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是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础;加强政治建设,建立以制度信任为要核的现代政治信任模式、构建诚信政府、培养公民参与意识是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本;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掌握舆论宣传阵地是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良善的公共生活既要得到政治信任的润滑,也需要政治不信任与理性怀疑的促动,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悖论"。该"悖论"有效展开的关键是理性怀疑的有效实现,体现为怀疑方式的制度化和边界的合理化,并对民众理性怀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政治信任"悖论"及其有效展开,对中国政治信任建设的目标定位、策略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信任理论是公信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直接理论来源。政治公信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核心价值,政治信任与执政党公信力密切相关。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规范、执政绩效、制度规范与法则以及民主法治等方面。政党要赢得民众广泛而持久的认同与信任,必须善于开发其意识形态、权力配置、利益整合能力、施政有效性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合法性资源。政治信任的动态构建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主要有: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的持续积累,民主政治与有限政府的运作,建设和完善公共权力的运行制度以及制度化不信任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4.
厘定价值逻辑的范畴内涵,是考察中国梦意识形态价值的基础。厘清"意识形态"范畴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厘定"意识形态价值"范畴所关涉的认知维度。根据"意识形态价值"范畴所关涉的价值主体、价值内容、价值场域、价值功用等因素,考察中国梦的意识形态价值,这是一个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艳杰 《前沿》2014,(23):89-91
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和落实迫切需要意识形态建设中法治思维的确立和运用。而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使命本质上就是保证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和长期性。法治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文明思维,旗帜鲜明地反对人治思维,是一种尊重广大人民群众权利的思维。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广大领导干部执政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和保持以及最终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性必然要求意识形态建设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6.
一、意识形态理论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社会现实运动的思想观念体系 对于意识形态功能的研究,首先必须对意识形态的涵义给予一定的界定。关于意识形态的涵义,无论是从词源上考察,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西方一些思想家的界定上考察,尽管内容殊异,但基本上都肯定它是一种思想观念体系。本文亦在意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实现要以赢得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为基础,目的是思想掌握群众,达到社会大众对党和政府的施政纲领、路线方针、行动方略的认可并自愿服从跟随。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角度分析,它要把握好三个重要环节:科学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树立理论权威,理论权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的逻辑起点;着力强化执政党形象建设确保政治权威,政治权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的重要依托;契合大众思维特点筑牢本位基础,与人民大众思维特点相契合是引领力建设的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青政办〔2006〕10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网络信任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和加强我省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普及,保障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关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1号),结合实际,现就我省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网络信任体系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以解决网络应用中身份认证、授…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中,要积极树立"五种意识":树立全局意识,总体把握国内外意识形态趋势;树立政治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法律意识,注重斗争策略和法治理念;树立科学意识,加强网络预警及监控体系;树立创新意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征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集体追求最大化经济利益与道德效用的理性选择,但我国现代征信体系仍处于效能发挥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非均衡发展状态,未能实现创制时预期的集体理性。究其原因,征信体系多元主体利益互动的过程中信任要素的缺位导致个体理性行动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即集体行动难题。良好的秩序应建立在制度均衡点上,现代征信体系需要多元主体借助契约精神、共享伦理等道德要素的规制力量促进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认同,并通过制度信任以及信息信任的建立夯实普遍信任基础,使多元主体实现行动共通、从个体理性走向集体理性,以此解决集体行动难题并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支撑经济社会运行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围绕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构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使人向"自己的人"即社会的存在复归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旨趣。"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的治理转向"的重要命题,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融入一切工作中去之后的必然趋势。这一转向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从人民生存场域的延展、人民交往形式的拓展、人民精神需要的发展中揭示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空间控制路径、实践引领机制和话语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李美玲 《理论月刊》2012,(10):28-32
政党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本身是否先进,二是政党的意识形态观是否科学。相同的意识形态,由于"观"的不同,行为上很可能极为对立,甚至南辕北辙。在执政意识觉醒、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国外政党启迪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一改过去对意识形态的态度和看法,形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重、坚持人民利益在党的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不断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在此种意识形态观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得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问题也得到成功解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话语权物质论""话语权辩证法""话语权阶级性""话语权权力论",分别从物质生产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层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话语权思想"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保障、掌握话语权与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是政治话语权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物质实践和科学理论作为话语权之源,以"文明基因"为构建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加强阵地意识,勇于捍卫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任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信任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5.
规范意义上的法意识主要是指人们的规则意识,具体表现为三个互相关联的维度,分别是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和公共理性。然而,通过西村个案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的法意识并不必然表现为一种规则意识,而是表现为一种不懂法却又信任法的"护犊子"式法意识。这种法意识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在当下农民日常生活中,"护犊子"式法意识依然影响着农民个人/集体行动。认真对待这种"护犊子"式法意识,辩证地把握其积极作用、克服其不足,对于促进基层法律实施,完善基层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法意识概念和内涵的理解,或许并不取决于西方语境下规范定义的参照,恰恰有可能取决于经验。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知识体系、学科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是德育和智育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在内容建设上应牢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方面正确把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其必要的学术依托,从而为培养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内核的意识形态是我国居于主导地位、具有主流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国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实现了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在社会现代转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与信息引领的现代背景下,中国梦话语实现了话语形态层面理性认知与感性认同的内契交融;话语内容层面政治性与生活化的协同共进以及话语价值层面阶级性与个体性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实际贯穿了他们一生的理论生涯。他们在批判过程中充分论证了旧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问题,揭示了其产生的认识论根源、阶级基础和相应的社会背景,并论述了一般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性品质,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彰显了巨大的理论品质和理性光辉,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新时代,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国铁企业历来深受社会公众和广大网民关注,且拥有200多万人的职工队伍,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政治任务。一、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1.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政党、国家、民族的政治目标导向和社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界认为,在意识形态概念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是对立的",这实为似是而非的误读。原因在于:一方面,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仅指"虚假意识",而是具有多重复杂的含义。另一方面,列宁在描述性意义上,以中性的意识形态概念指称为"社会意识形式""统治思想",研究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功用、根源和相对独立性,从而强调意识形态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在否定性意义上,以作为批判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虚假的意识"来界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提出并强化"科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在肯定性意义上,以"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来定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和策略等。澄清这种误读,不仅可以对诸种学术误读进行有力回击,而且有利于充分把握经典作家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发挥其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