的复杂光谱。从制度转型的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是政治失范导致社会失序的重要标本,20多年的社会转型困局加剧了乌社会既有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分野,而这些矛盾在经济发展遇阻和民主政治危机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演化为乌克兰国家认同的危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俄、美、欧在乌克兰有着各自的地缘政治目标,它们之间的大博弈使欧洲有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年危机"覆辙的危险。从国际秩序的角度看,尽管俄罗斯以强力方式取得了克里米亚,但不可能颠覆西方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俄罗斯有可能在美欧制裁之下遭受诸多损失。从帝国研究的角度看,苏联解体的"后遗症"并未痊愈,欧亚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俄罗斯所倡导的"欧亚一体化"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其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为其他成员国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发展空间等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5.
试析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主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盟成员国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在西欧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合作主义也开始影响到欧盟层面上的决策机制。本文讨论了合作主义和欧洲一体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回顾了欧洲层面上合作主义机制的演变历史及其最近的发展。总的说来,欧洲一体化的加深,特别是欧洲社会政策的一体化,促进了泛欧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为欧洲层面上的合作主义提供了动力。同时,合作主义也有利于欧盟更好地争取成员国民众的认可和支持,推进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申根协定》是1985年部分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在欧共体框架外订立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取消相互间人员流动的边境签证控制,并对外实行统一的签证制度。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申根制度实现了欧盟化,成为欧盟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不过,在申根制度的欧盟化和扩大化进程中,欧盟形成了至少三种差异化机制,如吸纳非欧盟成员国的联系国制度、针对部分旧成员国的半成员国机制和适用新成员国的过渡成员机制。通过这些差异化机制,欧盟既发展了欧盟的共同签证政策,将申根区扩展到欧盟之外,又兼顾了成员国内部的不同利益而呈现出在差异化中推进一体化,在一体化中兼顾差异化的灵活机制。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国际秩序观是指印度独立以来对国际秩序及其发展变化的总体看法、态度和立场。其形成与发展主要基于印度的国家利益,并受国内因素和国际环境影响。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国际秩序观相应出现新的发展与变化,着力于循序渐进地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印度的国际秩序观在其政府制定对外政策和指导外交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当今国际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总体看,其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限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际责任制度新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责任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是促使国际法主体履行国际义务,维持国际秩序的根本保障。20世纪以来,特别是当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实践的迅猛发展,现代国际法上的国际责任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宪章》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奠基石,确立了以联合国为组织基础的当代国际秩序,建立了以安理会为权力核心的全球集体安全机制,规定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确认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奠定了国际法真正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建设国际法治的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探索,联合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国际法体系,形成了由解决国家间争端、终止国际有罪不罚现象、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监督国际法实施、建设国际法能力等要素组成的国际法实施体系,并通过激活《联合国宪章》中的法治原则,改进和加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加强国际法的效力,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提升国际社会对国际法的信任,巩固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中国不仅是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创建者、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而且是联合国推进国际法治的重要倡导者。  相似文献   

20.
论非国家主体的国际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国际法认为只有国家才能作为国际法的主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国际组织迅速增加 ,作用不断扩大 ,国际法主体增多 ,一些非国家主体也具有了国际法主体资格 ,促使国际法单一主体的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国家行为体相比 ,非国家主体的国际法律地位有所不同。文章结合国际关系实际案例 ,通过比较分析 ,说明非国家主体国际法律地位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享有权利的派生性和有限性 ,行使权利的间接性 ,执行决议缺乏强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